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小”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123456789zzul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早晨,我与孩子的奶奶在嘀咕地说了几句话。身旁的孩子追问我:“妈妈,你和奶奶在说什么呢?”我敷衍道:“妈妈在表扬你不挑衣服穿,真不错!”孩子就来一句:“要是你说这话,声音不好响一点吗?”“啊!”我哑然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在自己的察言观色中感觉到家人的不平常。小孩小吗?一点都不“小”。我猛然想到了一位老者作的词: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子还要小,哈哈!
   生活中有许多像我这类的父母都自以为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无知、不懂事的孩子。不知你是否经历过这些情形:
   a、当孩子要帮你拣菜时,你是否说过:“孩子,你不会,你还小呢?自己去玩吧。”
   b、当孩子要插手帮洗衣服时,你是否阻止说:“孩子,你还小呢?自己去玩别的。”
   c、当孩子拿碗、勺子时,你是否阻止说:“乖乖,你还小呢?要摔地上的,不要拿哦!”
   d、当孩子想玩难度大的玩具,你是否怕这怕那,说:“你还小,不会玩。”
   e、当孩子自己要吃鱼时,你是否说过:“你还小,我来弄给你吃。”………….
   就这样,面对生活中一些琐事,做父母的都拿孩子“小”先说前头,阻碍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失去一次一次的锻炼机会。当前的家庭状况是4加1模式,“一个宝贝”两代人恨不得含在嘴里,事事照顾得非常周到,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点,这表面上是“爱”孩子,但你们有没有考虑这“爱”对孩子以后成长是否有影响,孩子是否接受的问题?“爱”恰恰剥夺了孩子积累生存经验的机会,这其实是害孩子。我为这些孩子担忧,为父母担忧。将来孩子要生活,他们能独当一面吗?像生活中,常常听见家长们在讨论说各自的孩子不知怎么特胆小?你们帮孩子做得非常全面,孩子的依赖心理就逐渐增强,遇到什么事依赖家长,你说突然他遇到一件陌生的事或陌生的人他会怎样?答案是怕,胆小了。当家长请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出现的情况是孩子一百个不愿意,简单的说就是懒,习惯成自然了呗。难怪别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原因之一是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性。
   生活的富裕,时代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人就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自己的一片天空。更何况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小孩子,家长是不能一直庇护他们,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搏击生活,主宰自己的命运。《幼儿园纲要》明确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因此从长远考虑,我们的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那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呢?
   1. 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总越俎代庖,不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钟都会有变化,家长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总是认为“你还小,你不行………”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日常的生活中,应多鼓励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打扫房间是让他抹桌椅、帮助父母买东西、倒垃圾等等,哪怕孩子每次做的不到位或错误的,我们家长都要包容孩子所做的,尽量不要插手,这樣孩子在足够的时间里尝试,会越做越好。如:孩子在学习系鞋带,可总是系不紧,鞋带一会儿就松开。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战胜困难,这是我们父母应该看重的,同时也给足他时间让他继续尝试,相信最终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打出漂亮的蝴碟结。
   2. 创造机会,让孩子成为小能手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动,他们乐意去尝试,探索周围的事物。当家长在做某件事时,孩子似乎都有“兴趣”参观,进而“参与”,像个小尾巴似的,那我们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尝试,如妈妈在拣菜时,孩子赶过来说:“妈妈,我也来帮拣菜。”“好的。”只见孩子像模像样的把菜根去掉就放入菜篮里,妈妈瞧见了,拿出菜说:“宝宝真棒!知道把菜根去掉呢。可是你看这菜叶颜色怎么了?”“黄的。”“这个叶子它变质了我们不能吃,所以黄叶也应把它去掉。”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在特意找黄色的叶子,嘴里还在说:“这个黄叶要去掉。”通过拣菜这事,孩子不但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还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家长要创造的机会,这样既满足孩子尝试的欲望,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孩子成为一个小能手。
   3. 注重过程,让孩子在鼓励中学会自信 在孩子学做事情时,请家长不要过分看中成果,要把过程放首位。家长们要想到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学会了思考,我们作为旁观者要以鼓励者的身份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是孩子坚持做事的催化剂。在家长的鼓励中孩子将自信,进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越多,他就越有成就感,越有自信。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告诫家说过,要尊重幼儿独立掌握某种经验所作的努力;要注意他们的自然兴趣并且给他们各种机会,去寻求和发展这种兴趣。总之,我们的小孩“不”小,聪明的父母们,请放手、放孩子走自己的路,你们可以做的是陪伴、支持和不断的努力。
   祝愿我们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干、独立、自信自强!
其他文献
地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为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铺路架桥。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识图能力往往表现得较差,在地图分析、归纳地理事物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这也使得地理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教师要想教好地理,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地图能力主要指正确的读图、析图、绘图等基本能力,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   1. 基础知识
期刊
【摘要】本文充分肯定传统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呼吁在教材建设中不能大量砍掉传统课文,建议传统课文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传统课文;价值;教材;教学法   所谓传统课文,指的是长期选用并保留在统编语文课本中的篇目,不少同行称其为“老课文”。笔者对传统课文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
期刊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者登台表演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的教学观认为应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文着重从思想上、方法上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导;主体;主动;被动;自主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各类报刊杂志上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大讨论,许多教者纷纷发出呼吁:再也不要像一个老学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了,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实际上,
期刊
【摘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本文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应用问题;数学应用意识;学生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随着高考中,应用类型的题目逐年增多,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1. 以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问题为切入点    1.1 教
期刊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alysis      Ta Wa ku li·rou zi  【Abstrac
期刊
【摘要】儿童绘画教育不仅能够对儿童进行“全面智力启蒙”,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在儿童画教学中赏识与信任是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通过儿童画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创作思维、想象能力和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儿童画;教学;能力;培养   每个人的绘画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都有爱画画的特质。但孩子们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苦力活儿。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兴趣;积累;生活;能力;评价;修改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可以和应试和谐共处;古诗文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我们提倡真实的阅读、语言学习和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结合;作文教学中进行语文写作素质教育,是一项更为直接和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应试;素质教育;古诗文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应试教育是“反面角色”,素质教育才是“正面角色”。二者之间水火不相容,但笔者以为二者完全可以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容忽视。初中阶段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的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纵观历年中考,记叙文最为常见。特别是在近几年淡化文体、注重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放型”作文题中,记叙文更是占尽风流。就学生实际而言,记叙文有话可说,最好完成,但许多学生仅仅是能完成而已,却不能完成好。不少学生由于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档次。其实,许多的三类
期刊
近年来,随着学生体质每况愈下.出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状态,健康一词已在体育相关文献中大量出现,有的体育学科的教材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体育理所当然应为学生的健康承担更多的责任,篮球教学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与其说再现为对学生的健康态的追求,不如理解为注重健康观的培养更为确切和重要。综上所述,篮球课应完成以下的目的和任务:(1)把保持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传授篮球运动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