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拮抗肌、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拮抗肌、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为主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拮抗肌+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拮抗肌组(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分别在内科处理以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的拮抗肌选穴以阳明经穴为主加减;肌筋膜触发点选肱二头肌肌腹中点、旋前圆肌中点;对照组的拮抗肌选穴以阳明经穴为主加减。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效评价指标以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S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巴氏指数(MBI)评分为比较依据,来评定这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①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来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痉挛分级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差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痉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  ②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差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对照组.  ③从巴氏指数(M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差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优于对照组。  ④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7.8%。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拮抗肌、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对于降低肌张力,增加肌力以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显著,较单纯应用针刺拮抗肌治疗本病优势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既往收住入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常规传统治疗,及实施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后情况,进行比较及回顾性分析,评价实施临床路径后的效
用南极长城湾水域1992~1995年三个夏季(12月~3月)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浮游植物72种,其中三个夏季都采到的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5.83%;各年夏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6873.82×104个/m3、208.48×104个/m3和1027.36×104个/m3。主要优势种有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ialis)、海链藻属(T
目的:探讨益肾通肺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肾通肺汤高、中、低剂量组。模
目的:评价益肾活血软坚法对慢性肾炎肾衰竭氮质血症期病程进展影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月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资料较为完整的患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常规针刺,常规针刺+面部表情肌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观察常规针刺+面部表情肌康复训练联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