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
  “国学热”兴起以来,不少区域要求教师将“国学经典教育”引进课堂、纳入教学安排,要求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质。但是国学经典目前没有纳入国家课程,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固定课程,怎样扎实推进这项活动呢?而且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因为繁复的常规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往往很难落实国学经典教学任务。
  二、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语文课中渗透国学教育
  语文课教学与国学教育同行国学本身就属于大语文教育的范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了学科知识教学以外,语文教学还应发挥人格塑造、精神孕育、智慧培育的功能。传承和弘扬国学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使命所系,更可以“近水楼台”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事实上,语文教材已经蕴藏了经典国学的精神,是对国学精髓的现代阐释及与时俱进。下面就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为例,来分析一下课文中可以挖掘的相关题材,以呼应国学教育之需要。
  (二)利用课前、班队会课诵读
  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往往还要任教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课等,这样下来一天在班级里总有2~3节课。小学的学生比较好动,如果在课前没有合适的管理,往往预备铃响才慢慢悠悠进入教室,这样算下来一天全班学生白白浪费了差不多有7、8分钟了。如果在课前让小干部能带着全班背诵一些节奏鲜明的经典内容,那么能有效管理好课前的纪律,学生也比较容易安静下来准备上课。可以写一些节奏鲜明的经典内容在黑板的角落,课前3分钟可以让小班长带读。小学低段可以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和小学低段必背古诗班主任在班、队会工作中,一样可以渗透经典教育。在召开班、队会前,我们可以查找一下与当时主题相关的经典内容,也可以回忆学过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先和学生诵读、背诵,然后引出要讲的内容。如班会课上,如果要提倡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背《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然后引出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恭敬,与父母顶撞是不尊敬长辈的表现。
  (三)班级文化建设熏陶
  将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班级文化中的国学元素就是让孩子在《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国学启蒙经典的熏陶中“启智、养正、博雅”,顺利适应小学班集体生活,为班级文化的营造创设条件。班级教室布置以“传承国学,彰显特色”为主旨,古人的励志名言、儿歌童谣、诗词经典、成语韵文等均“粉墨登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以彰显国学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让孩子在沐浴经典的同时不断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净化充实学生的心灵,营造出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学校可定期开展各种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并且在学习过程上重视激励,经典故事大赛、“千古美文”朗读比赛、“我爱记诗词”知识竞赛、国学手抄报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
  我校在每年春暖花开的三月,开展全校性的“读书节”活动,提倡诵读经典,不仅师生共读经典,而且推行亲子共读经典。语文老师推荐每个年段的学生阅读不同的经典作品,比如给低段学生推荐的是《三字经》,不仅熟读成诵,更能走上舞台,穿上古装,将《三字经》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
  (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诵读
  1.借多媒体创设情境,烘托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阅历还较浅,知识面也狭窄,很难对国学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形象、意境等感同身受。而现代信息技术能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变静态、抽象的文本语言为动态、具体的视觉画面,为学生营造一个符合教学需要的虚拟的诗歌语境,这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能丰富学生感知,培养诵读兴趣。如一年级的《锄禾》一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理解起来也并不难,大部分学生在一节课后就能背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真正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从而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成果。为此,笔者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浪费粮食”的图片,以及非洲难民孩童的生活状态,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增强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多媒体的运用,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也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去诵读这一首朗朗上口的关于农民伯伯种田的诗。
  2.借微信平台,培养诵读兴趣
