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联合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有自己的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8例,年龄46~80岁,平均(61.21±5.01)岁。22 例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意识状态(按Glasgow记分法)及主要临床表现:3~5分7例,6~8分9例,9~12分5例,13~15分1例。头颅CT:基底节区出血9例,丘脑出血6例,基底节合并丘脑出血7例。出血破入一侧侧脑室8例,双侧侧脑室6例,双侧侧脑室及Ⅲ、Ⅳ脑室8例。22例脑实质内血肿量均在30 ml以上,其中30~80 ml者18例、80 ml以上4例。
  1.2 手术方法 ①侧脑室引流术:选择积血较多、扩大明显的侧脑室额角为穿刺点,取发际后,中线旁2.5 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为双侧外耳道的假象连线,以F10软管置入约6~7 cm,成功后拔出导针,接引流;②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根据 CT 扫描找到血肿,确定血肿最大断层,即为要穿刺的层面,在血肿的最大层面划出血肿的最大轴线,与前额头皮的交点,即为穿刺点,在穿刺平面内测出或目测血肿的最大长轴线与最大正中矢状线的夹角,即为穿刺方向。患者采用仰卧位,正确、准确的将CT图像上的信息在头皮上标示出来。划出颅底眦耳线(OM线)、最大血肿层面病灶侧头皮标志线(O’M’线)(即眦耳线上部X mm)、最大正中矢状面的头皮标志线(向病灶侧旁开Z毫米与O’M’线的交点即为穿刺点)。为避开矢状窦,一般为中线旁开2~3 cm,垂直或稍向外成角约20°左右。局麻后,颅骨钻孔置F12软管引流,术中抽出血肿量一般不超过出血量的50%;③尿激酶脑室、血肿腔灌洗:一般手术后6 h后使用尿激酶。以引流管为通道,尿激酶1~2万U注入脑室引流管,尿激酶5~10万U注入血肿残腔,夹闭管2 h后低位放开引流,2次/d,至引流变淡,不为暗黑色瘀血复查头CT,血肿清除干净后拔除。见图1。
  图1 脑室外引流联合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2 结果
  本组 22例患者中,生存 17 例,死亡5例。 术后 17 例患者神志或对侧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 5 d 内血肿消失 9 例,7 d 内 4 例。
  3 讨论
  位于基底节、丘脑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易继发脑室出血,破入脑室的血液可能会突破透明隔、穹隆和第三脑室顶,或穿过室间孔、导水管进入另一个脑室,或同时进入多个脑室,
  DOI:10.3760/cma.j.issn 1673 8799.2010.05.157
  作者单位:277101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张冠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新钢)
  可产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1]。内科治疗效果差,主要考虑外科治疗。传统术式采用骨瓣开颅,术式复杂,对脑组织损伤大,而单纯保守治疗则可致较严重后遗症。笔者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良好效果,并有如下体会。
  侧脑室引流:出血破入一侧侧脑室可行单侧引流,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及Ⅲ、Ⅳ脑室可行双侧引流。能及时有效的引流脑室内积血,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高压。
  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引流管经过额极,额叶属于功能“哑区”[2],且没有大的血管通过,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损伤。对于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及血肿部位较深的脑出血患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和再出血,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可在局麻下进行,具有方法简便,易行,不开颅,创伤小,定位准确性高,手术时间短优点。置管后抽吸出液态的血肿,能够在出血后的早期清除血肿,减轻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害;手术创伤较小,并可避免电灼皮质与血肿腔壁血管,术后很少发生脑梗死等并发症。使颅内压得以缓解,但不可强行抽吸大量,以免引起再出血及损伤正常脑组织。
  尿激酶 脑室、血肿腔灌洗:为防止再出血,一般手术后6 h后使用尿激酶。尿激酶1~2万U溶于3 ml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脑室引流管,尿激酶5~10万U溶于5 ml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血肿残腔,夹闭管2 h后低位放开引流。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使用尿激酶可使脑实质血肿区及脑室内血块迅速溶解,并且脑室及脑实质穿刺可起到对应引流作用,从而加速了脑内积血清除,缩短了引流时间与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需要注意:不必强求血肿完全消除,引流管一般尽早拔除,防止留置时间过长引起颅内感染,患者只要能够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症状体征改善,而且Ⅲ、Ⅳ脑室无积血,血肿<10 ml,都可拔除。文中22例患者中有1例死于颅内感染。预防的关键在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一定低置引流,防止引流液倒流。实践证明能极大的降低感染率。
  脑室外引流联合经额血肿腔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避免损伤脑功能区及大血管,具有出血少,对机体打击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实用脑血管疾病.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2.
  [2] 张震军,张春阳,苏里 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附60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4):270.
其他文献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61岁,44 kg,因间断上腹部疼痛4个月,经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既往有胸膜病史。术前检查:各血常规及生化正常,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重度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轻度障碍。  术前测T 36.8℃,HR 72次/min,血压120/80 mm Hg,血氧分压95%,静脉开放,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3 mg,芬太尼0.15 mg、阿曲库铵40 mg,肌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肝外伤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肝外伤手术治疗病例,对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比较。结果 总体的手术死亡14例(16%),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9例;与肝脏相关的死因11例(12%),与肝脏无关的死因3例(3%)。ⅣⅤ级中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单因素比较提示:收缩压、脉搏、术中总失血量、住院天数,这5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明显。重度肝外伤手术方式的单因素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开展以NFκB为靶标的胃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对照组10例正常胃黏膜及实验组50例胃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NFκB和COX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FκB表达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VCS变化。 方法以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检测,比较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量变化;同时进行VCS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60例甲亢患者单核细胞相对计数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3.1)%、(4.8±1.9)×108/L,均高于对照组的(6.5±2.3)%、(3.6±1.2)×108/L,两组之间差
期刊
传统的纤维支气管镜主要应用于对气管内疾病的诊断上,随着操作技术的熟练,自1995年8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床头纤支镜(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灌洗治疗胸部术后急性肺不张2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例均为胸部术后患者,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45~84岁,平均65.6岁。食道癌10例,肺癌5例,贲门癌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例,创伤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在II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控制和预测并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特定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131I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并经核医学检查确诊227例患者,按下式计算确定治疗剂量:即治疗用131I剂量(UCi)=T×B/C(t=甲状腺的质量(g);B=每克甲状腺的计划给131I量;C=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治疗量的131I均空腹1次口服,2 h后可进食, 3个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131I治疗后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胸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术后治疗康复。方法对18例严重胸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前、中、后胰岛素的应用及预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胸部外伤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5.6%。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35.3%,感染3例占并发症的50%。结论胸部外伤围手术期胰岛素用量普遍较大,处理重点是有效地控制血糖,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择期手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社会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和保障服务水平,是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关键。构建养老护理人员胜任素质指标体系,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养老护理人员培育政策及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指导、为加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胜任素质模型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法编制养老护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99例,好转17例,其他转归4例。大部分患者于l~2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胆汁淤积型恢复较慢,多在3~4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许多药物均可引起,临床遇到任何肝病时都应考虑药源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详细询问服药史并配合辅助检查。同时我们应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物的代谢机制,毒副作用,重视药物安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