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本末倒置”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源起
  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近几年在教育新环境和新思想的引领下,已开展过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还存在的问题。
  二.研讨
  大家经过再三推敲,将内容定为多数人认为较难教的“分数的意义”。本人觉得对于一个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教学的自己来说,对这部分教材十分熟悉,哪里难于理解,何处容易混淆都了如指掌,也就没有推辞。
  由于经验主义的影响,觉得课本勿须多研读。确定了内容,便开始搜索课件,当我发现网上的一份由35张幻灯片构成的分数的意义的课件时,如获珍宝,特别是里面的单位“1”的理解设计很值得借鉴:“如果把一个小正方形看作单位“1”,这个大正方形用什么数表示;如果把两个小正方形看作单位“1”,这个大正方形用什么数表示;如果把一个大正方形看作单位“1”,每个小正方形用什么数表示”。让学生明白了即使在同一个题目中,单位“1”是可以变化的。我对这个课件稍加修改就推荐给一位骨干教师,性急的她看了后也觉得不错,立马行动起来,她按课件的流程连夜备好课,第二天就登台亮相了。可没有想到的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不行!我们只有也必须重新坐下来研读课本,商讨本节课的重难点,易混点及知识的生长点,另辟蹊径。
  三.推倒重来
  这一教学实践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经过再三研读课本,反思自己的活动心态,觉得自己还是有“哗众取宠”之嫌,注重的是漂亮的热闹的场面,成了课件的奴隶,没有扎根于教学本身。静下心来想想:原来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从骨子里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平均分”等。而且今天学习的分数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不是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学生需明白: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具体的数量。重新围绕怎样突破重难点来设计课件,这才想到上次的失误在于把备课和课件本末倒置了。明白了过失,心里释然了。于是就再进行有选择地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合理的拼组、剪辑、增补,经过几天的反复斟酌与修改,一份比较满意的ppt终于大功告成了。然后亲自出马。听到同学们自信、肯定、正确的答案,看到老师们欣喜的目光,自己上课时得心应手的感觉,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这节课让平常的学困生都把“单位1”和“分数单位”区别得一清二楚了,说明备好课是多么重要啊!
  四.片段举例
  师:这里又出现了“分数单位”这个概念,刚才才认识了一个单位“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几个单位混在一起,老师都给弄糊涂了?
  生:确实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单位“1”是指的 ?
  生: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等等所看做的整体。
  师:真不错!那分数单位呢?我们前面学过的自然数有单位吗?
  生:有
  师:是多少?
  生:是1.
  师:为什么是1呢?比如8表示 ?
  生:8个一。
  师:哦,8是怎么数到的?
  生:是一个一、一个一地数的。
  师:那还有小数如0.7有单位吗?它又是怎样数的呢?
  生:有,是一个0.1、一个0.1地数的。
  师:噢,那我们可以推测4/5会是怎样数到的呢?
  生:一个1/5一个1/5地数的。
  师:真了不起!所以分数单位就是?
  生:其中一份的数。
  师:谁来告诉大家,单位“1”和“分数单位”到底有什么区别?
  生:单位“1”就是那个被平均分的整体,“分数单位”就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和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一样,用来一个几分之一、一个几分之一来数的数。
  至此,学生对这两个都含有“单位”的概念皆理解得淋漓尽致了。
  五.思考
  分数意义教学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以及纳税与利息的学习。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一定听学生如此说过:“将9个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9个球”。我校青年教师在第一次试教时,就有学生这样回答。学生这样说显然是错的,可他心里明白是每份3个,这3个占9个的1/3或3/9。究其原因,并不能责怪学生笨,也不是学生心明口不明,而是执教者本身没有让学生从骨子里把分数的意义弄清楚。虽然三年级时初步认识过分数,但分数究竟表示什么意义的功夫在于本节课。
  其次是分数单位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老师只按书中一样,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就有忽视个性、蛮横灌输、话语霸权的嫌疑。弊端在于:一是很难接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当时抢记了很快就会忘记。二是若有生问:“为什么其中一份就是分数单位呢?而不是其中的二份是计数单位呢?不仔细钻研恐怕会一时语塞吧!本节课从自然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迁移至分数单位,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使新知识的生成一蹴而就,将分数单位也剖析得人人皆知了,同时为后面异分母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通联:434200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其他文献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做英语习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对英语中的时态问题感到头疼,特别是一道题中出现多种时态时,更觉得无从下手。  英语中常用的时态主要有八种,分别是: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我们知道,每一种时态都是有相关的时间界限的。比如说现在进行时,它指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强调的是,在以现在为起点的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和
期刊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引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能很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交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及受呆板的教学要求的制约等,课堂气氛依旧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孩子们上学前头脑里充满了问号,在现实教育中,很快就变成了句号。课堂上,孩子们一味地等待、接受,在忍耐中,泯灭了灵性和创造性,在无奈中变得消极、懒惰。那么怎样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党郑重地强调社会和谐,并把和谐社会问题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继承,而且也为包括儒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中庸和谐社会中和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期刊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感悟方程思想的基础上,学会寻找等量关系这一关键来布列方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数量  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用不同的式子或数表示同一个数量的训练,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好铺垫。如:“姐姐比弟弟大3岁,弟弟a岁,
期刊
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时候,忽视了对另一个问题的关注,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担负着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科研创新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今年28岁的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教过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
期刊
数学中有三境界,即“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授人以业,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这是最初步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授人以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他方法,使学生自己有能力去扩展知识。授人以道,将学生掌握的方法和获得的知识贯穿起来,使他们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析物入微。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函数。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高一阶段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
期刊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1.钟面上有圆。 2.轮胎上有圆。 3.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师:今天,江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
期刊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以问题开始。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要积极地促使学生主动质疑,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学生质疑问难。   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
期刊
自古以来,作文强调“文以载道”。受此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写出个所以然来,老师评出个所以然来。小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积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就不得不闭着眼睛去“想象”,瞪着眼睛说瞎话,说大人话,或者干脆采取“拿来主义”或请大人代劳,自小养成喜好“假、大、空”的坏毛病,其实.脱离生活的虚饰与矫情正是作文的大忌。  我记得于漪老师在一篇作文的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