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O2O下线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个月,医药O2O领域颇不宁静。
  5月18日,药给力宣布融资失败,暂停业务“退场”;5月25日,阿里健康宣布与65家药店建立医药O2O联盟,“二进宫”医药O2O;5月28日,仁和药业旗下叮当快药启动智慧药房,实施战略升级计划;京东到家打起了药店的主意,紧锣密鼓的与各地药店建立合作;“没有找到北”的百度药直达近期也开始变化策略,与制药业巨头辉瑞达成合作,开始推广处方药万艾可。
  医药O2O叫喊多年,就像一个大赌场,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会怎么样。钱少的,输完离场;钱多的,输完一场,再加码,只是从玩不惯的德州扑克转换为适合中国人玩的“拖拉机”。
  在这场赌局中,各家虽然出牌策略不同,但都想赢,而且都不愿离场,因为据测算,2016年公立医院将挤出25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以药店为基础的医药O2O有望分羹这一巨大市场。
  在这场有关医药O2O的豪赌中,有三类企业参与其中:独立医药O2O企业,如快方送药、药给力等主打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有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公司,如叮当快药、药急送等拥有自己的实体,期许借助医药O2O扩大自己的地盘;还有一类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如百度的药直达、阿里健康在其他领域曾成功过,想将成功延续到医药领域。
  从这三类玩医药O2O的企业来看,独立医药O2O发展灵活;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资源丰富;大型互联网公司背景的医药O2O平台流量庞大、技术优势明显,更为重要的是有钱。
  对于医药O2O的玩家来说,此前的玩法是以互联网主导,药店配合。但最近这个风向开始出现转变,自从药给力“不给力”之后,一方面行业分析人士再次将“医药O2O到底是不是伪需求”提上争论的舞台,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开始放下身段让药店成为医药O2O的主导。
  其实,医药O2O发展到今天,玩法几经转变,大家对于前景已经深信不疑,但是路径还是很混沌,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玩家都能讲出一大堆吸引投资者的逻辑,但是“现实很骨感”,当逻辑落地之时,就像“天使跌落凡间”,所有杀招变得乏力。
  那么,重新梳理现在医药O2O世界,医药O2O到底有没有未来?哪种打法才会突围?谁来主导医药O2O才会获得完美结局?
  “低频”围城
  堪称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团购网站,以线上下单支付,线下实体店消费模式被定义为O2O之后,各个领域的O2O风起云涌,素来动作缓慢的医药电商,在电商模式的最后一块领地迅速地觉醒,诸多企业开始在医药O2O领域谋篇布局。
  起得早并不一定能玩得好,最初在医药O2O领域,以玩的心态做医药O2O的多过于真正当作事业来做的企业,只是大家普遍觉得医药O2O算是医药电商领域的一个风口,提前占位而已,这些玩家多为实业企业,如以岭药业、修正药业等,线下日子过得很是舒服,而大型互联网企业则只是“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玩一把。
  医药O2O大时代的出现是在2015年。在这一年,以解决医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一大批企业进场,主打一小时配送上门。药给力、送药360、快方送药、搜药送等创业企业先后成立,以互联网炒作方式,迅速火爆起来,引来更多英雄争霸。仁和集团战略顾问徐欢生曾向E药经理人表示,医药O2O就像一场“全民运动”。
  这一批企业模式基本雷同,以购药APP为载体,与线下药店合作,然后自建物流,消费者在APP下单后,通过就近药店由这些企业物流人员按照承诺的时间送药上门。
  在同一模式下,如此多的企业竞争,对于谁最终能够成功,彼时业界普遍的看法是:互联网唯快不破,谁能够最先实现全国布局获得最多用户,谁胜出的机会就越多。
  一时间药给力、快方送药、叮当快药等纷纷跑马圈地,在送药领域展开线上线下的竞争,以速度、补贴药店及患者等手段吸引用户,送一单亏一单在所不惜,比的是谁会烧钱。
  药给力、快方送药等先打出“一小时送药”,而后来者叮当快药则把时间压缩在了28分钟送药上门。在资金方面,各家都在寻求融资,一轮又一轮的烧。
  他们期望的结局是像百度外卖、饿了么那般,先培养用户习惯,然后再通过收取配送费获得盈利。
  以叮当快药为代表的送药O2O确实迅速的积累起了数百万用户。而且自建物流模式,也在用户体验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用户能够快速的获得想要的药品。
  但是现实中两大难题却是只有速度无法解决的。第一,购药人群并非向餐饮业那般是一个高频消费人群;第二,目前全国共有40多万家实体药店,基本上各个小区都有,如果急需药品,一般步行5分钟就可以找到一家药店。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很少会有人网上下单等待送药上门,还要负担配送费。
  购买力不足,客单价相对较低,而配送成本又十分巨大。在商业模式上,如果医药O2O不能形成较大的用户规模,短期内很难变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足够多的钱去烧,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要出局,药给力的业务暂停就是如此。
  单就目前来看,送药O2O烧钱还是个无底洞,何时能够烧出来,烧多少钱,还是一个未知数。
  换姿势
  “药给力”只是单纯地扮演快递角色,并没有真正起到医药O2O的作用。江苏百佳惠苏禾大药房董事长徐郁平认为,“送药APP只是解决送药问题,缺乏应用场景,也未能挖掘出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5月26日,叮当快药召开“叮当大健康生态圈战略升级暨叮当智慧药房揭牌仪式”时公布了包括叮当智慧药房、疗程优购发布、叮当快药APP升级4.0以及叮当全球海淘上线在内的四大战略举措。