  微信平台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功能强大,如果好好利用,能为学习带来极大益处。在家长的帮助与支持下,笔者所在班级建立了“诵国学经典”微信群,学生和家长自愿参与进来,家长会提前一天布置第二天的诵读内容,规定时间上传孩子诵读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欣赏诵读的音频和视频,并且能够借助家长和老师,及时点评反馈。事实证明,那些原本在课堂上害羞不愿意有感情朗诵课文的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却能抛除羞涩,自信地诵读。长此以往,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变成一个不考缺少的环节。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学生的课堂教学,随着现代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不断的展现。因此教师以及学校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探索创新一种真正适合当
历史上有些诡异的事情:  有些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忙得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史书评价他们为“千古一帝”等,但在某些人口中,他们却是另一个样子,觉得他们配不上这样的评价,一旦提起他们,必然要破口大骂。这些君王的代表是秦始皇、汉武帝。  另一些皇帝正好相反,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倒不是说他们不作为,他们也做得很好,只是没有秦始皇、汉武帝的作为宏大。但后人说起这哥俩儿,总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发自肺
汉语是一种具有声律意蕴之美的语言。汉语言文学中以诗词为代表,向来以文气为魂,以声律为体,以情感为线,讲求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美感。人们经常会被古诗词中精炼的用词,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打动,带来心灵的共鸣和享受。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话可不单纯靠民族自豪感撑起来。掌握古诗词精彩的语言,更会使你的语言丰富多彩。  诗词独特的声律美对人的感染力是天生的、自然的、没有门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
热点  美国纽约州环境保护厅将大闸蟹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联邦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声明,私运或携带大闸蟹入境均属非法行为,违者将面临最高1万美元的罚款。  苏月珑 机票已经买好,就差人和我去捕捉了,求捎带。  爆米花 葱、姜、蒜已备齐,大闸蟹快到碗里来!  浩然年华这等人间美味,他们为何要跟自己的胃过不去呢?  小时光 大闸蟹表示:我既然这么招人嫌弃,不如把我放生。  自从2016年《我在故宫
在康熙35个儿子中,沉静内敛的四阿哥一直都不是显山露水之人。当然,他也没有显山露水的资本。  论恩宠,他远不及两立两废的太子。太子出痘,正是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时刻,一向勤于政事的康熙亲自守在床前护理。后来,在宣读废除太子的诏书时,康熙更是哭得泣不成声,痛得直不起腰。  论实力,他也远不及八阿哥。八阿哥有钱、有势、有人脉,在众兄弟中最为优秀,也最有才能。  论功业,他也不及老十四。老十四聪明勇猛,从
大唐天宝四载(745年),兽城(今山东曲阜)山间村舍的客房内,秋日的晨光穿透窗户,温暖地洒满了大半个房间。杜甫醒了,李白还在睡。   杜甫睡眼惺忪地向窗外望了望,明亮的阳光刺得他更加睁不开眼,于是他本能地扭过头,望向床榻另一侧依然鼾声如雷的李白。就这样怔怔地望了好一会儿,忽然他伸出手使劲地拧了自己大腿一把,疼痛感让他差点惊呼出来:“我真的不是在做梦啊!”   曾经远在天边的偶像如今近在眼前……想到
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20岁觉得曹操厉害好理解,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司马懿隐忍善谋笑到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怎么理解呢?这看看他一生的经历就知道了。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大军来攻,刘备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之
早在唐朝中期,就有了穿越题材的小说,还有货真价实的“寻秦记”,其代入感丝毫不亚于后来的此类作品。这部小说是《秦梦记》,作者是沈亚之,其中穿越人物就是他自己。  唐朝当然没有时光机,其穿越模式很简单,就是做白日梦。沈亚之白昼入睡,以这种方式跨越一千多年的时光,到了春秋时期,比《寻秦记))中项少龙所到达的战国末期还要早几百年。  沈亚之比较幸运,一踏进梦里就直接见到秦国的高层,而且对答的都是高大上的话
关键词 早期国家,国家观念,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7-0015-05  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在很多学科都不是问题,但在历史学科却属顽症。从夏朝建立国家到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的基本内容相差不多。能不能改变?选择一些13岁的初一学生容易接受的、贴近他们经验的知识?夏、商、西周大约经历了1300年,距今约2800年,但是三代
摘 要:对于乡镇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临着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困境,主要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需要教师切实改革和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运用更适合乡镇中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在新课改的相关理念要求下,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运用提问和表扬方式培养学生自信心、结合乡土资源展开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