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累的困惑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眼里,“心累”根本不算是病,但无数事实和现代科学给我们的答案是悲哀的。“心累”能导致3种致命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除此之外,“心累”还是心脑血管潜在发病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以下五种人最易“心累”:
  
  事业型
  这种人总是在事业的天地里无止境地奋斗,疯狂地工作,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处于压力的浪花下,他们不懂得怎样减压,却不停地加压,拼命生活和大能量地投入,让他们身心高亢地长期处于紧张之中,在实现了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也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或抑郁症。原因是,在他们心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在成功时焦虑,在失败时抑郁,激烈的竞争下的心理状态终日高强度紧张,不满足时心情沮丧陷入忧郁,只要他们的事业不止,“心累”形成的透支渐次会形成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这种“心累”的人多在商界或竞争激烈的领域。
  
  挫折型
  他们对自己的奋斗遭遇和人生必经的曲折难以承受,更不知道怎样去排遣。同时又不会调整在受挫中的痛苦情绪,心事重重,总认为一朝受挫便终生不顺,永远不会再有生命的艳阳天,据专家调查: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中,有相当一批人因为前途无望失业下岗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人际关系而一落千丈。在心灰意冷懒的失落中走进抑郁的森林。
  
  自卑型
  这种人总是生活在“不如别人”的世界里,形成冰冻的心态,整天为自己无法加入自信的队列而焦虑不安。他们从内心深处时刻想到被别人承认、被他人重视,把别人的评价和微不足道的言谈看得十分重要,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而情绪波动极大,甚至偏激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心中的杂念和敏感的神经让心态永远处于被动的疲惫的戒备中。他们对生活对世界常常充满迷茫:无趣、无望、无助、无动力、无价值、无意义的消沉感时刻压在心头。太在意的潜在细腻使他们的心胸永远喜欢偏离宽广。
  
  追求完美主义者
  由于完美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情感的贬值和心灵的失望都可能成为“完美者”心累的导火索,而理想的做法又常常和现代生活难以统一,生活中稍露阴影便会使其难以接受,伴随孤独、清高、不愿同流合污的内心世界的倔强,追求红尘不染的风格使完美型的人心力交瘁,久久压抑久久的坚持为完美者埋下了心理病变的炸弹,看不惯世态的变幻,难容生活的暗影是完美者走向心理沉重的主因。
  
  认真型
  这种类型是五种人里最典型的疾病发生群。这种人群的征候是做事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兢兢业业的工作习惯,使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总是刻板和机械。每当工作生活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便顿觉大伤自尊或蒙受了奇耻大辱,在他们生命的概念中不允许有任何违背认真的事情。他们对事物追求严谨,不理解事物在进行中的改变,不接受任何伤害与曲折,缺少灵活,不活跃,固定在一点的思维模式是认真人的典型代表。当现代社会许多事物开始变革时,认真的人心中巨大的费解和四面八方的困惑便凝成了无法释然的心理谜团。“心累”的疾病由此而生。
  
