论社科科研人才评价的主体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i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主体依据自身的尺度对对象进行的一种带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价值评定。在充分掌握对象本质和规律性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评价体系的结构框架,合理筛选定性和定量指标,是达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统一的有效途径。社科科研人才评价的行为主体包括有着不同评价权限、又相互影响的委托方、受托方和被评价方,必须健全评价机制,规范评价程序,明确不同评价主体的权力与职责,使评价回归价值事实。社科科研人才评价主体的评价动机主要有人才评优评奖、人才引进招聘和人才自我评价三种情形,分水平评价和发展评价两种类型,应根据主体的评价动机来构建与
其他文献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观察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的始末。因此,有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小
2011年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院士受聘为重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学习中,兴趣也是关键的一点。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
缩写是写作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对“写作”部分的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可见,缩写不仅仅是一种写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作文课一定要激发作者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
以融智学理论为宏观思路,自主学习为具体实践途径,按照融智与强智并行、减负与保量相协调以及集体元认知策略三原则,通过组建融智小组、设定学习任务、分摊学习任务与交流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论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
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往往就是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一句勉励的批语。但是,它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