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触发点电刺激对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

来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基础上肌筋膜触发点电刺激对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5月至11月,本院下肢截肢后幻肢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试验组于镜像疗法治疗前行肌筋膜触发点电刺激,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6分钟步行测试(6MWT)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定成绩均有显著改善(|t|>8.210,P5.103,P<0.001).结论 单纯镜像疗法可以减轻下肢截肢后幻肢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提高行走能力;加用肌筋膜触发点电刺激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54例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针刺组(n=27),每组再根据CST受损分级分为1、2、3级亚组,每亚组各9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纤维束成像获取梗死灶区CST损伤分级、DTI获取各向异性分数(FA)和健患侧F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基础上行双侧上肢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48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和镜像疗法,观察组行双侧上肢TEAS,对照组行假刺激,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UE
目的 研究年轻脊柱侧弯患者的平衡功能.方法 2020年6月至12月昆明医科大学校医院康复门诊脊柱侧弯大学生患者30例为试验组,健康同龄人30例为对照组,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进行睁/闭眼双足静止稳定性测试,以及双足静态和动态稳定极限测.结果 试验组睁/闭眼压力中心前后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t>2.022,P3.365,P2.410,P2.446,P<0.05).结论 脊柱侧弯患者前后方向静态平衡以及静态和动态稳定极限下降,存在跌倒风险.
目的 探讨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门诊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试验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采用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测量加速时间,平衡测试仪测量稳定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各肌肉加速时间,总体、左右和前后稳定指数均降低(t>2.521,P13.628,P2.1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脊髓与颈椎管匹配关系的动态变化,分析脊髓椎管匹配关系及脊髓致压因素与脊髓受压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颈椎动态磁共振成像(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检查的CS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排除图像不清晰、屈伸角度不理想者,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50~67岁(56.6±4.9岁).在DMRI横断面T2像上测
目的 研制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方法 根据PRO量表研制规范,参考中医整体观,构建理论模型;通过病例回顾法、患者访谈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共识会议法,建立并优化条目池,编制量表.结果 围绕生理、心理、社会领域,构建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条目池.通过对条目池整理,形成专家评议表.结合专家调查和会议讨论结果,最终筛选出40项条目,形成中医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第一版).结论 构建了基于中医整体观的中医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可供进一步临床验证.
头颈黏膜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国内首个头颈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经过6年多的推广应用,HNMM临床诊治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黏膜黑色素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HNMM的诊治与预后在近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对此,专家组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
目的 观察水中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根据训练方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分别接受陆上和水中肺康复8周.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膈肌和右腹横肌肌电均方根(RMS),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6分钟步行
目的:提出改良脊髓压迫率(modified compression ratio,mCR)和脊髓旋转角(spinal cord rotation angle,SCRA)的概念,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术前脊髓形态特征与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CSM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7例,年龄38~73岁(53.8±10.7岁).在患者术前轴位T2* MR1图像上测量脊髓在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纳入6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中央椎管狭窄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57~77岁(67.79±6.29岁),体质指数(BMI)为22.31±2.89kg/m2;随访3~9个月(3.86±1.80个月);双侧侧隐窝狭窄36例,男17例,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