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教学重难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重难点无疑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如何备教学重难点,包括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破解教学重难点而建构出新的教学框架。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5页《四则运算》一课的备课历程,来谈谈备教学重难点的步骤与思路。
  
  步骤一: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如果把教材看作一头原生态的牛,那么剖析教材如同庖丁解牛。只有经历解剖的过程,才能准确地把握牛的内在机理、内在建构,掌握骨头之间、骨头和肉的连接点与镶嵌处。同理,只有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而剖析教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点,二是厘析知识点的各自特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
  
  1、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透过教材的表面现象,脱去教材的漂亮外衣,从情境、例题、习题等方面抽取出数学的本质,解剖出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它将经历从零碎、无序地罗列,到根据一定的标准,深入各知识点的内部表征,有序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分类的过程。
  如《四则运算》一课,我从以下两个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
  ①例题编排角度。本课安排了两个例题,蕴含着两大块并列性知识。
  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它是加减混合运算。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口朱旭平徐旭琴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它是乘除混合运算。
  ②算用结合角度。新教材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进行整合安排,体现了“算用结合”思想。“算”的方面,有多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总结出加减或乘除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用”的方面,有问题中数量关系分析,根据什么?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等等。
  2、厘析知识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厘析知识外部、内部的各种关系时,要以一种整体、开放、联系的视角,着眼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与学生的认知线索,立足于知识的发展脉络,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把握所学知识在外部,即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乃至中学阶段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现学内容的学生认知基础与后续的知识发展,并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修改、调换和删减。要从哲学的角度,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厘析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如逻辑关系,根据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系,从经纬立体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析:如主次关系,明确哪些是主要知识,哪些是次要知识,还要深入剖析主要知识内部各个层次表征的主次关系。再基于知识的新旧关系、主次关系、逻辑等关系分析,从学科课程论角度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从学科学习论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从学科教学论的角度,确定教学关键点,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
  如《四则运算》一课,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厘析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①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课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用”的方面,例1内容在第四册中用专门例题学过了,例2内容在前几册练习、复习中多次出现过。综合式和分步式的内在关系在连加、连减、连乘、连除等解决问题教学中多次分析过。“算”的方面,学生对同级运算乃至不同级运算的计算技能、计算顺序已初步掌握,因为在前几册的练习、复习中出现了相应的习题,达到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
  ②知识的主次关系。本课教学以“算”为主体,着力要刻画的是计算顺序,以“用”为客体,“用”为“算”服务,以“用”释“算”。在“算”中以综合算式为主体,分步算式为客体,分步算式为综合算式服务,促进学生对综合算式计算顺序的理解。多种方法以常规方法分析为主体,其他方法分析为客体,要着力前者,并实现对后者的迁移。
  ③例题的难易关系。一个例题是用加减解决的问题,另一个例题是用乘除解决的问题。对两个例题进行比较,学生对前者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更丰富,后者用归一、归总的方法,用倍比的方法来解题,其解题思路稍抽象,稍难理解些。
  
