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古筝传承与发展研究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东北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辉煌盛世”。在这期间,曹正、赵玉斋、高梦柯、吕殿生、尹其颖等几位先贤为当时的古筝艺术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本文的写作拟以“人物研究”为核心,力图透过他们的创作及创新,呈现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古筝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关键词
  东北古筝曹正赵玉斋高梦柯尹其颖吕殿生
  从春秋时期至今,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逾2500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筝曲创作、演奏技术的发展,以及乐器改革与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厚的成果,而纵观其整体发展情况可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古筝艺术传承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辉煌盛世”。此时,伴随着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它从千百年间的民间传承被搬入了东三省唯一的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沈阳音乐学院,进而缔造了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辉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曹正,赵玉斋、高梦柯、尹其颖、吕殿生等几位古筝艺术家的作用可谓居功至伟,正是他们对古筝音乐的创作及对演奏技法所进行的整理开发与改革创新。才促成了古筝音乐的这一“盛世”。
  由此,本文的写作拟以“人物研究”为核心,力图透过曾任职于沈阳音乐学院的几位先贤——曹正、赵玉斋等人的创作及创新.折射出20世纪无六十年代东北卉筝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1.簟坛泰斗正:“鞠躬尽瘁、毕生奉献”
  作为新中国古筝发展的领军人物以及新中国古筝院校事业的奠基人,古筝教育家、演奏家曹正(1920-1998)在筝学理论建设及筝曲传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足他在古筝教育锄域方面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可谓“鞠躬尽瘁、毕生奉献”。
  曹正29岁起在“东北鲁艺”任教,并在新中国第一所由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中首次开发了古筝专业,从而为古筝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他也随之成为中国第一位古筝专业教授,以及第一位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曹正认为:古筝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而多维,由此.演奏、教学、理论研究和会活动应集于一身、不可或缺。于是,他的古筝教学就建立在他严谨精深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例如:他曾对朝、韩伽伽琴,日本筝进行过仔细的探讨与研究。同时,存“东北鲁艺”以及后来的“东北音专”时期,他也先后在《辽宁日报》《音乐生活》《音乐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了《工尺谱的来历》《民乐标题介绍》《谈筝的技术及其革新》等撰述。
  这些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曹正古筝教育教学胛论的发展.例如:他曾编写了《古筝工尺谱》《古筝练习曲》《大众筝谱》《筝曲选集》等教材。1959年以后又陆续撰写《筝曲解说》《古筝名曲十首》《古谱读法》《山东筝曲集》等书籍,存这些书篇中,曹正借鉴古琴演奏指法符号自行设计古筝演奏指法符号,并将工尺谱译成简谱和五线谱。
  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加之曹正认真严谨的洽学态度促成了他卓越的教学成就。在其近五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多次应邀到各地音乐学院讲学。讲学期间,他钻研了山东筝、武林筝派的演奏方法,并将其运用在教学之中。任教后,共培养出包括演奏家、作曲家、理论家、民族乐器改革家在内的数百名古筝音乐人才。
  2.一代筝王赵玉斋:“结合传统与坝代帕集大成者”
  赵玉斋(1923-1998)是中国筝坛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杰出代表。他在继承传统演奏方法的基础上,对古筝的演奏技法和古筝的构造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与探索,使得古筝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谓:结合传统与现代的集大成者。
