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厚的内涵 精湛的形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霸王别姬》不仅是一部同志片,更是一部文化片、艺术片。上映至今20余年,其成就仍未被超越。在中国电影有票房无内涵的今天再次回首此片,更可以体会,一部跨越时空的作品需要怎样的文化底蕴和外在形式。
  关键词:文化思考;情感历程;宝剑贯穿;京剧片段;造型刻画;画面隐喻
  这是陈凯歌导演的第5部电影作品,之前的《黄土地》等几部艺术片因为过于晦涩难懂,并且节奏缓慢,是典型的“专家喜欢观众不爱”。此片之后,陈导拍摄了诸多的商业片,如《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以及后来的《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等,宣传轰轰烈烈,但观众评价不高。
  电影《霸王别姬》完成于1993年,上映于1994年,是陈导从艺术片走向商业片的转折,也是公认的“艺术与商业”结合得最好的作品。这部电影获得过诸多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有1993年法国戛纳影展“金棕榈”奖,1994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代表了陈导到目前为止的最高成就。
  电影的主要内容:程蝶衣自小被母亲卖到戏班学京剧青衣,在残酷艰苦的训练中终于混乱了自己的男女身份,并对师哥段小楼萌发了同志情感。长大后,段唱花脸,程唱青衣。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在京城红极一时。后来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程失落之余与票友袁四爷关系暧昧,却又始终无法放下对段的迷恋。人生几十年就这样始终纠结于爱慕嫉妒恨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一次排练中,程像剧中的虞姬一般,拔剑自刎,实现了“从一而终”的人生信仰。
  1 广阔的社会历史,深刻的文化思考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同志电影,但又不仅仅是一部同志电影,它涵盖着广阔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用陈导自己的话说,“既是有关中国文化的,也是有关中国人的、中国社会的”。
  这句话表明,这部作品至少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有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感的。这也是人人可见的最表层的意思。
  第二层,有关中国历史的。电影中多次以字幕的方式表明时代背景,如“一九二四年·北平·北洋政府时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夕”“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一九四八年·国民政府离开大陆之前”“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一九六六年·北京·‘文革’前夕”“十一年后”“一九九0年,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庆祝演出活动”。
  这些文字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同时,画面内容也细致展示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下,不同的社会面貌。这种叙述使影片具有了一种史诗风格。
  第三层,有关中国文化的。电影表现了传统艺术的代表——京剧从兴盛到衰落的完整发展历史。史学家认为,京剧的源头是1790年“徽班进京”,形成于1840年左右,至今160年历史。影片的开始是1924年,应该说是京剧刚刚开始兴盛的时期。戏班里挂着“同光十三绝”的壁画,老师一边严格地训练着孩子,一边大声说,“打自有唱戏的行当起,哪朝哪代也没咱们京戏这么红火过,你们算是赶上了!”之后,京剧历经各个历史时期:日治时代、国民党时代、新中国建立、文革……不同时代的执政者对京剧的态度不同,京剧艺人的命运也不同,忽而天堂,忽而地狱。舞台上高贵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过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一叶扁舟。从这个层面上看,这实质上是在探讨艺术的发展和政治的关系。
  2 三分三合的情感历程,從一而终的人生轨迹
  情节方面,有评价说,这部电影“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这部电影最抓人的恐怕就是情感戏,一个人对另一个同性长达半个世纪的迷恋。其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爱恨情仇,交织起伏。