  战胜心累
  
  中国有句俗话对现代人仍有健康价值:“没心没肺,长命百岁”。需要补充做到的还应加上一句:“没心没肺,战胜心累”!我们说的“没心没肺”并不是凡事不管凡事不做,更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奋斗上全力以赴在行为中顺其自然,不为功名所累,不为琐事纠缠,让心在平和的养料中安详而进,才是“没心没肺”的真谛所在。
  “心累”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情绪,要想战胜“心累”就必须让心情灿烂。而心情灿烂必须要学会“没心没肺”。“心累”的原因很多:事业的压力、婚姻的受挫、无端的伤害、竞争的矛盾、失业的危机、疾病的恐惧、权力的失落、财富的流失等等都能使心如铅重。所以,当我们懂得了“心累”的弊病,就要学习战胜“心累”的方法。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心累”的经历,“心累”从某种角度说是人生必经的奋斗过程,重要的是别把“心累”看得太重,不要整日深陷在“心累”的沼泽中,不要误认为只有自己是“心累”的受害者,放宽心胸,勇敢正视“心累”。战胜“心累”,最好的救治医生就是你自己。
  专家为我们提供了4种战胜心累的办法:
  1、放松训练。 由于我们每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方式不同:有的人担忧,有的人发愁,有的人头痛或胃痛等,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放松的方式。首先要知道你的焦虑是生理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如果是生理性的,那么可能出现心跳加速,感到紧张、出汗、手或膝盖抖动、手心冰凉和潮湿等症状;如果是精神方面的,那么你可能注意力无法集中,过分担忧烦躁不安。对于第一类生理症状可通过锻炼放松你的身体,做深度肌肉放松,舒展身体,做些本能活动效果良好。假如是第二类精神方面的,可做想像放松法,阅读、寻求朋友倾诉、冥想美好,有意产生使人愉快的幻想。
  2、压力疫苗法。 通过不断地和持续地思考可怕情境以达到不安来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通过经历(现实的或想像的)可怕的情境(只要可怕的伤害没有出现)来减少不现实的恐惧。伴随着这一经历,让我们逐渐意识到恐惧只是我们对情境的看法,是我们不正确的期待,而不是实际的刺激。我们学会了现实地看问题,就能逐步减少担忧敏感焦虑的疲惫反应,就会乐观客观地认识生活。
  3、提高心理韧性。 面对心理压力我们要有健康的反应,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有心理的坚韧性。当我们感到别人和真实的世界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生沮丧、生气甚至绝望,这时是锻炼心理韧性的最好时机。面对挫折你必须要有开阔地思维,积极地警示自己:我完全可以战胜突变。或告诫自己: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痛苦,遭遇痛苦是必然的。并且记住,灾难只是一个过程,不是人生的结果。
  4、科学地饮食。 它同样能缓解你心理的衰老。当你心境不佳时,可吃一点儿香蕉。香蕉含有一种生物碱,可以帮助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素和维生素B6的最佳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让人心情顺畅。全麦面包同样可以抗拒不良情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渥特曼博士告诉我们:全麦面包是一种可以吃的抗忧郁剂。因为碳水化合物是促使血清素增加的催化剂。经常吃菠菜也会使心境阳光,菠菜富含叶酸。人体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营养学家发现:那些无法摄取足够叶酸的人会出现失眠、健忘、焦虑、忧郁症状。菠菜会补充叶酸抗忧郁。解除心理疲劳,使人不焦虑不易发怒的食物还有大蒜。大蒜虽然气味不好,但专家发现,大蒜会迅即为你带来好心情,是抗焦躁的饮食良药。还可以选择喝一些低脂牛奶。常有经前症候群的妇女,吃了1000毫克的钙片3个月后,四分之三人的紧张、暴躁和焦虑得到缓解。而低脂牛奶含钙量最高,是我们调整心情的好朋友。
  编后:
  据了解,中国目前约有各类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科学的减压将是现代人保证心理健康的首选,我们都处于“心累”的年代,未来世界干扰心理健康的事情会与日俱增,而我们在事业的途中在婚姻的围城里在生命的舞台上难免遭遇各种坏心情。假如谁遇到了,就当是搭错了一趟班车,下次看准站牌就行了。
其他文献
说到夏季餐桌,主旨当为清淡,但清淡不等于清汤寡水,与油荤绝缘。反倒是夏季气温居高不下,人体在高温下代谢提速,体能消耗更大,补足营养比其他季节更为重要,于是“清补”的概念应运而生。  何谓“清补”?即以清淡平和的食物来滋补身体,清除体内毒素,起到扶正固本之效。换言之,度夏的清淡饮食既要有补养之功,又要能生津液,解渴消暑,具体办法就是优选那些营养丰富且具有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来补充体力的消耗。除了谷物类
期刊