  1953年,赵玉斋经曹正推荐来到沈阳音乐学院任教,在这里,其教学、演奏、创作生涯得以进一步开展。总体而言,他的改革与探索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探索。这主要指:他在古筝独奏曲《四段锦》(1954)、《庆丰年》(1955)中,开始尝试用钢琴双手交替演奏的方式来进行古筝演奏。众所周知,传统的古筝一般都是右手弹奏,左手加上“揉,滑,按,颤”,来加强韵味。而在作品《四段锦》中,赵玉斋则打破传统古筝演奏形式的局限,大胆地采用了钢琴的和音、和弦技巧,并把它运用到古筝演奏中。在此部作品中,左手获得解放,它与右手同时演奏和弦。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在另一部作品《庆丰年》中,双手交替演奏的技法显得更加成熟。例如:乐曲开始部分,他运用了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双手交替演奏的新技法。结尾处又使用了点柱与扫弦的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们欢庆丰收的繁荣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赵玉斋在对古筝演奏技巧进行探索与创新的同时,仍不忘继续发扬和继承古筝传统演奏技术原则。这其中,山东筝派艺术的演奏风格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筝派艺术的技术特色在于:
  “左手主要以颤音和滑音最具代表,它重视按滑力度和速度,上滑音多于下滑音。在颤音的处理上,主要是靠左手腕关节的密度很大的上下抖动使音波加速,能够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赵玉斋在演奏《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凤翔歌》《大八板》等传统筝曲时均对此加以了良好的继承,如“小摇”技巧等。
  其二,对古筝的乐器改制及古筝曲创作。赵玉斋属山东筝派,解放初期,山东筝派弦的数量较少,只有16根弦,且音域较窄。为了进一步促进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赵玉斋于1957年将古筝弦的数量增至21根,同年用他改革的21弦筝在沈阳友谊宫剧场演奏了自己创作的筝曲《新春》。此外,他还参与学院乐器厂转调筝的研制并于1959年研制出一台张力转调筝。在筝曲《四段锦》《庆丰年》创作的基础上,赵玉斋又创作出《真快活》《工人赞》等筝曲。这些努力进一步拓展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赵玉斋的古筝艺术体现出将传统与现代加以结合的特质,这一切正如李凌在《古筝演奏的革新者》一文中对赵玉斋的艺术成就的评价:“在赵玉斋的突出表演里,我们发现他是如何认真、大胆、创造性地发掘了古筝的表现功能……对于民族古乐器的使用,像赵玉斋老先生那样严谨、纯正,一丝不苟地采取传统的方法,来演奏中国古典乐曲,保持古曲原来的风格,是正确的,非常必要的”。   3.筝坛伯乐高彗柯:“知人善用、礼贤下士”
  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文艺工作干部,高梦柯(1928-2011)为沈阳音乐学院“全国古筝育才基地”在上个世纪五六+年代的成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沈阳音乐学院工作期间,他知人善用、礼贤下士,被誉为筝坛伯乐。
  高梦柯认为:对于国家或民族而言,文化传统十分重要,如果忽略它,一个国家就难以自立于民族之林。古筝,作为拥有着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显然具备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意义。但目前,弹筝者屈指可数,几乎濒于绝响……在此种境况下,我们有必要并紧急进一步挽救、发掘古筝文化。于是。他身先士卒地承担了这一艰巨的工作。
  高梦柯一方面亲身了解古筝的乐器特点,另一方面努力创造条件,知人善用、礼贤下士,充分地发挥了古筝大家——曹正、赵玉斋等人的教学与演奏才华,为他们打造出大展英才的广阔天地。如:他曾举荐曹正担任民乐学科主任、工会主席,并专门去天津邀聘赵玉斋于1953年来校任教;支持箜篌改革、古筝转调科研与试制等等。
  这些举措使沈阳音乐学院成为“全国古筝育才基地”,所出版、发行的古筝书谱、论著,以及唱片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筝坛英才尹募颖:“首获国陆金奖的筝艺名家”
  尹其颖(1933一)是建国后中国筝坛第一个在国际音乐大赛中荣获金质奖章的中国筝家,他在演奏、教学,以及筝乐实践创作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筝坛英才”。
  成为“英才”者往往具备了广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勤奋的品性。尹其颖即具备了上述特质。他深深地体会到“台上用什么、在台下必练什么”的切身体验.他多年来用心苦思.用手苦练。磨练出十分扎实的演奏技巧,成为筝艺大家。他的古筝演奏,音质纯而磁宴,艺术表现如行云流水,活泼自然。
  此外.他还对古筝的演奏技术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其特殊技巧包括:食指摇、网指轮、撵弦(快速而有力度的挑擘)、分指奏法(似钢琴的指法与功法),以及开创筝乐的食指摇、分指奏法等新技法等等。
  值得一提的足,尹其颖善于博采众长.他曾拜曹正教授学筝;拜祝世匡先生学琵琶;拜单弦名家阚德良先生及琴师陈明德学“单弦”艺术;拜王香桂(评书名家单田芳之母)、姜天云学西河大鼓;拜程福浓、徐振东先生学京东大鼓;拜霍树堂先生学东北大鼓;拜京剧艺:术家“关东唐”(唐韵笙)、京剧音乐家刘颖华学习京剧音乐:拜李焕之教授学习作曲及音乐艺术理论,这些,都对他完善门身的演奏技巧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最终。存1957年于莫斯科召开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尹其颖以一曲《春天来了》荣获金质奖童,进而奏响了古筝音乐发展的新的篇长!
