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请求言语策略实证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请求是一种在日常语言生活中颇为常见的言语行为。英汉两种语言在请求言语策略上有明显差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母语为英语和汉语的两组被试分别展开实证性调查,对比分析两种语言在请求言语策略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语请求言语中规约性间接策略的使用频率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证实了Blum-Kulla等人关于“普遍语用特征”的假说。
  关键词:请求 普遍语用特征 言语策略 英汉对比
  
  一、引言
  
  请求是一种在日常语言生活中颇为常见的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rown和Levinson(1978)指出,请求很有可能损害到受话者的行动或者驱使受话者付出某种行动,本质上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因此发话者必须采取某种言语策略,降低这种面子威胁程度,以期自己的请求得到理想回应。
  Blum Kulka等人(1989)实施的“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项目”(CCSARP),进一步按照直接程度的不同,把请求言语策略分为“直接请求策略”和“间接请求策略”两大类型,其中“间接请求策略”又分“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两种。以上三种类型构成一个直接程度(directness)的连续统,“直接请求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位于这个连续统的两端,“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则位于中间。
  所谓“直接请求策略”(本文简称“直接式”,下同),是用明确的话语直截了当地向受话者发出请求,一般通过祈使句或陈述句来实现。“直接式”的特点是请求明确,但不够礼貌。
  所谓“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本文简称“规间式”,下同),是发话者借助于一些固定形式,委婉间接地表达对受话者的请求。如汉语中的“能不能”“陈述句+可以吗?”等,英语中“Would you(mind)”“May I”“Could I”等。“规间式”的特点是请求明确,又比较礼貌。
  所谓“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本文简称“非规间式”,下同),是发话者借助一些暗示等方式向受话者含蓄表达的一种请求方式,受话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感知“言外之意”。它一般用于发话者由于担心被拒绝或不愿直接说出而希望受话者根据情况做出解读或行动,或者根据语境无需直接说出请求内容的场合。“非规间式”的特点是请求比较礼貌,但不够明确。
  由于语言本身、社会因素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不同语言在请求言语策略的使用上产生差异。CCSARP研究了不同语言文化中请求言语行为表现方式的异同,认为请求行为随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但请求行为所体现的结构却具有某些相同的普遍语用特征。
  因此,不同语言之间请求言语策略表现异同的对比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语用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在CCSARP的基础上,国内学者陆续开展了一些针对英汉两种语言请求言语策略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例如苏文妙(2003),汪云花、车林花(2006),林娜(2007),廖素青、屈春芳(2007),陆芳蕊(2008),何文婷、刘爱真(2009),常转琴、安彦芳(2010)等。
  到目前为止,相关的实证调查和对比分析还比较少。张绍杰、王晓彤(1997)较早采用DCT收集语料的方式,对请求言语行为在汉语中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规间式”是汉语最常用、也是最礼貌的请求策略类型(65%)。姚舜霞、邱天河(2003a;2003b)以调查问卷形式做了调查,得出CCSARP提出的英语“间接请求策略”(包含“规间式”和“非规间式”)比重(82.4%)不适用于汉语,认为汉语中“直接式”更为常用(59.7%)。
  在汉英实证调查和对比分析方面,何文婷、刘爱真(2010)对英汉请求言语策略类型和请求修饰语做了对比研究,认为汉语使用“直接式”高于英语。邢俊肖(2010)运用对比方法调查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的请求策略类型基本相同,在具体策略的选择上会有很大差异。
  鉴于上述研究的结果各有分歧,我们又做了本次汉英实证性调查研究,以便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最新的数据。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对象为28人,分两组被试构成。一组是母语为汉语的被试,职业有学生、教师、公司职员等,其中男性8名,女性6名;另一组是母语为英语的被试,主要为大学学生和公司职员,其中男性7名,女性7名。发出问卷28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
  为了增强调查的可信度,在被试选择中,本调查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即母语为汉语的被试严格挑选未学过英语或英语水平偏低者,母语为英语的被试严格挑选从未学过汉语也很少接触到中国文化者,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二语言对第一语言的跨语言影响。调查对象分布地域广泛,其中,母语为汉语的被试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沈阳、郑州、济南、西安、合肥、成都、贵阳等城市;英语被试均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不同地区。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设计参照了Kasper(1991),张绍杰、王晓彤(1997)进行有关项目研究时所使用的情景问答模式,即“语篇补全测试”(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为了确保调查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包括现实交际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涵盖各个参数和变量(如社会距离、权势、年龄、性别等)的10个情景模式。包含的社会关系有上下级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陌生人之间等。被试只需按照个人经验自由作答即可。
  本调查所设计的场景有以下10种:
  (1)你错过了昨天的一节课,想借同班同学的听课笔记。
  (2)你的丈夫/妻子让你帮他/她打印工作所需的资料。
  (3)你向父母借钱。
  (4)你是老师,要求你的学生不要迟到。
  (5)你向导师要求延迟交论文。
  (6)你借钱给室友,现在想把钱要回来。
  (7)爸爸请儿子帮倒茶。
  (8)你请你的导师帮助修改论文。
  (9)你请朋友去逛街。
  (10)你请陌生人帮拍照片。
  鉴于以往的研究设计中,往往都是调查者杜撰的人物姓名,被试往往需要花时间为不相干的人想象情景,而没有把更多注意力集中于对自己请求言语风格的关注,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设计问卷中回避了场景人物用陌生姓名的弊端,采用更贴近被试的第二人称“你”。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英汉请求策略的总体情况
  英汉请求策略的总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英汉请求策略的总体情况
  1-1直接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汉语 1.00 56 40.0 40.0 100.0
  英语 1.00 23 16.4 16.4 100.0
   Total 280 100.0 100.0
  