  蝶衣刚被送到戏班时,是扎着两个红头绳的小孩。显然,他的童年是被当作女孩养的。剁去多余一指后留在戏班,常常被师兄弟欺负,扮演受师哥保护的角色。学戏“归行”为青衣,每天背诵“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样的戏词。一点不对,就会被打到皮开肉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漫长成长阶段,是他学戏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内心不断被改造的过程。其间,能够依靠和依恋的只有师哥一人。友情+亲情+爱情,三者的复合,自然成为他对段小楼无法言说的强烈情感,守着师哥唱一辈子戏也成了他的人生理想。“师哥,就让我跟你唱一辈子戏,不成么?”因为这种情感,他在舞台上表现出了“人戏不分,雌雄同在”的魅力。这种魅力既是一种天赋,更是他艰苦复杂的人生阅历积累出来的。但是,菊仙的出现打破了他的梦。段小楼和菊仙订婚的那晚也是程蝶衣和段小楼分手的时刻。从此,“你唱你的,我唱我的。”这是两人关系的第一次变化。
  其后,段小楼因为打日本人被抓起来。程蝶衣为救他,给日本人唱了堂会。段小楼认为这是汉奸行为,一口唾沫啐在蝶衣脸上。
  小楼和菊仙成婚后安心过着小市民的生活,身上功夫日渐荒废。被师傅叫去一顿狠打,两师兄弟重归于好,继续合作。国民党时期,蝶衣因为给日本人唱堂会,被当作汉奸关押。段小楼和菊仙费尽周折营救他,但程蝶衣一心求死,不愿领情。两人关系再一次破裂。
  国民党撤离大陆前,前门大街,程蝶衣差人送宝剑,以示修好。解放军进驻北京后,两人合演《霸王别姬》。建国后,京剧改演现代戏,在讨论会上,师兄弟发生分歧。之后,在又一次《霸王别姬》的演出中,霸王身边的虞姬变成了他人。师兄弟再次分手。
  文革中,两人都成了被批斗的对象,相互揭发,其场面震撼恐怖。“文革”结束后,在空旷的体育馆里,已经走到了人生晚年的师兄弟又一起排练演了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可惜它不属于京剧。程蝶衣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拔剑自刎,从一而终。
  纵观两人几十年的情感发展,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分三合”。这其中有两人性格的原因,更有时代社会的原因。但无论怎样的起伏变化,程蝶衣对京剧的执着从未改变,对段小楼的深沉情感从未改变,他以在舞台上“自刎”的行动深刻地诠释了当年师傅一再灌输的“从一而终”的人生理念,给人以长久的回味和思索。   3 精彩的道具使用
  这部电影中四位主要人物包含了两对三角关系:蝶衣——小楼——菊仙,蝶衣——小楼——袁四爷。这种复杂的关系变化体现于“宝剑”这个重要道具的运用。
  宝剑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张公公的府上,段小楼对蝶衣说,“要是霸王有这把剑,早把刘邦宰了,当上皇上了。哎,那你就是正宫娘娘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小楼来说,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蝶衣听来,更像是一种许诺。他回答:“师哥,我准送你这把剑。”从此,帮助师哥成为霸王,自己做正宫娘娘便成了他一生的梦想。
  第二次出现是小楼和菊仙订婚的那晚。蝶衣在袁四爷家发现这把剑,以失身的代价换得,匆匆赶到段家,为争取“正宫娘娘”的地位做最后的努力。只见小楼拔出剑道:“好剑!”然后,抬头问蝶衣:“又不上台,要剑干什么?”显然,他早已忘记当年所言。程蝶衣抬头看着墙上当初两人形似夫妻的合影,心底升起凄凉的音乐声。
  第三次是小楼停演戏很久后,在家发脾气,挥剑乱喊:“看那剑!”
  第四次是段小楼找袁四爷营救被抓的程蝶衣,却遭遇刁难。菊仙带宝剑找来,袁四爷看到这个自己送出的信物后,无话可说,全力营救。
  第五次是解放前夕,前门大街。蝶衣已是一代名伶,小楼则沦为卖西瓜的。一把宝剑再次连起师兄弟情意。
  第六次在文革中,段小楼向已是革命小将的小四交代历史问题。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威风凛凛的霸王,而变成了一个有污点、必须受审查的“黑五类”。证据就是他手上的“宝剑”。
  第七次在轰轰烈烈的批斗会上,段小楼迫不及待地把这把“四旧”之物扔进了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中。显然,此时的霸王已彻底臣服于革命小将们的批斗下。什么传统瑰宝,什么京剧名伶,不过都是需要彻底改造的“旧文化”。
  此时,菊仙表现出与她一贯性格不同的另一面,只见她不顾革命小将的拦阻,奋不顾身地冲向宝剑。批斗会后一地狼藉,蝶衣一脸泥污地跪在巨大的古建筑前,显得那么虚弱渺小。菊仙送上这把他视为生命的宝剑,转身而去。这是第八次。
  第九次是电影的结尾部分,程蝶衣在排练中,拔剑自刎,实现了对霸王、对师哥的从一而终。
  4 京剧片段和剧情内容的有机融合
  电影中穿插了很多京剧片段,如程蝶衣第一次登台,是在张公公府上,唱:“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一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唱到此处,手指指出去,下一个镜头转为张公公一张变态的脸。联想之后的情节,自然明白刚才唱词中最后一句话指什么。
  段小楼和菊仙有意后,菊仙来戏院看演出。舞台上,小楼对蝶衣说:“妃子,四面俱是楚国歌声,定是刘邦得了楚地,孤大势去矣。依孤看来,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了……”之后,段小楼和菊仙成了一对。
  段小楼和菊仙订婚后,师兄弟各自演出。面对台下一群日本人,程蝶衣盛装演出《贵妃醉酒》。剧情内容是杨贵妃被唐明皇冷落后,一个人在花园自斟自饮,借酒浇愁。
  高力士:“启娘娘,高力士进酒了。”
  杨贵妃:“高力士,你进的什么酒?”