  5.筝坛大家吕殿生
  “筝乐创作新路的开拓者”吕殿生(1935-2010)是新中国筝乐舞台上杰出的演奏家之一,他默默耕耘、终生奉献,不论在筝乐冉勺删论研究,还是在东北风格筝曲的创作及乐器的改茧上均有建树。特别是存筝乐的创作上,他将古筝的乐器特性与西方的作曲创作理论相结合,从而开创了筝乐创作的一条新路。
  早存上个世纪50年代,吕殿生就开始了筝乐的创作及改编牛涯。如:1958年,吕殿生将作曲家时乐潆创作的单乐章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改编为古筝独奏曲。该作品延续了合唱曲的二段体结构。由引子及两部分组成。他在作品中巧妙地发挥了古筝右手与左手的演奏技法和左手的作韵技法.他的改编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卉筝的特色及演奏技法,另一方面,借鉴了西方的演奏艺术,开创性地运用了大幅度的上下刮奏、快速双手交替、大撮等技法.使之具有了无可比拟的英雄气概。此外,吕殿生所创作的《英雄们战胜大渡河》(1958)及《关东秧歌》(1969)也同样糅合了西方作曲技术理论原则,为近现代筝乐创作开辟了崭新的篇童。
  在前文的陈述中,笔者以“人物研究”为核心,介绍的曾托职于沈阳音乐学院的先贤——曹正、赵玉斋、高梦柯、其颖、吕殿生等人在古筝文化事业上所做出的功绩。他们分别从古筝教育教学、古筝演奏、古筝创作、古筝事业的整体推进等备个角度构建了上个世纪瓦六十年代东北古筝的繁荣之景。应该说.正是在几位先贤奉献毕生的精力和辛勤耕耘才创造了古筝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辉煌盛世,这一辉煌来之不易!
  今天,在总结先辈成果的同时,我们不仅仅要溯流碳源,理清其发展脉络,找到古筝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对古筝文化事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审慎的反思。如何发扬老一代艺术家的治学精神,继承先辈们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推广普及卉筝艺术,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保持先进性,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心该思索与反思的核心问题。就这层意义而言,笔者攫写了本文。该文权当抛砖引玉,笔者翘首以盼更多的专家学者在未来投入到这一学术课题的深入总结与研究中.为古筝艺术的发展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其他文献
2016年1月18日晚7时,沈音北方民族乐团“华夏和韵——2016年新春音乐会”在盛京大剧院音乐厅激情奏响,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丰富多彩的打击乐表现了喜庆丰收热烈欢腾的场面,营造出一派欢庆和谐的节目气氛;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乐曲中独特的绵延悠扬、回荡激昂;作曲家关乃忠创作的《丰年祭》是一首以台湾原住民音乐为素材的作品,乐团的演奏充满动感,展现了丰年祭热闹场面
期刊
2015年被称为SaaS元年,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趋势,各种借助SaaS服务形式的公司、产品、融资报道纷诸报端,而对于很多传统行业的传统企业而言,SaaS服务带来更加便捷和有效的营销手段,也成为了实现互联网+的一大步。  但深入探讨艺术培训行业,很多的艺术培训机构还存有“不变革,是等死;变革,可能马上就死”的恐慌,这源于他们对于互联网新玩法的认识程度,但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培训机构还并未
期刊
1840年,浪漫的舒曼与女钢琴家克拉拉经过斗争而结为连理,开始了如诗如画般的生活。这一年,舒曼的歌曲创作达到了高峰,他以浪漫派的手法写下了《诗人之恋》等一批优美动听的歌曲,也是自1840年起,舒曼的创作转向了“管弦乐与大型声乐曲年代”,表明了他走向成熟。但无论什么作品,“为理想而战”是创作的原则。  舒曼的作品到处闪现着理想的火花;鄙弃音乐中的庸俗和浅陋。钢琴曲《狂欢节》描绘的克拉拉、肖邦等音乐形
期刊