  
  1-2规间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汉语 1.00 67 47.9 47.9 100.0
  英语 1.00 106 75.7 75.7 100.0
   Total 280 100.0 100.0
  
  1-3非规间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汉语
  英语 1.00 17 12.1 12.1 100.0
   1.00 11 7.9 7.9 100.0
   Total 280 100.0 100.0
  
  根据表1的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请求言语策略中的“直接式”“规间式”和“非规间式”等三种不同策略,也同样适用于汉语请求言语,但使用频率有所差异。总的说来,“规间式”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被最高频度使用,其次为“直接式”,最后是“非规间式”。这反映了两种语言交际在礼貌原则和经济原则上的一致性。
  就“直接式”来说,汉语使用频率为40.0%,英语为16.4%;“规间式”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是47.9%,英语是75.7%;“非规间式”在汉语中使用频率为12.1%,英语为7.9%。由此可见,汉语中“直接式”用得最多,远多于英语,表明汉语的表达更为直接;而英语更倾向于用更为礼貌、更有距离的方式去表达请求,以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胁程度。
  在间接策略中,英语的“规间式”比汉语高得多;而“非规间式”,汉语的使用频率稍高于英语。
  总体来看,在从直接到间接的连续统上,英语策略趋于中间的“规间式”,两端较少;汉语的分布则相对均匀,即两端均高于英语,从而拉低了中间“规间式”的频率。这提示了汉语策略内部的差异性更大。
   (二)英汉两组被试在5类不同情景中的差异性
  1.被试在向朋辈关系发出请求时所选策略情况
  表2:被试在情景(1)、(6)、(9)(向朋辈关系发出请求)所选策略情况
  汉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4 28.6 28.6 100.0
  规间 1.00 10 71.4 71.4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1.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00 14 100.0 100.0 100.0
  规间 1.00 14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1.00
  
  在题号(1),向同学借笔记的情景中,汉语71.4%使用“规间式”,英语则为100%。汉语一部分人使用“直接式”(28.6%)显示了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汉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2 14.3 14.3 100.0
  规间 1.00 9 64.3 64.3 100.0
  非规间 1.00 3 21.4 21.4 100.0
  
  a 题号 = 6.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2 14.3 14.3 100.0
  规间 1.00 7 50.0 50.0 100.0
  非规间 1.00 5 35.7 35.7 100.0
  
  a 题号 = 6.00
  在题号(6),向室友催还欠款的时候,汉语使用“规间式”(64.3%)略高于英语(50.0%),英语更多使用“非规间式”(35.7%),表达更为含蓄,希望对方能自己理解并记起欠钱的事情。
  汉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1 100.0 100.0 100.0
  规间 .00 1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00 1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9.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4 28.6 28.6 100.0
  规间 1.00 9 64.3 64.3 100.0
  非规间 1.00 1 7.1 7.1 100.0
  