  高力士:“奴婢进的乃是通宵酒。”
  杨贵妃:“呀呀啐,哪个与你们通宵?”
  (唱)人生在世如春梦,
  且自开怀饮几盅……
  显然,这段戏表达了在个人情感和民族被侵的双重打击下,蝶衣的痛苦心情。
  京剧片段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对于组织矛盾冲突、暗示剧情发展、展示人物心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每一个京剧片段的穿插都是编导的精心安排。
  5 人物造型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
  例如,電影一开始,小楼是大闹天宫孙悟空的形象,这就是他从小到大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的反映。
  在整部电影中,他拍砖三次,第一次是开场,镇住了砸场的街头看客;第二次是花满楼,他一袭长衫,英气逼人,镇住了骚扰菊仙的一帮地痞流氓;第三次是文革中,面带沧桑、人到中年的段小楼面对已变为革命小将昔日的徒弟,被迫拍砖。砖头无恙,他的脑袋则一片鲜红。
  三次拍砖是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结果不尽相同。其隐含思想令人深思。
  当然,这部电影中更为丰富和细致的造型变化主要体现为程蝶衣。试品味其中一个片段:
  蝶衣最辉煌的时刻,就是以虞姬的造型,面对台下疯狂地喊“蝶衣,蝶衣”的观众,背后是巨大的“风华绝代”的横幅。此时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明星,舞台上的皇妃。
  走到后台,忽然发现心仪的师哥正和一个陌生的女人在一起。勉强应付两句,进屋卸妆,重重的关门声可以听出他心里强烈的嫉妒。再出来时已是一身素衣,像是被冷落的妃子。
  段小楼带菊仙离去后,蝶衣对镜顾影自怜,散开的长发仿佛在昭示他被打落冷宫的哀伤。
  当晚,段小楼和菊仙订婚,程则去了袁家。凄清的月光下,蝶衣如怨如泣地唱:“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特写画面,一滴眼泪从程的眼中流出。此时蝶衣是虞姬的妆面,却没穿虞姬的行头,似在戏中,又在戏外。真正是“人戏不分,雌雄同体”。袁感慨:“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6 不少画面具有隐喻性
  最明显的例子是电影中那些带镜子的画面。例如,在后台,蝶衣和小楼背靠背坐着上装,镜子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
  袁到后台看蝶衣,程——段——袁自然地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镜头多次把蝶衣和袁放在一个画面中,但却是镜像的,并且一个面积大,一个面积小,令观众明显看出袁的强势和蝶衣的弱小。
  段小楼和菊仙作为一对真正的夫妻,似乎很少同处于一个画面内。更多的时候处理为单人,或其中一个处理为镜像。
  与之相反的是,段和程同处一个画面的镜头大量存在。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导演对这三个人关系的评价。
  仔细思考这部电影,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堪称完美,但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李小刚.《霸王别姬》——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历史、情节和观念[J].世界电影,1996(04).
  [2] 林金萍,陆佳佳.《霸王别姬》中戏曲和电影的双重美学论证[J].现代视听,2015(01).
