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插图的质疑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第九课第41页有一幅插图,图下注释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这幅插图不可能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出发的时间是在1872年8月11日,留学幼童有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等30人,由监督陈兰彬带领,从上海踏上了赴美的航程。清政府自1872年至1875年间先后派往美国留学的幼童共4批,每年一批,每批30人,总计120人。图片中幼童后面有“轮船招商总局”字牌,说明是在轮船招商总局前合影。问题就在于此,1873年1月14日,官办的“轮船招商公局”在上海正式成立。同年5月,轮船招商局改组为商办的“轮船招商总局”,李鸿章委任唐廷枢为总商办,并于同年8月7日迁入总局办公处一眙盛洋行旧房内开始办公。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总局”成立时间是在1873年5月,8月7日迁入新址后才开始正式办公,而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离开上海赴美的时间是在1872年8月11日。因此,该图片并不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的合影。
  那么,这幅图究竟是第几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呢?有一则材料可能有助于判断。第三批赴美留学幼童唐绍仪等30人于1874年11月7日由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唐绍仪和大部分幼童一样来自广东,1873年通过在上海任轮船招商总局总办的堂叔唐廷枢介绍,在上海出洋预备学校学习英文,于1874年成为第三批赴美留学生。唐廷枢与留美教育发起人容闳是香港玛礼逊学校的同学,俩人私交甚好。这是赴美留学幼童与轮船招商总局唯一相联系之处。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好的交流,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积极和谐。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应用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教学中增加语言的互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语言方面增加师生互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老
用称量滴定方法测定了白醋中的总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