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变革和创新中,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发挥出她的特殊作用。全球信息数字化、学习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带来一次教育的革命。有了文字才有了学校,有了纸张、活字印刷术,教育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对21世纪的学校教育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现代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成了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以建构主义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cm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M.Cwittrock)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采的表现,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初中物理中“重力”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的特点,如让学生观看“太空中的宇航员便处于失重状态——好像不受重力一样”的片段,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人在失重状态下的有趣生活。更进一步理解重力的概念。同样通过观看片段“地球表面各个地方的人是怎样能站立的”,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力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整节课重点突出,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惊讶、愉快的情景下学习。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国外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其最大特点是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是实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简称Z--L训练)的理想工具。教师利用该工具平台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可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目前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革新的思想已开始为教师们所接受,并已逐渐在全国不少中学的教学和物理中应用和推广。由于“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物理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物理变成对数学、物理喜爱和乐意学。让学生通过做“几何画板”在计算机面前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课件,通过物体的改变位置和大小,让学生观察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情况,通过移动物体的方向、速度,观察像的移动的方向、速度。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当看作是一种教育生产力的革命,它所引起的是整个教育组织形式,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教与学的各种行为等等社会的、文化的、心理层面的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积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以建构主义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cm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M.Cwittrock)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采的表现,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初中物理中“重力”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的特点,如让学生观看“太空中的宇航员便处于失重状态——好像不受重力一样”的片段,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人在失重状态下的有趣生活。更进一步理解重力的概念。同样通过观看片段“地球表面各个地方的人是怎样能站立的”,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力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整节课重点突出,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惊讶、愉快的情景下学习。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国外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其最大特点是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是实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简称Z--L训练)的理想工具。教师利用该工具平台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可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目前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革新的思想已开始为教师们所接受,并已逐渐在全国不少中学的教学和物理中应用和推广。由于“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物理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物理变成对数学、物理喜爱和乐意学。让学生通过做“几何画板”在计算机面前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课件,通过物体的改变位置和大小,让学生观察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情况,通过移动物体的方向、速度,观察像的移动的方向、速度。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当看作是一种教育生产力的革命,它所引起的是整个教育组织形式,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教与学的各种行为等等社会的、文化的、心理层面的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积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