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诗死亡的念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多米尼克·盖塔诺·玛利亚·多尼采蒂(Domennico GaetanO Maria Donize川)是意大利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之路历经坎坷而又充满幸运,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供我们去借鉴和学习,也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本文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多尼采蒂的生平经历,第二部分剖析了《爱情与死亡》这首歌曲的内容,并分析了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第三部分是歌曲的结构分析,总结了《爱情与死亡》这首歌曲的创作手法和结构形式。第四部分讲的是这首歌曲的演唱处理,对于提高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细节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艺术歌曲多尼采蒂爱情与死亡
  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色彩中最富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它充分地将歌曲的情绪和内涵融入到优美的旋律和扣人心弦的歌词中,在钢琴的引领下开始发挥它独特的魅力。作为“Be anto”发源地的意大利却渐渐地注重于歌剧的创作,使得艺术歌曲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但存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艺术歌曲也渐渐地开始萌芽壮大。
  盖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早期的作曲家。19世纪30年代,罗西尼早已退隐江湖、与世无争.贝利尼正忙碌于创作他的又一部歌剧,于是此时的多尼采蒂正处于他歌剧的鼎盛时期,无人与之争锋,成为意大利美声学派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多尼采蒂的艺术歌曲在古典主义艺术歌曲与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为艺术歌柏的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多米尼克·盖塔诺·玛利亚·多尼采蒂。(Domennico出生于一个叫做贝加莫的小镇,他的家庭贫困,但却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并被西蒙·迈伊尔(simonMavr)发掘。1828年多尼采蒂与律师家庭出身的佛吉尼娅·瓦塞罩结婚.幸福美满.许多爱情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也都是通过妻子产生的灵感,是他们真实的爱情写照。但多尼采帝的家庭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3个孩子都不幸天折,妻子也与1837年因霍乱去世,于是悲恸欲绝的他远居法国。
  《爱情与死亡》(Amore e Hltrto.)这首艺术瞅曲的创作处于多尼采蒂的前浪漫主义时期,是一首诉说爱情的小咏叹调),同时作品是根据G A.L.雷达艾利的诗所改变编,歌曲表达了在得知爱人阿勒维拉离开人世时对往事和对爱人的怀念于伤痛。主人公当得知爱人逝去时心中悲痛凄凉,回忆起初次见面时馈赠给爱人的那朵花,回想起那朵花见证了彼此间最温暖的怀抱,最真挚的爱情,仿佛像回到了他的身边一般,但现实的残酷使他们阴阳两隔,无法碰触,因此欲哭无洞的瞅声.使人听来凄凉心碎。因此歌曲以黯然哀伤的旋律勾整个主题,奠定了歌曲忧伤的感情基调,利用歌曲的情绪起伏很好地诠释了“爱”“死”这两个深刻的字眼。
  歌曲的大意是:当你得知一个人逝去的时候.最后的呼唤围绕在你的耳畔。风残雨稀、至此凋零的这花朵,艾尔薇拉。我曾真心馈赠于你。它是如此的珍贵,这你应该完全知晓。在你属于我的时候,我曾把它摘下在你的怀抱里。当时它是我的感情的见证,如今却成为了我痛苦的记忆,重新依偎在我的怀抱吧!这朵凋谢的花,你将镌刻在内心中,我不是铁石心肠,我曾为你心醉不已,我的心好像回到你身旁。”这首歌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正处于悲伤痛苦之中。
  多尼采蒂的歌曲创作有他独特的方式,独特的音乐处理,表现浪漫主义风格的同时,还略带有古典主义的神韵。歌曲是Lento(慢板)节奏,已感受到作曲家对爱与死的无奈和忧伤,ABA曲式连贯、层层推进,第一乐段由前后两行两个乐旬组成一个乐段,是全曲的引导动机,表现出得知爱人不在人世时的悲伤之情,感情基调暗淡,音域不宽,没有明显起伏。后同主因大小调转调到F,与第一乐段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对比,回忆起了当时相恋时美好的情景,增加了音乐的明暗度。第三乐段本来已经转到f小调了,但是最后一小节突然结束到F大调,这个比较有特点,与第一段形成明显的对比,与第二段交相呼应,作曲家用F大调明朗的结束,仿佛回到了她的身边。整个曲子旋律流畅,大连音中包含许多符点音符,使整个曲子既连贯又流动性十足。平稳且有推动力。钢琴伴奏采用了意大利艺术歌曲典型的伴奏形式,左手采用八度形式,右手分解和旋,左手低沉的低音更加突出了作曲家低沉无助的情绪,右手的分解和弦带动和推进了乐曲的发展,使歌曲情绪更为抒情,增加了歌曲的线条感和旋律感。更好地烘托了爱情与死亡这个主题。