  作者简介:杨莉芳,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产品多为世家、传家产品。这些民族文化产品,城里人很少见到,因此它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要想加强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产品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关键词:民族文化;创造;民族产业;发展  从地理位置来看,交通相对偏僻落后的地方为少数民族的栖息地;从人口数据的分析来看,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从产品产量来看,少数民族产品不具备大规模的生产条件;从销售的角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对手工艺传承人以及技艺的原始生产地的一次近距离探访,探寻了金山石雕形成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进而分析了金山石雕的地方特色与艺术风格以及石雕技艺的传承历程与现状,全面剖析了金山石雕的传承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石雕;民间技艺;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赫赫有名的矗立于现代大都市上海市黄浦江边的外滩建筑群,想必每个人都有耳闻或早已亲身游历于此,并为其巍峨雄伟,瑰丽古朴的外观所折服。这
期刊
摘 要:电影《夜莺》是由费利普·弥勒执导,李保田、秦昊、李小冉、杨心仪等联袂主演的一部中法合拍家庭喜剧电影。该片于2014年5月7日在法国上映,同年10月3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本文就导演在叙事结构与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处理进行分析,给出评价。  关键词: 《夜莺》;叙事结构;人物塑造  电影《夜莺》出自于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之手,诞生于中法两国,在2010年签署的《中法电影合拍协议》。早在2002年
期刊
摘 要:“饮食”“男女”,食色性也。从片名字体的选择,便能看出李安的别出心裁。“饮食”二字是工整的宋隶体,象征食欲在片中普遍存在并起到的调和关系的作用(“家倩:‘我们靠吃饭联络感情。’”);“男女”二字为篆书,是汉字里最张扬的字体,男女皆飘飘欲仙,极尽搔首弄姿之态。食欲和色欲是人的两大基本欲望,也是七宗罪里最重的两宗罪。表现这两种欲望的影视作品极为繁多,譬如安杰伊·瓦伊达的《福地》,就把男主角的情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雕塑也愈发以大体量、高尺度为创作标准,形成一座又一座城市文化中的假高峰。反观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大不是徒有形制之大,能够在创作中多多体会作品和环境的微妙关系,将古人对艺术作品的细腻情感融入雕塑创作之中,以良好的心态和非功利的态度创作,才能形成城市雕塑的精品。  关键词:大体量;古典美学精神;非功利  闲来无事最爱泡一壶清茶,那细腻的朱砂与小巧的壶身常常让人
期刊
摘 要:设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同时,我们试图探索新的设计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打破设计界限的跨领域设计的优势正日益突显出来,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创意时代服装设计的目标更侧重精神功能的感性设计,不断尝试技艺、意识等方面的“跨界”来促进领域合作,拓宽设计链。当下时尚行业中服装的设计,已经不以装饰服装自身为立足点,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自身的价值,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明清两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研究两个时期纹样的区别和联系。并从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方面,分析传统纹样在现代插画艺术中的运用。  关键词:插画;明代纹样;清代纹样  1 现代插画艺术概述  1.1 插画的定义  插画包括(1)插画、图解;(2)例证、实例;(3)举例说明。《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
期刊
摘 要:中国电影的发展与中国现当代的历史与意识形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几乎可以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繁荣,中国电影也从原来的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走向了向大众文化转化的“大众化”阶段。电影的大众化,一方面受整个大众文化环境主导的影响,一方面也产生和作用于观众,其结果是观众在此环境中产生了审美异化。审美异化背后的心理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
期刊
摘 要:文章简介了自魏晋以来禅宗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重点提到禅宗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解读清末民初时期粉彩瓷画名家汪野亭作品中传达出的空灵意境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探究其作品中蕴含的禅意。  关键词:禅宗;山水画;汪野亭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它融合了古印度佛教哲学中的精粹,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及玄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禅宗自魏晋由菩提达摩
期刊
摘 要:文献资料的收集之路,记录了钢琴演奏与教育其科学的渊源,反映了钢琴演奏与教育的来龙去脉,体现了钢琴演奏与教育研究的继往开来。通过文献资料的引用,可以将钢琴演奏与教育论文与其他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告诉读者。笔者通过本文抒发一些个人浅见的学习心得梳理。  关键词:文献资料收集;钢琴  如果将文献资料收集的过程当做修路的话,那么钢琴演奏与教育——我的专业,就是通向这条路的终点。大到全球瞩目的学术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