  基于知识间的各种关系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用解题思路阐释算式的计算次序,理解,归纳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顺序,形成计算技能。教学难点用解题思路解释算式的计算顺序,其中更侧重于乘除混合运算的破解。教学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步骤二:渗透思想、建构框架。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重难点确定之后,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概率思想、不变量思想、组合思想等小学阶段可以向学生渗透的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数学的本质、灵魂所在。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领悟到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意识地提炼和归纳,反过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不断推进学生的认知体系向更高层次建构,将有效地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过程体验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教学的着力所在,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构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框架,在立体层面形成知识之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咬合,相互牵制,知识间的无缝链接与整合,突显每一个知识点在此课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它对建构教学重难点的力量。从而通过教学框架的建构,在力学上将破解重难点的总力分解到各根支柱,各个知识点,实现从单点支撑变成多点支撑,发挥知识糅合的力量,从而有力地推进知识的数学化进程,有效地破解教学重难点。
  如《四则运算》一课,我为破解教学重难点,建构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框架。
  第一层次:呈现问题、自主列式
  以单元主题图为背景,同时呈现两个例题一
  例1:“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例2: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本片段同时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自主解题,并把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提前到例1。这样直面反馈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面破解教学重难点,将形成以算式987÷3×6的运算顺序探究为基点,形成以点带面的迁移建构方式。
  第二层次:数形结合,以用释算
  1、数形结合,糅合阐析
  ①针对分步式提问:987÷3表示什么?根据哪几条信息列出来的?跟随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如右图)的第一条表示线段。
  ②在综合算式中,第一步在哪里?(教师画线)这里的987÷3表示什么?教 师总结:不管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第一步都是计算每天接待多少人。
  ③第二步算什么,它表示什么?你觉得哪个条件很重要?“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意思?跟进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线段图第二条表示线段。
  ④教师总结: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使计算顺序和解题思路相对应进行全面阐述。
  [分析]本片段教学不是先把分步讲完,再讲综合,而是将分步与综合糅合在一起,通过提问:“在综合算式中,第一步在哪里?”突显了第一步的重要性,起到用分步算式促进学生对综合算式计算顺序的理解,发挥了知识整合的力量。同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步呈现线段图,有意识从解题思路中抽象出线段图这一直观表示形式,从而使学生更清晰地阐述出解题思路,顺向归纳出算式的计算顺序,达到“以用释算”的目的。
  2、以点带面、逆向阐析
  ①提问:6 3×987这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使学生自主结合线段图,用解题思路阐析算式的计算次序。
  ②提问:解决了例1的计算顺序,例2中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每位同学选择一道算式,同桌互相说说这样算的道理。
  [分析]在上个片段对算式987 3×6计算顺序探究的基础上,本片断采用以点带面的建构方式,通过提问:这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直面指向算式的计算顺序,使学生主动用解题思路来阐析计算顺序。这样整个算用结合基本形成以“用”切入,归纳计算顺序,以“算”切入,联系解题思路的两个阶段。
  第三层次:链接生活、归纳总结
  1、链接生活、阐析顺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用加减法或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板书算式,阐析计算顺序。
  2、分类总结、归纳总结。把这节课的算式分成两类,怎么分?它们都是怎样计算的?电脑呈现: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拓展应用,建构模型。说说下面各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8 10,8×3÷6,17 12-8,63÷7×8,,b÷a×c。再出示插件(见下表):
  你知道吗?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所以,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分析]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用解题思路印证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然后通过分类,使学生把握这两类算式的特征,从而用不完全归纳法顺利地归纳出计算顺序。同时运用研究结论,让学生阐析算式的计算顺序,进而建构符号化模型。并用插件的形式,告知四则运算的级别,揭示出计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这一数学规定的缘由是同级运算。
  第四层次:破解模型,深化思维
  在应用拓展模型的基础上,在最后出示一道蕴含一级、二级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为什么这道题的计算顺序不是从左往右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什么情况下,计算顺序不是从左往右呢?为下节课学习打铺垫。
  其实,备教学重难点的过程就是“分”与“合”的过程。“分”是对教材的分解,破解出若干个知识点,“合”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和形成线索,建构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框架。备教学重难点的过程是预设学生经历数学符号抽象、变换的过程,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进而建构出数学模型。教学重难点如同一节课的教学主轴,它的确立与破解,对一节课的教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那么与其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素材、教学细节处理、挖掘与完善,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等等都将如影随形,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磷酸三甲苯酯的研究王延琦夏宝清王振宇陈永平磷酸三甲苯酯(TOCP)定性分析方法有红外、气相、液相和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1〕等。本文利用薄
船闸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要求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本文从船闸技术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 何做好船闸的安全管理工作。
分析了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综合功率损耗,推导出一组电动机经济运行的计算公式,从而正确计算电动机经济运行的节电量.
对527名女大学生采用问卷访问调查,其中体育生257名,旨在探讨非专业训练强度的运动对月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育生的初潮年龄(14.1±1.1岁)非常明显晚于非体育生(13.4
《小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刊发了福建长汀县城关东门小学张桂水老师的《课后练习在语言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文章指出,教学时要借助教材中的语言学语言,抓住语言训练
学校拥有一支爱生、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合格学率达到100%合格,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的达90%,中学高级教师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0人,市、区教坛新
毒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霍本兴宋艳梅美国毒理学信息规划(TIP)自1967年实施以来,相继建立了十几个与毒理学相关的数据库。其中化学物质毒性作用数据库(RTECS)等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我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两字逐渐频繁见于各类数学报刊,同时它也昂首阔步地迈入数学课堂。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体验"使课堂氛围变活跃了,可是学生的认识
通过对柴油机发电厂周围大气环境中污染物SO2,NOx,TSP,B(a)P,Pb的调查,表明受电厂排污影响,使调查区域出现一个高浓度大气污染带,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有一定规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因子以SO2和B(a)P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