  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曲时需要对全曲进行清晰的了解和分析,无论是歌曲的风格、节奏、旋律还是情绪,都需要演唱者完美地诠释,才能表达出这首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爱情与死亡》这首艺术歌曲旋律起伏不大,音域不宽,且都在一个/\度内进行,但是对气息和情绪的控制,以及对节奏的把握有着很高要求。这首作品音乐的动机一开始就蕴含着悲伤,这种节奏始终伴随着整个乐曲的进行,此曲直接进入主题,没有前奏,直接开始演唱,开始就渲染了悲伤凄凉的歌唱情绪,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歌曲主人公的无助惆怅和他悲伤难过的心理。“odf”的‘o’要平稳地唱出来,气息耍拖住,并且不能太强,这一句结束要在呼吸上,用一种悲伤低沉的情绪演唱出来,但不能加入哭腔演唱。第一乐段,除了要注意起音,还要注意第一小节“the”前面的十六分音符,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气息不够的演唱者可以在这个地方吸口气。乐曲作者一层一层地往前推进,“te 10 m-vo-1aj,te 10 in-vo-lai dal sen'’处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同时为了加强语气和情绪的激动性就重复了两遍这句歌词,因此lai这个重要的音节也进行了重复强调,使得旋律更有层次感,从p到f这个表情记号很主要,不要拖,要情绪高涨,回忆起初恋时的美好。在“se du-ro il cot none”这旬中演唱重音时要注意有些音需要加强语气和情绪的激动,同时要注意乐句上的渐弱记号,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以此来更好地诠释在弱拍位置上的音。最后一乐段,
  “co-me ti fu ra-pi to”,ra到p是减五度音程,不容易把握音准,需要多加练习,不能出现偏音的现象。同时这个乐句由弱到强,气息尤为关键,很容易让演唱者气息支撑不住,要注意“pl”的声音位置,保持喉头稳定,不要躲,不要拖,元音要很清楚地拖到底,注意咬字清晰。最后一乐句“co-me ri-tot na a te”中的“te”上有渐强减弱的标记,因此演唱者在最后歌曲结束时要注意情绪和声音力度的控制,要将声音拖够时值的同时不能改变声音的位置。从而在倾听歌者演唱时有一种凄凉哀诉却又因回忆而意犹未尽的感受涌上心头,因为结尾结束得有些突兀,所以给予聆听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独特的心理感受。整首曲子不能松也不能紧,这就要有良好的歌唱技巧。
  我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大多是听意大利次女高音歌唱家塞茜莉娅’巴托莉。(Cecilia Bartoli)的演唱。她在演唱时表现得细腻、悲痛、柔和、哀伤、抑扬顿挫,很好地表达了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将歌曲的情绪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者身临其境,仿佛在聆听主人公的回忆,感受到他的思念与伤痛。通过对《爱情与死亡》的分析和理解,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多尼采蒂的音乐创作风格,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他内心千丝万缕的情结和感受。因此我们可以从《爱情与死亡》中学习到如何把握歌曲的情绪起伏和声音的控制,有助于提高声音的情感表现力。同时,《爱情与死亡》这首艺术歌曲尤其要注重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还有情感的表达,很多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会出现喉头不稳定、气息不够用、情感表现力不够的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找到应该解决问题的地方,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声乐技能。
  多尼采蒂的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演唱中,都为提高歌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情绪的把握奠定了基础,对于训练演唱者的声乐技能和演唱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尼采蒂的作品也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他作品中的真谛,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一代代优秀的音乐人才。所以让我们在逝去爱情的回忆中来感受《爱情与死亡》的音乐魅力,感受多尼采蒂给予我们的音乐灵感,一起来体会意大利艺术歌曲的伟大吧!