  a 题号 = 9.00
  在题号(9),约朋友逛街时,汉语被试全部使用“直接式”(100.0%),英语被试中“规间式”(64.3%)的使用多于“直接式”(28.6%),这表明即使是朋友之间,英语中也更多认为请求是对别人自由的干涉,应该更礼貌和委婉,以降低侵犯程度。
  2.被试在向家庭成员发出请求时所选策略情况
  表3:被试在情景(2)、(3)、(7)(向家庭成员发出请求)所选策略情况
   汉语被试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7 50.0 50.0 100.0
  规间 1.00 7 50.0 50.0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2.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1 7.1 7.1 100.0
  规间 1.00 13 92.9 92.9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2.00
  在题号(2),夫妻之间,一方请另一方帮忙打印资料的情景中,汉语中“直接式”和“规间式”各占50%,而英语中几乎都使用“规间式”(92.9%),“直接式”仅有一例,为7.1%,可见英语中即使是夫妻之间,向对方提出请求时,也会更多用婉转礼貌的方式表达。
  汉语被试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5 35.7 35.7 100.0
  规间 1.00 6 42.9 42.9 100.0
  非规间 1.00 3 21.4 21.4 100.0
  
  a 题号 = 3.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2 14.3 14.3 100.0
  规间 1.00 11 78.6 78.6 100.0
  非规间 1.00 1 7.1 7.1 100.0
  
  a 题号 = 3.00
  在题号(3),儿女向父母借钱的情景中,汉语使用最多的是“规间式”(42.9%),其次为“直接式”(35.7%)和“非规间式”(21.4%)。英语中“规间式”(78.6%)远高于汉语(42.9%),“直接式”和“非规间式”用得不多,分别为14.3%和7.1%。这与英语请求策略的总体分布趋势相一致。汉语的“直接式”(35.7%)与“规间式”(42.9%)相差不大(仅1例之差),两者相加达到78.6%,这可能提示了汉语被试在向父母借钱时心理压力普遍较小。
  汉语被试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12 85.7 85.7 100.0
  规间 1.00 2 14.3 14.3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7.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2 14.3 14.3 100.0
  规间 1.00 11 78.6 78.6 100.0
  非规间 1.00 1 7.1 7.1 100.0
  
  a 题号 = 7.00
  在题号(7),父亲要求儿子帮倒一杯茶的情景中,汉语被试85.7%选择“直接式”,而英语被试使用“直接式”的仅为14.3%,他们更普遍使用“规间式”(78.6%)。这提示,在汉语中,作为长辈的父亲,普遍觉得可以理所当然地要求晚辈倒茶。
  从上面的几组家庭成员关系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倾向于用“直接式”来表达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而英语中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彼此尊重,更多使用“规间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请求。
  不过,在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中也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夫妻之间一方要求另一方打印资料和父子之间父亲要求儿子倒茶时,汉语“直接式”比例分别为50%和85.7%,而英语“直接式”的比例分别为7.1%和14.3%。这提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夫妻之间比父子之间更为礼貌的一致性。
  3.被试在向上级发出请求时所选策略情况
  表4:被试在情景(5)、(8)(向上级发出请求)所选策略情况
  汉语被试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2 14.3 14.3 100.0
  规间 1.00 10 71.4 71.4 100.0
  非规间 1.00 2 14.3 14.3 100.0
  
  a 题号 = 5.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00 14 100.0 100.0 100.0
  规间 1.00 13 92.9 92.9 100.0
  非规间 1.00 1 7.1 7.1 100.0
  
  a 题号 = 5.00
  在题号(5),学生向导师请求延期交论文的情景中,汉语和英语使用最普遍的为“规间式”,分别为71.4%和92.9%。英语中没有出现“直接式”,而汉语中却有14.3%(2例)。这提示了汉语被试在要求延期方面,显得比英语被试更为理所当然。
  汉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3 21.4 21.4 100.0
  规间 1.00 6 42.9 42.9 100.0
  非规间 1.00 5 35.7 35.7 100.0
  