  很显然,叮当快药想通过增加更多的服务解决医药O2O低频的问题。
  而在叮当快药发布战略升级的前一天,已经在医药O2O失败过一次的阿里健康宣布联合德生堂、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这次阿里健康选择的打法是通过与药店形成联盟,打造O2O生态圈和会员管理平台。其实与叮当快药的目标一样,解决医药O2O的低频问题。   “我们意识到,医药O2O的未来已来。但因其服务长尾的特殊性,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全生命流程的健康服务管理,不是一家企业之力就可以做到的,只有线上线下结合,行业联动,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医药行业的O2O之路。”阿里健康董事康凯表示,联盟一方面努力承接医院的外流处方,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药店的服务场景,引入网络医院的远程诊疗、配备血压、血糖、心电等智能检测硬件,变身社区居民的健康中心,分级诊疗的新入口。
  而百度药直达因为此前“@商家”的模式不符合用户习惯,一直未能做起来。新近的策略是与辉瑞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推广处方药万艾可。这主要是借助关键词(比如万艾可、伟哥等)搜索,通过“药直达”平台提供从搜索到订购,从提交订单到配送的全程服务体系,将目标顾客导流、分发至各合作药店,由此形成线上线下的消费O2O闭环。
  从目前阿里健康、仁和集团等对医药O2O的布局看,他们均试图跳出单纯的送药模式,而是以送药为基础向其他方面延伸,即从之前单一的O2O购药转变为通过提供健康的全流程服务增加购药场景与机会,实现O2O的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阿里“二进宫”改变当初主导,转身服务后方:试图打造O2O生态圈和会员管理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医药零售与互联网培训、教育服务;建立信息与会员网络;通过联盟平台,集聚医药与产业合作的综合优势等。
  “下线”在哪里?
  其实,医药O2O探索到当下,大家都已经知道,在这个O2O大环中,线下资源的强弱程度决定了医药O2O的未来。
  正如第二次进入医药O2O领域的阿里健康CEO王磊所言,在当下,实体药店存在着巨大价值,未来应该是靠其优质和完善的服务致胜。在和药店伙伴的合作中,阿里健康将自身的医疗服务输出给药店场景,提升药店的服务能力,增加用户对药店的黏性,使其由销售终端向健康生活服务终端转变。


  药给力的失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线下实力太过于薄弱。正如行业分析人士所言:“目前,大健康行业正逐步接受互联网改造。在此过程中,医药O2O不是简单地送药,而是对消费者(患者)全生命流程的健康管理,药店因其与消费者(患者)最为贴近,有望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现在叮当快药和快方送药之所以依然快马向前,主要是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该问题,并为此展开了“下线”布局。
  在最初,当叮当快药在北京寻求线下药店合作之时,快药送医药O2O模式并不被药店认可,用户体验也达不到预期,所以仁和药业出面,一口气在北京收购了50家药店用来衔接线上。
  快方送药也在其完成首轮数千万元的融资之后,果断在北京收购了17家单体药店替代合作药店,在完成第二轮融资之后,又向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四大城市扩张药店收购。
  而实体药店在近来则更是“横冲直撞”,大踏步挺进医药O2O领域。
  1月28日,益丰药房公告表示,O2O健康云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推广项目是其发展重点,预计投入1.5亿元完成CRM信息系统、“益健康”APP等项目。
  老百姓大药房亦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借助O2O业务强化了实体门店的基础服务能力,通过在实体店增设自助式检测智能设备等服务项目提升顾客黏性。
  2016年1月13日,广东康之家健康云服务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有线下实体药店的它被称之为“医药服务O2O第一股”。上市之后,康之家启动“万店O2O计划”,走出广东迈向全国,其目标是未来3~5年将医药O2O服务覆盖到全国。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推行后,对药品储存、运输条件的管理更加严格,并要求实体药店必须配备药学专业人员辅导患者用药,致使小型连锁和单体药店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上涨。一方面,执业药师的供不应求抬高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票据、冷链和运输等也增加了药店支出。
  另外,医药O2O能够融合线下药店和线上医药电商的优势,应对药品瞬时需求,再加上处方药放开的市场预期,行业普遍看好医药O2O的未来。
  因此,在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药店必须走向转型之路,而医药O2O的出现,恰恰是他们最快能够延伸的领域。
  互联网巨头有下线需求,而药店正在转型线上的途中,这为两者提供了可以合作的空间。但是就谁来主导医药O2O这一问题,从目前来看,纯互联网医药O2O因为对医药零售领域的了解不够深,纷纷折戟。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线下的重要性,开始主动与药店合作,自己担起服务的功能。
  不过,在荣贯电商副总裁李士明看来,无论是大型互联网公司主导,还是药店主导,现阶段的医药O2O还处在探索早期,都是想象中的逻辑。未来谁能够胜出,其实还要很久之后才能看出来,但是成功的突破口一定会在线下。
