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个性阅读体验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消化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时时刻刻呵护、鼓励、赞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同时,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导向,学生通过教师的目的阅读实践活动,不断感悟文本内涵,从而达到对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一、 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当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章进行思维、想象、概括、感悟等形式理解时,必将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作为教师应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来。在教学中,我采用换位思考方式,把自己当成学生,我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又会怎么做。我不一味强调自己的预设阅读目标,不以自己的教为中心,不单纯考虑设置问题的答案,更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多为学生创设阅读交流的情境。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结果学生的答案众说不一:不怕外国人藐视和嘲笑的人、不怕困难的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勇于承担重任的人、聪明能干的人……这些回答与教师预想的“詹天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的答案不一致。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个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千万不能随意否定或扼制这宝贵的课程资源。于是我调整思路,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分析引导:“帝国主义的嘲笑的内容说明了什么?”“詹天佑勇挑重任说明什么?”“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青龙桥施工各遇到许多困难,他是怎么做的,怎么克服的,他为什么能这么做?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通过充分感悟,教师随机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逐步把学生导入教师设置的轨道上来,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我不仅尊重学生的体验,还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针对《詹天佑》这课学习,我注意抓住詹天佑这个人物或以铁路建设为拓展点,或让学生参与设计居庸关、八达岭的隧道施工示意图,或让学生练习收集资料,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探究,获取更多的资源信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发对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达到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
  
  二、 提供阅读平台,鼓励自主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差别,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和体验也不同,为此作为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和组织者,改变单纯灌输的方法,与学生平等沟通,让学生主动积极进行阅读教学中来。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我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理解和品味文本的语言,才能达到理解文章主旨、揣摩文章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在教《匆匆》一课时,我就鼓励学生对文中的精彩句段进行细心品味、用心体验。比如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以及简朴轻灵的短句等,教学时我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些字词句,谈谈为什么喜欢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交流。通过阅读探讨学生知道了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知道了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轻巧、婉转的短句,知道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多种理解方式。学生的感悟只要不出现明显错误,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的说:“学习了课文我知道了文中巧妙地运用许多叠词‘匆匆’‘赤裸裸’‘轻轻悄悄’等,让人觉得语言非常之美。”有的说:“文中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问,实际上在字里行间中还流露出作者的一种对时光无奈和留恋的感情。这句令人值得品味。”有的说:“文章中讲‘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运用排比手法,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对日子去来匆匆写得具体生动。我越读越爱读。”你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唤醒、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中也提高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三、 转变角色,张扬学生的课堂主权
  
  教师在尊重和鼓励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针对阅读中一些疑难问题的生成,要珍视学生的阅读需求,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因课制宜,在课堂上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使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和谐统一。我在上《将相和》时,围绕“将相最后和好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探究,我一改过去那种一问一答的启发式教学,转变角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再由学生展开先讨论后交流,教师只在必要时作出适当的讲解和指导。教学中学生众说纷纭: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蔺相如立功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为什么他要怕廉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将相不和对谁有好处,对谁不利?教师将这些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采用小组汇报、同桌相互交流的多种方式,让生生之间合作探究,解决相应的问题,最后行成共识,找到问题的答案。整堂课教师面对学生的疑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感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学生情绪亢奋、活跃,完全处于生机勃勃的阅读状态之中,使课堂教学成为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这堂课不仅解决了课内疑难问题,对于学生引发的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还启发学生去研究,在教师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意识进一步增强。
  总之,要让灵动的“生成”在课堂上熠熠生辉,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应“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能力。教师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个性发展成为可能,自主阅读得以实现。
  (宁化县河龙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近几年来不断研究用人单位对电子类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订单式”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科技与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对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中等职业教
认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培养过程的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或策略体系.
我们对身边各种事物的认识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色彩。色彩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载体,也是我们感受世界的窗口。因此,让学生体验到美丽的颜色,学会用色彩来美化生活是艺术色彩教学的终极目标。要让这一目标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使学生在色彩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操,就需要一种新的课堂模式来改变现今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成为时下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最佳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误导了人们
劈裂灌浆技术在土坝坝体除险加固中具有投资小、见效快、设备和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运用。针对红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劈裂灌浆施工关键环节以及灌浆过程中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