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根从“导读”开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根大阅读”推行的整本书阅读一般经历四个流程:导读—推进—分享—延伸。其中导读课是开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扇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某本书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堂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就如同一场仪式,举行这场仪式是为了让一本好书与孩子们遇见,在充满无限乐趣的仪式中引发孩子对共读书的殷殷期盼,在期待中共同开始阅读。在我们眼中,什么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好的导读策略。下面结合《城南旧事》导读课来谈谈“生根大阅读”导读课的基本策略。
  从“外观”入手
  我们在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时,往往引导学生从观察书籍的封面、封底、书脊等“外观”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书籍的“外衣”包含诸多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甚至还可以围绕书名猜猜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而书籍的色彩、题目字体等还会“告诉”我们这部书讲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事,是奇妙的还是神秘的事……执教《城南旧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书籍外观的相关信息,鼓励学生思考并猜测它可能会讲作者童年时期生活在北京城南的一些难忘的往事。在课堂上,学生基于这些信息的推测是较为准确的,反证了书籍外观等信息不容忽视,能对书籍阅读的初识与定位,以及自主阅读与思考起着很大作用。
  猜读激趣
  猜读这一策略与前面所说的从“外观”入手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能给予他们猜读的提示信息有很多,比如前面说的根据书籍的封面、书名可以猜测主要的内容,根据已有的插图、内容片段猜测主人公的命运等。猜读法制造阅读悬念有利于读思结合,提高阅读兴趣,但猜读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把原文的有关材料作为依据,从文章体裁、有关段落、有关词句出发,作合理推测。这也是阅(导)读的常用方法,贯穿于整本书的阅读中。导读《城南旧事》时,教师朗读了序言中的几段文字作为导入,自然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她是谁?她为什么怀念?哪些事情让她怀念?她在北京城南时的童年时光究竟是怎样的?在学生的种种疑惑下,我们一起走近这本书的主人公,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与主人公产生共鸣,随着人物命运走向,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主人公达成共情,体验其内心世界。
  片段赏读
  让学生尽快融入一本书的故事情节,使其产生对阅读的向往,教师可以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或许他们的猜测天马行空,或许他们的猜测与情节不符,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千万不要盲目打断或进行评价。课堂上有问有答、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是导读课该有的活跃氛围,这也是我们之前说的“猜读”策略要达成的课堂效果。揭晓答案之时,出示原文的有关段落并加以分析,进行片段赏读,这时就形成了猜读与赏读共存的“赏读相融”的状态,学生在有趣的猜测中走进情节,通过赏读的方式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例如,在《城南旧事》导读课上,让学生边猜读边赏读。选择书中个性最具有矛盾性的“疯女人”秀贞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插图大胆猜想她的身份,出示一些对其形象描绘的段落,让学生一边体会语言魅力一边依据信息加以猜测。学生通过几段充满矛盾性的描绘文字产生疑惑: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疯子?在激烈的讨论后总结出答案:秀贞是疯子。紧接着又抛出一个个情节悬念:秀贞是怎么变成疯子的?她有着怎样悲惨的命运?这些悬念都是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催化剂。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阅读,去书中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物身世以及命运走向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思读结合。
  序目指导
  序,即序言;目,即目录。这一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书籍的序言与目录信息走进书本。学生通过读序言了解书籍的写作背景和主要梗概,学会利用目录进行选择性阅读,有助提高阅读效率。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地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理清事件发生的脉络。《城南旧事》教学时引了“序言”——《童年 冬阳 骆驼队》,让学生通过阅读、勾画批注、集体讨论的形式明确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以及文字传达的信息和感受。同时发现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感,从而把握住这本书大致的情感基调———对自己童年深深的怀念。学生正站在童年的尾巴上,面临与自己的童年挥手告别的时刻,读讀林海音成长的故事,听听作者的心声,能在阅读上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感悟自己的成长。
  问题作为导引,自主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对所读内容有所思考,笔者在导读课上还会引导学生带着精心设计的问题自主阅读文本,边读边思,读完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即使有些问题的答案不能及时揭晓,即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样的策略能使阅读的目的性更明确,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以调动。课堂上有问有答,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自主性学习得到了体现。
  为了能让这场“仪式”充分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课前必须充分阅读书籍,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该书的相关评论,选择最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和内容,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悄然生根。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
  责任编辑 尹培文
其他文献
<正>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是含羞草科相思属速生乔木树种,又名黑荆树、山核桃荆等,原产澳大利亚等地,1979年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引种室引入我国。由于其速生耐瘠
《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39;数与代数&#39;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太阳能热水器以其节能、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逐渐为家庭、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水箱一般都安装在室外房顶上,水满是通过溢水管是否有水溢出来判断,这不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39;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39;笔者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还需要展开深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数学,并且在未来的学习中充满兴趣。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话教学  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课堂辅助,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对话的形式逐层深入,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更明确地认识,同时也保留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师生先
【摘要】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企业管理工作以及各项业务才能得到有效开展,否则,企业发展将面临难题。本文从电力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与意义谈起,对工作实践中可采取的工作措施作详细分析,探讨、总结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意义;思考  电力企业属国有企业,承
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公式计算来说明一堂课的课堂结构,已成为对教师课堂进行分析的新趋势。《篓子里的青虫》课例分析
阅读和写作的问题解决了,语文能力自然就提升了。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怎样读怎样写、究竟是“阅读中心”还是“写作中心”等问题,大家仍然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在教学一线,不少教师在进行着有益的实践与探索,读写结合是大家探索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期选编的三篇文章,就是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  掌中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作的手掌大小的图书。它打通了读与写的通道,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最频繁项集挖掘是文本关联规则挖掘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直接决定了文本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在最频繁项集挖掘方面的不足,然后给出了几个命题和推论,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