其他文献
6月18日,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成立后首个项目落户甘肃金昌市。而在不久前,药给力却因融资不到位使其发展“不给力”。这让业界亦再次掀起了一次对医药O2O生存模式的讨论。  投中研究院认为,在每家O2O创业企业的背后,都有资本驱动的背影。资本是逐利的,烧钱大战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在业内人士看来,药给力失败该拷问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拷问O2O送药这个模式本身。  以药给力、快方送药、送药360
期刊
近日,由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力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要求。  在申报审评和研发创制方面,意见提出,对于部分临床急需的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加快进度,并逐步建立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品目录,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研发生产。探索建
期刊
中国商业案例库中,历经大起大落东山再起的企业家案例不多,细分到医药行业,更是少之又少,从这个意义上说,见到郭家学并且能够有超过4个小时的采访对一名产业记者来说是难得的经历甚至是享受。郭今年48岁,在企业家中仍可算少壮,但自他的讲述中,从商业的跌宕到人性的明暗,很容易感受到时间在这个人身上的酝酿与积淀一那种经历过陕意与失意后的从容与淡定,那种经历过少年得志到世事洞明后的稳健与厚实。他的故事于年轻人来
期刊
CFDA近期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允许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凭处方售卖处方药、网上售药准入门槛降低、允许医药电商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等内容,备受各方关注。  网售处方药解禁#y面将使医药电商市场大大扩容,另一方面也会加剧这一市场的竞争态势。有分析认为,如果网售处方药最后正式放开,将打破以往药厂、医院、线下连锁药店的垄断局面。这对于医药行业特别是
期刊
走进医院,请开手机。  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报告、医患互动,这些就诊流程全部在手机中一个平台上完成,不用再对着缴费窗口前的长龙犯愁,阿里和腾讯正在开展的项目为理想的就医模式打开一个入口。  2014年5月27日,阿里宣布开展“未来医院”计划,借助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平台,将诸多就诊环节搬到移动终端上。腾讯也不甘其后,同年6月宣布上线“智慧医疗”项目,利用微信服务号和微信支付实现就诊环节线上转移
期刊
一波三折的科伦药业并购利君国际案近日又有新进展。  6月4日,科伦药业通过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与君联实业签订了《股份买卖协议》,约定协议受让君联实业拟转让的利君国际1.45亿股股份,交易金额为3.99亿港币,占利君国际已发行股本的4.96%。  这场业界瞩目的并购案曾止步于香港证监会(SEC)的不批准。早在2012年底,科伦药业就分别与君联实业和中华药业签署《股份买卖协议》,协议规定股权转让完成后科
期刊
天士力是做中药起家的,我们主营业务就是中药。去年天士力销售248亿人民币,中药占销售盘子的70%左右,另外那30%是化学生物药。我们一直在摸索中药怎么走向国际:这十多年来,我们在海外建了不少的公司和办事处,就是希望把天士力在海外的终端建立起来,充分了解走出国门后销售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产品是怎么销的,什么时候到海关,关税怎么收的,保险怎么加的,消费者怎么反映的。  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FDA申报到
期刊
2014版互联网药品交易新规如能真正落地,医药电商市场将迎来  真正意义的春天。 2014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与2005版相比,准入门槛的条件大大降低,可能带来医药电商井喷式爆发性的发展,本版新规具体体现有五大利好。 第一是B2C医药电商准入条件放宽。2014版新规取消了2005版“依法设立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才能开展医药电商的条款限制,意味着单体药店也可以开展医药电商业务。更重要
期刊
向董明珠学什么?学习她的柔中带刚与刚柔并济,学习她的执着与坚持,学习她的不怕硬  敢碰硬,学习她的脚踏实地与志存高远。  以柔克刚是大自然的一大奇妙现象和景观。以柔克刚一是要聚焦时间,比耐力,比持久,比如滴水石穿。二是要聚焦能量,比如水刀、水钻。三是要有足够的容积场,吸收和消减对方的能量,比如太极拳、防弹玻璃。刚柔并济不仅仅是攻防兼备,而且是一系列组合拳、迷魂阵、八卦区。刚柔并济有原则有灵活、有阳
期刊
中国受人口老龄化和国家推行的医改政策的双重影响,医疗健康行业,包括制药、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和医疗服务等行业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场之-。然而,国内医疗健康人才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方面,行业内关键岗位的人才供给继续呈现供小于求的局面,对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另—方面,随着医疗健康行业的逐步成熟,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也加剧了人才的相对短缺与流动。  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