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从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开始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当教师的,人人都想有一个理想的课堂,人人都想有一个理想的质量。在打造理想课堂的课改浪潮中,要想让课堂成为“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嘴常开,小脑勤动”的理想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入手。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情及举手投足,不难看到这么几组镜头:
  镜头一:“我知道,我知道”“嗯、嗯,我来,我来”小手举得高高,还不时摇晃着,显然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也有个别学生还不容大家思考,把答案一吐为快,说完后又表现出极大的满足。其他举手的同学便唉声叹气,大有抱怨之意。
  【分析】这类学生表现心理极强,思维敏捷。具有此心理的学生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思维严密,做事谨慎。他们的展示往往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另一类虽思维敏捷但过于鲁莽,往往欠思考就故意借助言行引起老师的注意。
  镜头二:与前类的学生恰恰相反,当老师提问后,这类学生的目光始终躲避着老师,紧张的情绪一览无余。小手想举又不举,如此犹豫不决。假使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们也一开口就紧张,问题答不完整,声音低沉没有力度,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分析】这类学生的怯懦心理占据着整个的心理。他们或性格内向,或曾经遭受失败,或成绩欠佳而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镜头三:这些孩子上课时看似专注,其实是一个课堂的局外人,老师问什么,要求做什么,他们都不能作出积极的反应。读书时落后,提问时也落后,作业时又落后,标准是个小听众。他们在课堂上若无其事,表情冷漠,偶尔还会做些小动作。
  【分析】这类学生已习惯了看别的同学表现,自己盲目机械地坐在课堂,心灵游离于课堂之外,为冷漠心理所驱。具有冷漠心理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为随意、不拘谨,随遇而安,对自己的要求比较松懈。当课堂情趣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就表现出前文所述的表现。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进行了浅尝。
  一、利用爱表现心理,促进思维发展
  其实喜欢表现自己有时也是一种资源。对于那些思维谨慎的学生,我首先是尊重他们的想法,进而把他们引向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的萧伯纳。大部分学生都说是谦虚的萧伯纳,这也是我的标准答案。可这类学生又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是自夸的萧伯纳。我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接纳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在一旁用鼓励、欣赏的眼神关注着孩子们,倾听着他们的回答。待他们辩论完毕,我这样引导:孩子们,你们的观点都有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如果把你们的两种观点融合一下,答案就完善了。我的引导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孩子们的观点慢慢达成了一致:萧伯纳说的话的真正用意是想给小姑娘带来惊喜,但说者无意中流露了自夸的语气,但他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大作家心甘情愿拜小姑娘为师,他的确是一个——谦虚的人。
  对于那些思维敏捷但过于鲁莽的学生,我没有因为其扰乱课堂而横加指责,相反,循循善诱,逐步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准确性。教学《负荆请罪》一课,对于蔺相如的做法,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他太窝囊,有人认为他胆小怕事。我并不急于直接点明,而是让学生朗读、排练、表演,深入体验角色,在此基础上自主讨论,学生自然心领神会——蔺相如这样做是为了赵国,深知“和为贵”。
  二、消除怯懦心理,帮助大胆展示
  怯懦的孩子最主要是害怕出错,怕同学笑话自己。因此,我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鼓励他们大胆参与交流。针对他们的怯懦心理,我及时地关注、激发、肯定这类孩子的每一次展示的动机。每次回答对了,我都会及时加一句“你真棒,你真聪明”,或者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或者摸摸他的头以示表扬。有的一时回答不上来,我也会用充满期待的目光,“你一定会成功”的语言,耐心等待,让他朝着你所期待的目标前进。即使回答错了,我也绝对不会责骂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相反,我会说:“你的见解很独特,不过,请你再仔细地想想,你一定会有更棒的答案。”渐渐的,这类孩子也自信起来,语文课上能经常看到他们和同学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正是印证了一句话:要有爱迪生的母亲那样了解孩子的精神,要发自内心地爱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
  三、转化冷漠心理,引导主动参与
  比赛是转化冷漠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常用策略。它能唤起学生的某种进取心和要求别人承认的内驱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名师的课堂也常用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片断:
  师: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的是第三段。我一连读了七八遍都没有读好,最后我又认真地读了四五遍。我读了十来遍才读好的。同学们,你们觉得难不难?
  生:不难!
  师:唉,怪了。我怎么觉得有难度?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
  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还真想跟老师挑战呢!因此,在课堂上,我也常用比赛来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把原来冷漠的学生深深吸引,使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只有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遵照其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结果。这正是我们理想课堂的追求所在。(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中心小学)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工作、进行设计优化、展开个性引导,以体现分层教学意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学情调查,建立分层教学机制  小学生体育基础呈现个性化差异。为提升教学设计适合度,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展开细致的学情调查,通过观察、测试、询问等方式,对不
于2005年6月至12月,每两个月一次调查从化市鹿田镇唐鱼自然群体栖息地的水环境,分析了水质、底泥以及浮游生物数量和组成特点。结果表明,栖息地水体6月,12月水质较好,8月总氮含量
本文介绍了一套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的数控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以通用PC机为平台,利用软件完成了系统管理、人机交互、动态显示、示范模拟等多方面功能,并通过I/O接口卡与
对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进行了染色观察比较研究。根据染色后光镜下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等来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
“慧于心秀于口,腹有诗书语自华。”语言交际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主动交际,将自己内心的看法、认知、情感表达出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新课标是如何要求的,教师就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下去。  一、文本整合,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它是學生在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下将自身情感、认知
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探究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的口大的学习潜质。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
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开幕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的民政工作,认真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
期刊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见识,拓宽学生眼界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极大好奇心与探索欲的阶段,假如能够抓住这一宝贵的黄金时期,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则对学生,特别是对所处环境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裨益。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外阅读作业的价值,教师需从多个方面入手来督促并保证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课外阅读作业。  一、选择符合年龄的阅读书目  课外阅读的书籍
语文能力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但是阅读能力是基础。如果没有阅读能力作为基础,学生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早期广泛阅读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自学理解能力,对于发展智力、精神成长、道德品质形成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在现有条件下,作为语文教师,要怎样引领学生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呢?  一、 处理好读书与应试的关系,点燃学生读书兴趣的火苗  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放弃功利思想,回归语文本质,坚定
研究了利用渠式生物膜法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实验。该法结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能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而且装置不设二沉池,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省。实验测定了不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