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历史课堂生命力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究;最后,教师要积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能触摸历史的脉搏、领悟历史的魅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参与意识;生命力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已成为历史课堂沉闷、无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解决历史教学中学生抱怨、老师困惑的问题——课堂生命力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已故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先生曾开出一剂良方:“提高主体的参与程度。”①我深以为是。鉴如此,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角度造就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的一些做法和理解。
  一、历史课堂生命力因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而勃发。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日常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处在“被统治的地位”,被教师“剥夺”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和机会。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模式,充分“授权给学生”,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很乐意接受教师的“授权”,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的,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如在讲《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一课时,我设计了“我是导游,我来讲解”的活动,在准备阶段做了如下倡导:
  “同学们,暑假即将来临,很多同学将参加夏令营活动,去践行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法。作为中国人,首都北京将是你们的首选,金碧辉煌的故宫,巍峨雄壮的长城,碧波荡漾的颐和园……这些神奇的地方将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为了更好地参观旅游,了解这些伟大建筑的历史非常重要,請你们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下节课请你们给大家做一回小小讲解员,向我们的‘游客’隆重地推荐景点,比一比哪个同学的讲解最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其“大包大揽”,不如充分“授权”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引导、鼓励他们围绕学习情境,参与甚至是主导课堂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能这样,历史课堂就会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二、历史课堂生命力在学生的合作和竞争中彰显。
  以往历史课堂中之所以出现较为沉闷的氛围,与学生单独面对课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关。学生总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对于一些自己拿不准或有疑虑的问题不敢大胆提出,从而造成课堂要么是几个优等生的“独奏”,要么是全体学生的沉寂。非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而是教师没能激起他们参与的热情,没能搭建合适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我,没有“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课堂学习中合作探究的缺失是历史课堂生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如在讲《诸子百家》时,我做了一次小组合作与竞争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对分组活动积极鼓励
  在讲完儒家学派后,我做了以下引导发言:“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种种社会问题,除儒家提倡以‘仁’和‘礼’的‘医国良方’外,其他学派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又提出了哪些治国良方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500年前‘百家争鸣’那激动人心的时代吧!”
  分组:利用老师给你们的资料,仿照老师整理的简表,整理出自己流派的简表,2分钟后请你们学派的领袖来签名,阐述自己学派观点,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发言。
  2.分小组进行填表和流派观点演说
  3.分小组回答与竞赛
  把学生划分为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四组后,在“流派观点阐述”、“历史考场”、“以史为鉴”、“身边的历史”等环节中,我都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回答问题,每次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奖励,得分最多小组荣膺“最佳流派”。
  新课标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就是要求学生之间在体验、发现等方面相互启发和借鉴。个人的认识和发现总是有限的,对极富个性色彩与创造性的历史学习而言更是如此。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分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准确把握与高效应用,也有利于他们全面、深入地体验学习内容。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人对策略的成功体验与应用,也会为自己提供真实的范例,有利于增强个人的信心,改善和提高个体策略的体验与学习水平。历史课堂因为个体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体的提高,也因此勃发出无限生机。
  三、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因学生的心灵感知而永恒。
  历史教育家赵恒烈说:“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符号型’,以背诵为主,把历史知识停留在字句的记忆上,当被记忆的一组文字符号遗忘时,‘历史’也就消失了;另一种是立体型,能通过文字记载的历史去想象当年的人和事,对活灵活现的历史有鲜明的立体感。”②
  历史课程之所以成为典型的“无趣,无味,无用”的“三无”产品,关键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多采用“符号型”的学习方式,没能从历史学习中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当“背多分”成为学生对付历史课程的“法宝”时,课堂上他们关注的就是老师的板书和勾画的重点,哪里还有鲜活的历史本身,充满灵动智慧之学的历史也就显得无聊之极,历史课堂犹如古稀老人,毫无生机可言。
  “背多分”这个历史学习的“顽症”急需改变,否则无以开设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亲近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是解决这一“顽症”的有效举措。如在讲《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时,对“民族融合”这个感念的理解至关重要,然而,“民族融合”一词对刚刚学习历史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做了如下处理。
  播放我在“湛江美食节”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图片中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2.这些食物中那些是湛江本地出产的?那些不是?你觉得他们来自于哪些地方?
  3.你想知道这些外来的食物是什么时候进入湛江的吗?怎样进入湛江的吗?
  本以为学生会限于迁都对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进行讨论,没想到他们通过衣食住行的讨论进而发现了迁都也是“农业生产”与“牧业生产”的两种生产方式斗争,更进一步发现迁都是以拓跋宏为代表的开明鲜卑人对先进汉文化的认同,是否迁都是对“先进文化”是否愿意吸收的、是否具有发展眼光的争论。学生对民族融合过程所遭遇的挫折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认识,对“民族融合”这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有了较深入的认知,“超额”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次课堂设计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问题(衣食住行)入手,进而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考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教师把久远、抽象的历史拉到学生思维的“就近发展区”,让历史知识易于为学生所理解,乐于探索,如能这样,就能增强历史课堂的活力。
  长期以来,历史教师习惯于“邮差式”的教学方式,把需要教的知识从教科书、参考书搬到教案上,然后搬到课堂里,再把教案的内容告诉学生,在这个流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得到体现,学生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存在,积极性没能得到激发,课堂沉闷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和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的标志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机会触摸历史的脉搏,感知历史的魅力。唯其如此,“学生的心灵才不会遮蔽,历史知识的真实才会生动起来”③。历史课堂也会因学习者的触动而激情四射。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主战场在课堂。”④只要教师彻底转变教学思想,抛弃“唯分数论”的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历史这门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就一定会为学生所喜爱,一定会勃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课程改革之目的也一定能达到。那时,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再也不会感叹与羡慕《百家讲坛》等国学热潮的火爆,而担心历史课堂呈“瑟瑟秋风”之冷清局面了。
  注释:
  ①赵恒烈.历史教育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2.
  ②赵恒烈.历史图像与历史思维[J].历史教学,1993:06.
  ③李惠军.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397.
  ④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其他文献
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任何人都有惊人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培养与训练得到开发。历史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
从社会形态来看,二元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非政府组织开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活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
感悟能力对于写作尤为重要。作文总离不开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受。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经历人人都有,
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中第8.6节《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例1: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经过点M(2,-2√2)
本文旨在介绍卷烟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展现烟草行业管理机制、行业物流发展情况,为行业内独立设计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和行业外了解业内卷烟配送中心规划和设
化学课件的运用会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为课堂带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准确,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环境科学的知识,形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技能,是地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此,笔
历史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老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相关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让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教学手段更加灵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总体目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关注和重视人力资源这一种关键的企业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做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