  a 题号 = 8.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00 14 100.0 100.0 100.0
  规间 1.00 14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8.00
  在题号(8),学生请求导师帮助修改论文时,英语中全部使用“规间式”(100.0%),表现出既有礼貌,又要求明确。而汉语中,“规间式”占最大频率,但仅为42.9%,其次为“非规间式”(35.7%)和“直接式”(21.4%)。“规间式”42.9%与“非规间式”(35.7%)相差不大(仅差1例),两者相加达到78.6%,说明被试普遍显得难于启齿,尽可能委婉甚至富有暗示性,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冒犯。这可能提示了英汉两种被试对师生关系理解的差异。英语被试可能认为,导师为学生修改论文,是导师的职责所在,所以不妨大大方方而有礼貌地提出请求。而汉语被试可能觉得,作为学生不应该多麻烦导师,所以提出请求时表现得吞吞吐吐;而一旦他们中有人打破了这种心理障碍,又会变得“大大咧咧”,连“规间式”也不用了,于是出现了21.4%的“直接式”。
  4.被试在向下级发出请求时所选策略情况
   表5:被试在情景(4)(向下级发出请求)所选策略情况
  汉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11 78.6 78.6 100.0
  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1.00 3 21.4 21.4 100.0
  
  a 题号 = 4.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1.00 12 85.7 85.7 100.0
  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1.00 2 14.3 14.3 100.0
  
  a 题号 = 4.00
  在题号(4),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迟到,这是上级对下级提出要求,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中均为“直接式”用得最多,分别为78.6%和85.7%。由此可见,汉语和英语中,上级对下级提出要求时,普遍会倾向于直陈其事,选择“直接式”。然而,汉语采用“非规间式”(21.4%)略多于英语(14.3%),显得更尊重学生。
  5.被试在向陌生人发出请求时所选策略情况
  表6:被试者在情景(10)(向陌生人发出请求)所选策略情况
  汉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00 14 100.0 100.0 100.0
  规间 1.00 14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10.00
  
  英语被试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直接 .00 14 100.0 100.0 100.0
  规间 1.00 14 100.0 100.0 100.0
  非规间 .00 14 100.0 100.0 100.0
  
  a 题号 = 10.00
  在题号(10),请陌生人帮忙拍照时,英语和汉语被试均全部选择“规间式”(100.0%)。这体现出,在汉语和英语中,对于社会距离较远的人均采取“规间式”,使请求语的表达合乎双方保持距离的要求,以尽量减轻对对方自由的干扰和冒犯。
  
  四、与先前研究的对比分析
  
  为了显示本研究与前人相关研究的异同,我们将不同的5项研究结果总结如表7。
  表7:英汉请求策略调查结果总表
    直接式 规间式 非规间式
  张绍杰、王晓彤
  (1997) 汉语被试 32.00% 65.00% 3.00%
   英语被试 / / /
  姚舜霞、邱天河
  (2003) 汉语被试 59.70% / /
   英语被试 / / /
  何文婷、刘爱真
  (2010) 汉语被试 30.97% 48.06% 20.97%
   英语被试 11.00% 70.20% 18.76%
  邢俊肖
  (2010) 汉语被试 38.50% 46.70% 14.80%
   英语被试 22.40% 71.20% 6.40%
  本次调查
  (2011) 汉语被试 40.00% 47.86% 12.14%
   英语被试 16.43% 75.71% 7.86%
  
