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品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外阅读对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品质呢?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需要。人对客观外界事物需要与否和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知晓、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所以,老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伊始,务必向学生讲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课外读书活动对于成材的重要性,不仅让他们知其然,而且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读书,乐于读书。
  兴趣依赖于成功。兴趣是和成功联在一起的,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经常性的成功,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从而使兴趣得到巩固。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就要采取得当的方法措施,多创设外在的激励环境,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写作活动、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读书须有选择
  
  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读了大量的书,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这和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没有计划性、序列性,对所读书籍缺乏选择有关。碰到什么书读什么书,手头有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样的书,认为“读书破万卷”,便能“下笔如有神”,这是一大误区。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应加以指导,强调读书要有选择,要多读有价值的书,不能盲目读书。宋代朱熹云:“好书最难逢,好书最难置。……故人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何为善本,得其指点书名,方可购求。不然,误觅庸陋之书,卤莽诵读,我之学问,反为所卑隘矣。”天下的书籍虽然非常多,但甚佳者极少,多读好书,才能真正做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三、读书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要达到深究的境地,要学有所得,就必须在读的过程中下苦功夫。
  
  一是熟读。清代大学问家唐彪说:“凡古文时艺,读之至熟,问之至细,则彼之气机,皆我之气机,彼之句调,皆我之句调,笔一举而皆趋赴矣。”这说明熟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好的时文、美文,熟读,精读,直至成诵,这是有必要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是多思。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反复强调读书思考的重要性,他说:“学而不思则罔”。多思的目的在于“自悟”和“自解”,思之深浅,关乎学问的深浅。有些同学读了许多书,当问及有什么收获时,竟说不出“一二三”来,归其原因是读书时思之甚少。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一语道破了读书能否“透底了彻”的关键。
  
  三是贵疑。读书做学问必须有敢疑善疑的精神,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读书时,只有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善于发疑,书本的知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学问家吴用之也说过:“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在多思中不断发现疑难,分析疑难,解决疑难,才能真正深入领悟,学有所得。
  
  四是善问。清代大学问家唐彪特别强调在读书时“问尤重要”。他说:“天下无不问而知之理,更无不问而人自教我之理。无如浅学之人,虽有未知未能,恐有学者笑己。甘心不知,不肯下问。”在读书中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去问学有专长的人,问老师,问同学,乃至去问不如自己的人,这就能学得更好,进步得更快,问之紧要与可贵在于此。
  
  单位:山东蒙阴县刘洪中学
其他文献
期刊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在有效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与误区。比如,舆论监督的环境
随着地方电视台民生节目开办的越来越多,民生节目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移位现象”层出不穷,民生节目收视率不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民生节目收视率是电视台迫切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学习者被动获得,而应由学习者主动建构。慕课课程设计过程中光、影、声等多模态因素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慕课作
期刊
根据由教育部“高师教改计划”项目JS130B课题组组织的一项关于“语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症结主要在阅读。学生厌倦语文。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该如何解决呢?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的,渐次推进的思维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首先,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
首先根据不同的学科对比喻、想象、类比分别作了界定。再对“A是B”格式的隐喻句从修辞学、心理学、逻辑学的角度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然后,结合心理学和逻辑学之间的关系得
这天晚上,汤姆和朋友来到一家咖啡厅喝咖啡。隔邻坐着一个年轻女子,二十五六岁,打扮人时,化了很浓的妆,长长的指甲上涂着透明指甲油,独自喝着咖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生命成长观是人类社会意识觉醒与形成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人类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生命成长观具有较深的历史根源,是中华民
提起谈话节目,大家可能会想到《东方直播室》栏目和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也会想到崔永元、白岩松等主持名人.那么什么叫谈话节目呢?谈话节目是指主持人、嘉宾、观众对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