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语言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诸方面。
  
  一、语言运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时对那些传神地点化出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应仔细咂摸,反复品味其妙处和作用,看是否用得准确、生动,感情色彩是否浓烈。例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个“垂”字,一个“涌”字,写出了雄浑辽阔的景色;《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写出了武侯祠碧草无人欣赏,黄鹂徒然歌唱的冷落荒凉,尽现诸葛亮身后的凄凉孤寂。
  要注意记忆一些常见的赏析术语,如通俗易懂、朴实自然、平易流畅、含蓄深沉、华美绮丽、用词精练、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有节奏感、富有艺术感染力等,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体会,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人何处来。”(质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含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象)。
  
  二、修辞手法
  
  要能准确识别和理解比喻、比拟、对比、对仗、夸张、借代、设问、反语、双关等常见辞格。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醒目的设问、形象的比喻和极度的夸张,写出了愁思之绵长不断。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搬到船上,写出了愁之重。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愁之无处不在。诗人们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弄清喻体的特点,搞清它与本体的相似点,才会明白比喻运用的好处。
  
  三、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欣赏时要能分辨清楚。
  描写根据用笔的繁简可分为白描与工描,根据描写的角度又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之分。描写的顺序有:远近,上下,动静;由见闻到感受;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等。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全诗运用侧面烘托,首句从触觉上写雪之寒,第二句从视觉上写雪之白,后两句则从听觉上写雪之大。
  抒情又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情景交融,有的寓情于景,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三峡之景寄寓欢快之情;有的借景抒情,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顽强抗争的原上草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有的景物情理交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把景、人、物、情融为一体,阐发了登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写了何景,抒了何情,要用全力弄清楚,悟得门道。
  
  四、表现手法
  
  (1)抑扬。如李商隐的“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前几句围绕“求贤”节节上扬,末句点明不是寻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2)反衬。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是用“乌啼”、“钟声”等来衬托夜境的幽静,反映出诗人的羁旅乡愁。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前两句实写客中情景,后两句则化实为虚,以想象未来相逢之乐反衬今夜分离之苦,又设想今夜的苦将增添相逢的乐,读来余韵无穷。
  (3)渲染。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凄凉萧条之景,为写天涯沦落之人渲染了气氛。
  (4)铺陈(赋)。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严妆”一段,从不同角度进行铺陈描写,既展示了她的美丽,又表现其从容镇定。
  (5)比兴。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头两句以雎鸠起兴,渲染了爱的气氛;又比喻男女相亲相爱,十分形象贴切。
  (6)对写。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亲人,而写故乡兄弟想念自己,委婉深沉,更有余味。
  (7)象征(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面看句句写石灰,实际上是借助石灰从开凿、焚烧到使用的全过程,象征诗人为报效国家,甘愿经受磨难,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
  (8)意象组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用九个名词巧妙地组织成一幅凄凉萧瑟的晚秋画面,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9)以小见大。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以眼前的“野草花”、“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寄寓了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10)借事传情。如李清照的《一剪梅》,通过“轻解罗裙,独上兰舟”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诗人的排遣内心孤寂。
  
  五、篇章结构
  
  近体诗在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如白居易的《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首句写理弦,为起;次句写弹筝,为承;第三句写停止,为转;尾句抒情,为合。
  古诗又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景、托物在前,抒情、言志在后。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最后要强调的是,鉴赏诗歌时不仅要能够识别各种表达技巧,而且要能够结合诗歌的形象、意境和诗人的感情等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
  
  单位:山东福山一中
其他文献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在有效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与误区。比如,舆论监督的环境
随着地方电视台民生节目开办的越来越多,民生节目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移位现象”层出不穷,民生节目收视率不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民生节目收视率是电视台迫切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学习者被动获得,而应由学习者主动建构。慕课课程设计过程中光、影、声等多模态因素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慕课作
期刊
根据由教育部“高师教改计划”项目JS130B课题组组织的一项关于“语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症结主要在阅读。学生厌倦语文。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该如何解决呢?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的,渐次推进的思维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首先,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
首先根据不同的学科对比喻、想象、类比分别作了界定。再对“A是B”格式的隐喻句从修辞学、心理学、逻辑学的角度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然后,结合心理学和逻辑学之间的关系得
这天晚上,汤姆和朋友来到一家咖啡厅喝咖啡。隔邻坐着一个年轻女子,二十五六岁,打扮人时,化了很浓的妆,长长的指甲上涂着透明指甲油,独自喝着咖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生命成长观是人类社会意识觉醒与形成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人类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生命成长观具有较深的历史根源,是中华民
提起谈话节目,大家可能会想到《东方直播室》栏目和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也会想到崔永元、白岩松等主持名人.那么什么叫谈话节目呢?谈话节目是指主持人、嘉宾、观众对某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外阅读对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品质呢?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需要。人对客观外界事物需要与否和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这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