“医生,我这个耳朵隔段时间就要掏掏,不掏难受,痒得很!”不少病人来门诊要求“采耳”。医生让患者坐在诊疗区,用高清内镜检查显示:耳屎的确非常多。  “坐好,头不要动!”医生拿出专业消毒器械,通过放大的显示器,一点一点地把耳屎清理出来,然后进行专业耳道冲洗,最后上药。  “为什么你总是耳朵痒,还有很多耳屎啊,因为外耳道真菌感染,这个病反复发作很难治愈。”耳鼻咽喉科沈彬医生说,外耳道真菌感染知道的人不多
期刊
新冠疫苗,作为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正在全国抓紧接种。早在2020年9月,浙江省针对秋冬季防疫形势趋紧的实际,在国内率先制定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指导意见,确定医疗卫生、口岸检疫、边防检查、进口冷链等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行业人员作为重点接种对象。  但是,相距要形成群体免疫屏障,接种的人数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贸合作和人员交流频繁,境外输入的风险相对更高。
期刊
●改变烹调方式  同样的蔬菜可以利用不同的烹调法,做出不一样的口感,并且注意色香味的搭配。  ●变化蔬菜形状  变化蔬菜的样式,如切成块、丁、片、丝,或使用可爱食物模型来改变形状,在视觉上引起宝宝的兴趣,而且不同的形状也会带来不同的口感及风味。  ●与喜欢的食物配合着吃  将宝宝不喜欢和喜欢吃的蔬菜搭配在一起,开始时不要加太多,逐渐习惯口味或口感。  ●培养对蔬菜的认识和兴趣  宝宝较大时可带着一
期刊
有一种失眠叫主观性失眠———就是你以为你没睡着,但其实你是睡着的。树兰(杭州)医院精神卫生科李旭娟主任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地告诉她:“我已经20年不睡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到底有没有失眠  徐阿姨今年快50岁了,平时家里张罗各种大小事务,照顾老人,帮忙带孙辈,忙得团团转。她对老伴发脾气:自己心急烦躁,常常和家人吵架,久而久之就总觉得紧张不安,晚上睡觉也失眠。  徐阿姨还没说完
期刊
使用麻醉药会让孩子记性变差、影响智力发育?小儿麻醉比成人麻醉更危险?碰到孩子需要手术,家长难免对麻醉感到不安,既希望麻醉能减轻孩子痛苦,又担心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甚至有不少家长因为对麻醉的担心,一直下不了决心给孩子手术,耽误孩子病情。另外,无痛分娩可以大大减少妈妈的痛苦,但是却因为担心对新生儿不好而困扰很多家庭。麻醉會影响孩子智力吗  药物包括麻醉药都有双重属性: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会有副作用。因此
期刊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都在时刻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世界各国发生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非伤寒沙门菌常列为榜首。在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确诊的腹泻病例中,非伤寒沙门菌的检出率居各类致病菌的首位。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显示,2015~2020年期间,在哨
期刊
我有个同乡,今年25岁,只有初中毕业,却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首席工程师。许多人都非常羡慕他,说他真是机会好,甚至他的已从大学毕业的同学也这样认为。  他16岁念完初中,由于家境贫寒,跟着别人来到京城打工。起初,是干泥瓦工,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实在吃不消,他又找了一家电脑公司当保安。久而久之,员工们对这个小老弟非常友好。  他想学电脑,但公司有严格的规定,保安不允许碰电脑。可他又没钱也没时间上电脑班。 
期刊
长沙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在为1545名中年人作了健康检查,其中11人体检后马上入院治疗。中年人承受着工作任务、家庭负担。(上有老人,下有小孩要照顾)双重压力,一旦疲劳过度,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对健康保护意识淡薄,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症、溃疡病、乙肝、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潜伏的形式缓慢地发展,此时如能及时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对保护中年人的身体健康实属必要。中年
期刊
广州某医药公司的部门经理王女士因为在外面应酬多,而且经常在各大医院间穿梭,累得半死不活很晚才回到家里,连抱孩子的机会都没有,只是偶尔和家里人在一起吃上一顿饭。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好像是活在另一个世界,晚上经常做着同样的梦,梦见自己身处异度空间,经常吓得冷汗涟涟。  北京一著名外企的高层主管刘先生,每天早晨6点起床,开始一边洗漱一边听新闻,生怕落下任何消息,每天晚上几乎没有在9点前回家的时候。刘先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