很多人因为Chanel香奈儿秀场的一首优美的背景音乐《Imagine—Feat.The 49ers》迷恋上了re:plus。他的歌曲纯净、柔美又夹杂着忧伤。  re:plus是由静冈县沼图市出身的博昭渡边主导的音乐项目,由Hiroaki Watanabe与Kohei Sato二人共同组成,是2010春天最受瞩目的组合。渡边受Breakbeat、House、说唱、爵士乐、氛围音乐、原音和电子音乐等多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是整个华语流行乐坛(包括内地、香港和台湾)走向高峰的黄金岁月,内地的流行音乐人和70后的少男少女们都跑步追赶着港台歌曲的余音。杭天琪、成方圆、田震、那英、廖百威、毛阿敏、蔡国庆等歌手部曾经翻唱港台欧美歌曲,“扒带”“硼虫”“走穴”的概念都从那个时候开始。歌手们赶制的磁带如《太阳雨》《牛虎豹》都可以百万销量计算。一本《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亦可以达到百万册的销量——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
期刊
北风来了  树枝瑟瑟发抖  当所有的树叶都被吹散  树屋显得异常孤独  我在紧张的假设  即使今夜我被吹落  明早的阳光会带来你的笑语呢喃  像一支小荷与蜻蜓交谈  像水珠在荷叶上自由翻滚  如果我不小心  你就变成了没有归宿的孩子 树屋在一夜风中摇晃  忽上忽下难以揣测  也许有一天  我如落英缤纷  归于泥土  穷尽一生  至少  我拥有一夏天的依恋  王春燕为女儿周千雅画作《风中的树屋》题诗
期刊
内容提要  多米尼克·盖塔诺·玛利亚·多尼采蒂(Domennico GaetanO Maria Donize川)是意大利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之路历经坎坷而又充满幸运,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供我们去借鉴和学习,也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本文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多尼采蒂的生平经历,第二部分剖析了《爱情与死亡》这首歌曲的内容,并分析了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第三部分是歌曲的结构分析,总结了《爱情与死亡
期刊
维也纳深秋的周末。从一个巷口传来了阵阵小提琴声,这琴声十分刺耳。充满着愁伤和无奈的情绪。原来,是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夹着一把破提琴在演奏。只见他衣衫褴褛、身体瘦弱。地上放着一顶装钱的破帽子,围观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人给钱。这时,人群中出现一位瘦瘦高高的男士,他听了一会儿男孩的琴声,便俯下身对男孩说:“你为什么要站在这街上拉琴?”男孩说道:“妈妈生病了,家里还有妹妹在挨饿,我想拉琴挣点钱为妹妹买吃的。
期刊
缅甸(Myanmar)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接壤泰国与老挝。作为一个佛教之国,缅甸8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保存有许多历代建筑的佛塔,宏伟壮丽、金光闪烁的佛塔到处可见。佛教圣地蒲甘(Pugam)现有佛塔5000多座,相传这里最鼎盛时期佛塔多达44867.33座,号称“四百万座宝塔城”,比该城的人口还要多几倍。据统计,缅甸全国拥有佛塔
期刊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几百年间,人们不断地传诵着王实甫的《西厢记》。却少有人知晓今天戏曲舞台上还能演出王实甫《西厢记》(又称《北西厢》)的只有浙江的戏曲剧种——调腔,而昆曲、京剧及其它地方剧种的《西厢记》都是在明代经过文人改编整理后重新面世的《南西厢》。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剧种将《北西厢》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呢?  调腔又称“掉腔”,是浙江一个古老的戏曲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