  以上5项研究大致可以按时间分为3组,即张绍杰、王晓彤(1997)为第一组,姚舜霞、邱天河(2003)为第二组,何文婷、刘爱真(2010),邢俊肖(2010)以及本次调查(2011)为第三组。除第一组只提供了汉语被试的数据、第二组只提供了汉语被试的“直接式”一项数据外,第三组均提供了3种策略的英汉对比数据。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第三组的3项研究都显示“规间式”为两种语言最常用的请求策略。第一组的张绍杰、王晓彤(1997)提供的汉语被试数据也是如此。同时,其中4项研究也都显示,汉语“直接式”位居第二,“非规间式”位居第三。这可以显示,与英语一样,“间接请求策略”在汉语中占据优势。这证实了CCSARP的“普遍语用特征”假说。
  所不同的是,第二组姚舜霞、邱天河(2003)提供的汉语被试的一项数据却显示与英语大为不同,他们指出:“直接请求是汉语中最常用的请求策略,其所占比例是59.7%。”否定了此前张绍杰、王晓彤(1997)的研究结论,也与第三组的最新研究结果大相径庭。该研究的结论可存一说,尚需更多的调查结果予以支持。在研究方法方面,该调查似存在某些欠缺。例如,将少数民族(蒙古族)纳入被试范围,虽然限定他们的母语必须是汉语,但未提供他们的第二语言情况以及他们在所有被试中所占的比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调查结论的可信度。
  就汉语内部单项策略的调查结果在第一组和第三组的4项不同研究报告中的差异来看,“直接式”的比重大约在31%~40%之间,“规间式”的比重大约在47%~65%之间,“非规间式”的比重大约在3%~21%之间。在“直接式”方面,研究的最大差距约为9个百分点,差异尚不够显著。然而,“规间式”和“非规间式”的最大差距均为18个百分点,差异明显。
  进一步分析,第三组内的3项研究结果非常接近。“规间式”的最大差距仅为1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没有差异;“非规间式”的最大差距为9个百分点,差异尚不够显著。这就显得第一组张绍杰、王晓彤(1997)的该两项结果与第三组形成较大差距,即“规间式”的数据特别大(65%),而“非规间式”的数据又特别小(3%)。从研究方法来看,与第三组的被试不同,该研究的被试全部为长春市民,那么所得出的结论自有其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五、结语
  
  以上通过对汉英请求言语策略的实证调查对比研究,证实了Blum-Kulla等人(1989)在CCSARP中的假说,即“间接请求策略”是不同语言文化中请求言语行为的“普遍语用特征”,并通过所设计的不同人物关系场景中所得到的语料,分析了英汉两组被试在请求言语策略选择上的表现方式的异同。同时还分析了前人在相关研究中所得到的结果的差异,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做了初步分析。
  当然,本调查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调查的样本数量尚不够大。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完善调查方法,扩大样本数量,继续深入开展该领域的调查研究。
   
  (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双语者请求行为表现的多元语言能力双向研究”[批准号10BYY0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黎晓伟.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及其差异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Blum-Kulla,Shoshana,Juliane,&G.Kasper.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 apologies[M].Norwood/New Jersey,Ablex,1989.
  [3]苏文妙.英汉价值观与交际风格——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4]汪云花,车林花.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牡丹江教育
  学院学报,2006,(4).
  [5]林娜.中英请求语的比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7).
  [6]廖素青,屈春芳.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的对比[J].宿州教
  育学院学报,2007,(4).
  [7]陆芳蕊.英汉请求策略的跨文化研究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培养[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8]何文婷,刘爱真.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常转琴,安彦芳.英汉请求言语行为之差异及其原因探究[J].兰
  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10]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
  1997,(3).
  [11]姚舜霞,邱天河.浅析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类型[J].河南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2]姚舜霞,邱天河.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类型对比初探[J].平
  顶山师专学报,2003,(3).
  [13]何文婷,刘爱真.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4]邢俊肖.英汉请求策略的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
  (1).
  
  (原坤阳 李柏令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003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十一五”以来的5年,是我区电力事业突飞猛进的5年。全区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双双跃居全国第四位,外送电量居全国第一。“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日前,合川区院与该区信访办联合构建民行工作息诉维稳对接机制,这一机制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与信访部门群众工作机制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
摘 要:中职学校对民族班汉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非常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的增加以及分工的细化,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衡量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学生参加面试、教学实习、上岗工作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民族班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汉语口语交际教学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中职汉语教材为例,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入手,探讨培养学生的
数学基础课作为成熟的数学分支,具有典型的抽象性和严密性,然而,高职院校教学的对象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大专学生,一方面抽象化往往成为他们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过度严密并非他们知识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大事业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多塞平治疗广泛焦虑症(G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1例GAD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42例)和多塞平组(39例),疗程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分别进行汉
30年前,我呱呱坠地,天无祥瑞,地无异动,一切风平浪静。妈妈说我生下来不哭,是护士阿姨轻拍我的小脚丫,我才顿悟一般放声大哭,泪流满面。这注定了我就是个凡人,抑或是一个“屑丝”。但
2009年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植树条例》,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介绍了将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改为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空调设计及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了能源,减少了空气的热污染,降低了空调的运行成本.
锥形交叉可以通过几何相效应影响核动力学。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关于锥形交叉的理论有大量的发展和进步,本文综述了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针对几何相效应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