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批次在辽招生大户盘点——平均每16名辽宁考生就有1名就读的17所院校

来源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人>标尺>240人)入围标准2010年全国高校在辽宁的招生计划显示,在三批本科中,投放招生计划为240人和2000人之间的院校共有17所,这17所高校在辽宁省共投放招生计划近1.2万人,所占比重接近辽宁省总招生计划20.9万人(所有批次)的6%,也就是说在被录取的每16名辽宁考生中就有1名考生将就读于这17所院校之一。 (2000> Scale> 240) Finalists The national enrollment pla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in 2010 shows that among the three batches of undergraduates, there are 17 colleges with an enrollment plan of 240 and 2,000 stud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nearly 12,000 students are enrolled in the program, which is close to 6% of the total 209,000 people (all batches)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s total enrollment plan, that is, 1 out of every 16 Liaoning candidates admitted. Candidates will attend one of the 17 institutions.
其他文献
重要提示1.2011年辽宁省语、数、外《考试说明》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1年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制定。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两个考科,可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新课标
3月15日 晴  如果有人对你说:“生活中,没有所谓的‘犯错’,只有‘经验’,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你会感到惊讶吗?  十有八九的人会觉得难以接受。比方说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感到犯了无数的错误,大的、小的、可以弥补的、遗憾终生的错误充满了成长的每一步。一般情况下,犯了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知错必改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在代表中国传统国际社会认识的朝贡体制中,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这种国际体系构想对现存的国际组织的建设仍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如“宣德以外”、文化立国的伦理政治倾向,从个人修身到天下至善的个体政治色彩,配“义”“道”的自然国际法和天下归一的大同理想等。中国文化传统推崇的天道与人道的互通是中国人可能与国际组织密切合作的意识基础。
International(国际的)这次的夏令营有来自九个国家的45人参与,来到营地的第一天我便感觉到浓厚的国际气氛。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卷发深瞳的中东人、褐肤直发的美洲人……都操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给我国文化产业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我国文化事业产业化进程 ,培育市场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
读与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何做好读写结合呢?以下谈下本人的看法:  读后摘录  优美的诗文是学生栖息的百花园,其中精美的语段值得经常欣赏品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将那些有特殊色彩的亮点,摘录下来,细细咀嚼,拥为己有。例如阅读古诗《论诗》以后,可摘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敬畏生命》以后,可摘录“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的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
1997年年初,山西省阳泉市物资集团改制,将阳泉市生产资料服务总公司及阳泉市机电设备公司下属的汽车贸易公司和摩托车销售公司合并为阳泉市汽车摩托车市场(以下简称汽摩市场)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
每当教完一篇古诗文,我总让学生把翻译当做一次习作写到作文本上。窃以为此是创举,同事则认为我在偷懒。为了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近日从林林总总的文献中终于找到了佐证。    一.翻译与习作结合的依据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时,胡适在《中学国文的教授》文中提出“作文用翻译”后,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积极响应。1923年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作文中有“译文”练习,夏丏尊与叶圣陶的《文心》、蒋伯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