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规范理论基础的语境分析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物理学中有两个标准模型,一个是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另一个是宏观世界的“大爆炸宇宙模型”。说它们是“标准模型”,主要因为它们在迄今的理论和实验观察方面是最成功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统一描述了电磁力、弱作用力和强作用力,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以杨一米尔斯理论为核心的量子规范场论;“大爆炸宇宙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可以看作另一种规范理论。规范理论是描述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统一框架。如此统一的规范理论框架是如何来描述这些不同作用力的?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玄奘翻译的印度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文本,应用现代的逻辑分析方法阐明了陈那新因明体系的逻辑性质是“初步的演绎论证+类比论证”,进一步揭示出郑伟宏先生的“除外说或最大类比说”的问题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和论断,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深刻洞悉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运动的学说;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δυναμιζ概念有多种意义,但是,人们通常只在其“潜能”的意义上来把握它。本文通过对《形而上学》Θ1和△12相关文本的深入分析,结合陈康先生“亚里士多德Dynamis概念”一文的重新发现和启发,明确了δυναμιζ概念的“能力”“可能”“乘方”三种基本含义,表明“潜能”只是“能力”的派生用法,而作为共通于这多种用法的词条δυναμιζ应当被翻译成“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形而上学》Θ3亚里士多德反驳麦加拉学派能力观念的论证做了讨论,指出Θ3构成了从δυναμιζ的“能力”用法向“潜能”用
柯亨是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等著作中,他从早期专注于历史唯物主义转向了对政治哲学的研究。柯亨结合当代西方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一、为什么说“中国缺乏知识论传统”? 就中国学问的传统分类来说,很难找出哪一门类为知识论,也很难说哪一学派专门研究“知识之所以为知识”。金岳霖先生说:“中国哲学的特点之一,是那种可以称为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金岳霖,1990年,第352页)并说:“中国哲学家没有一种发达的认识论意识和逻辑意识,所以在表达思想时显得芜杂不连贯,这种情况会使习惯于系统思维的人得到一种哲学上料想不到的不确定感”。
在对数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中,20世纪通常说来有三大流派: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但在哥德尔定理出现以后,一致性问题给逻辑主义和形式主义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而直觉主义又很难对数学中的“抽象实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且数学中有些重要定理的证明完全超出了直觉主义者所能接受的方法。数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三大流派所面临的问题,但由于它一开始就承认数学中抽象实体的存在,这就导致了关于抽象、无穷数学对象的认识论难题。
现代分析哲学家致力于意义的分析,力图通过对语言的分析使哲学科学化。以罗素和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前期分析哲学家拒斥一切形而上学,所有导致本质主义的学说均被他们宣布为虚妄。但到了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70年代之后,为解决现代模态逻辑难题而创建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又称“克里普克语义学”),为本质主义在分析哲学中的复活提供了可能。“可及关系”与“可能世界”是该语义学的核心概念;克里普克以这些逻辑概念为工具,提出了影响重大的哲学理论。
语词自身并不指称,作出指称的是人——这是斯特劳森(P.Strawson)关于名称之指称的一个洞见。然而,个体有关于名称之指称的对象的多个信念储备,在遇到含有某个名称的表达式并意欲对之做出反应时,他如何确定这个名称的指称?经典语义理论没有专门回答这一问题。最近来自经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论哲学家建构语义理论,还是普通人确定名称之指称,都以直觉(intuition)为前提。但直觉因人而异,人们关于指称的直觉因文化而异,激进经验主义者因此质疑经典语义理论。
语句(sentence)是语义的基本单位,语词只有在语句语境中才能获得意义。这是弗雷格(G.Frege)的一个著名观点。(Frege,1884,P.140)可见,语句在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或语义理论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然而,语句是什么,它的涵义和指称是什么,它的真值以及相应的事实与它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却是在学界长期引起争论的。罗素(B.Russell)虽然在许多方面继承了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观点,但是在以上基本问题上同弗雷格的观点却是大异其趣或相去甚远的,其标志之一是罗素用“命题”(propos
自从蒯因在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等一系列文章中对分析性做出批评以后,分析传统内已经很少有哲学家再对分析I生概念持肯定态度了;随之受到威胁的是意义以及逻辑必然性的概念。本文以鲍西安(P.A.Boghossian)提出的认识论的分析陛概念为基础,结合前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关于逻辑命题的重言式解释,给出了关于逻辑命题的分析性的一种辩护。按照这一辩护,我们仍然可以拥有一种基于逻辑自明性的分析性概念;同时,对逻辑自明性也可以从重言式概念中给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