其他文献
布鲁克纳于1872年10月开始创作《第三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存维也纳居住了4年。到维也纳之后,乡土气息浓郁的口音、怪异的举止、笨拙的社交等等,使得布鲁克纳完全无法适应维也纳的生活,实际上,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他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与焦虑的状念,并且承受着繁重工作的压力,后来才逐渐得到缓解。  《第三交响曲》正是创作于这段时间,完成于1873年年底。与布鲁克纳的其他交响曲一样,作曲家随即开始了持续的
期刊
第二节培养孩子的社交素质——你是随从,不是主角引入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喧宾夺主”,请各位家长朋友想一下,在学琴活动中,孩子、家长、老师,三个人当中谁应该是主角?不管怎么排,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轮不上家长当主角。但是我当年有一个学生的家长,你看看他扮演的什么角色?当时,他的孩子刚刚从另外一个老师那里转到我这里学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寒暄了几句,我就发现,我问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他在替孩子回答,孩
期刊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部,绵延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境内,蜿蜒的多瑙河静静地流过,其自然风光秀美,是欧洲著名的山地国家。提起奥地利,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音乐之都”维也纳,这里是音乐家的摇篮,是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众多著名音乐家的故乡。与无数被奉为经典的古典音乐相比,奥地利的民间音乐亦不逊色。题材丰富的民歌、舞蹈、器乐都曾是欧洲古典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  奥地利民间有众多题材的民歌,如圣诞节、
期刊
北京许多秋夜,有一夜是傅聪演奏的“肖邦之夜”。这一夜,为北京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馨。  是傅聪为我们带来了肖邦,从异国他乡,从夜的深处。  傅聪走上台来,一件黑色的燕尾服,一头乌发如墨。大概是染的,微微有些谢顶。不知身体如何,记得17年前的1981年他同国时曾一再说他的身体好极了。我看他此次上台的台步不那么爽朗,毕竟是64岁的人了。  他的手指却还是那样的美,虽然缠着绷带,依然柔若无骨,触动琴
期刊
2016年1月18日晚7时,沈音北方民族乐团“华夏和韵——2016年新春音乐会”在盛京大剧院音乐厅激情奏响,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丰富多彩的打击乐表现了喜庆丰收热烈欢腾的场面,营造出一派欢庆和谐的节目气氛;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乐曲中独特的绵延悠扬、回荡激昂;作曲家关乃忠创作的《丰年祭》是一首以台湾原住民音乐为素材的作品,乐团的演奏充满动感,展现了丰年祭热闹场面
期刊
2015年被称为SaaS元年,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趋势,各种借助SaaS服务形式的公司、产品、融资报道纷诸报端,而对于很多传统行业的传统企业而言,SaaS服务带来更加便捷和有效的营销手段,也成为了实现互联网+的一大步。  但深入探讨艺术培训行业,很多的艺术培训机构还存有“不变革,是等死;变革,可能马上就死”的恐慌,这源于他们对于互联网新玩法的认识程度,但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培训机构还并未
期刊
1840年,浪漫的舒曼与女钢琴家克拉拉经过斗争而结为连理,开始了如诗如画般的生活。这一年,舒曼的歌曲创作达到了高峰,他以浪漫派的手法写下了《诗人之恋》等一批优美动听的歌曲,也是自1840年起,舒曼的创作转向了“管弦乐与大型声乐曲年代”,表明了他走向成熟。但无论什么作品,“为理想而战”是创作的原则。  舒曼的作品到处闪现着理想的火花;鄙弃音乐中的庸俗和浅陋。钢琴曲《狂欢节》描绘的克拉拉、肖邦等音乐形
期刊
很多人因为Chanel香奈儿秀场的一首优美的背景音乐《Imagine—Feat.The 49ers》迷恋上了re:plus。他的歌曲纯净、柔美又夹杂着忧伤。  re:plus是由静冈县沼图市出身的博昭渡边主导的音乐项目,由Hiroaki Watanabe与Kohei Sato二人共同组成,是2010春天最受瞩目的组合。渡边受Breakbeat、House、说唱、爵士乐、氛围音乐、原音和电子音乐等多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是整个华语流行乐坛(包括内地、香港和台湾)走向高峰的黄金岁月,内地的流行音乐人和70后的少男少女们都跑步追赶着港台歌曲的余音。杭天琪、成方圆、田震、那英、廖百威、毛阿敏、蔡国庆等歌手部曾经翻唱港台欧美歌曲,“扒带”“硼虫”“走穴”的概念都从那个时候开始。歌手们赶制的磁带如《太阳雨》《牛虎豹》都可以百万销量计算。一本《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亦可以达到百万册的销量——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
期刊
北风来了  树枝瑟瑟发抖  当所有的树叶都被吹散  树屋显得异常孤独  我在紧张的假设  即使今夜我被吹落  明早的阳光会带来你的笑语呢喃  像一支小荷与蜻蜓交谈  像水珠在荷叶上自由翻滚  如果我不小心  你就变成了没有归宿的孩子 树屋在一夜风中摇晃  忽上忽下难以揣测  也许有一天  我如落英缤纷  归于泥土  穷尽一生  至少  我拥有一夏天的依恋  王春燕为女儿周千雅画作《风中的树屋》题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