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认知——渗透
  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与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第三,要在启发诱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蕴含着理解时所遵循的认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己尝试学习,从而逐步明确究竟如何做才合适。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1)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智力活动,如学习生字新词,拟订学习提纲,抓住教材重点,探索学习目标,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等。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吸收学习信息、组织知识信息的能力。
  (2)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教材的具体内容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3)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孕育着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二、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三、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老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指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
  四、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这里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識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的技巧高低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随意提问,提问失去了实效性;也有的教师对课堂生成的
本文简要阐述了去年以来我国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特别是新“国八条”出台后,房价依然“胶着”的情况,指出房价“胶着”的根本原因是不完善的土地出让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完
目的 在婴幼儿发热中采用物理降温护理措施,探究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从门诊接诊的发热婴幼儿中抽取80例作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降温,观察组采用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妇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该基础上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结果: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一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
阅读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自有心得,或强调方法,或重视实践,不一而足。作为一个有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的老教师,不甘落后,与时俱进,结合新的理论,也想在此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毫无疑问,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新课改下,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
摘 要: 小学应用题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解答应用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应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解答应
体育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如何克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逆反心理?广大体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究。笔者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一问题,必须从多方面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1由于教材问题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1.1 由于教学内容产生的逆反心理  上体育课,因为学生不喜欢某项教学内容,因而学习情绪低落,练习积极性不高,厌烦,产生了逆反心理。比如:当教师宣布中长跑教学内容后,就可观察到部分学
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及狭窄中的应用方法 及效果.方法 时段:2017.05-2020.04,选择我院接收的9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怎样才能选择出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达到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呢?我认为,应该抓住不同年级的特点,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