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研究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进程中,古蔺县在具体的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过程中,注意有效利用古蔺县革命老区的生态资源,规避乌蒙山区生态风险,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了鼓励引导生态绿色旅游、科技农业种植等政策,形成了该区域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精准扶贫;生态文明;乌蒙山区;革命老区;古蔺县
  泸州市古蔺县作为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同时又处于乌蒙山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在这一进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实现脱贫,如何规避因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保护好、发展好当地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摆在当地精准扶贫现实问题的焦点问题。古蔺县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从2015年起每年减少2.5万贫困人口、到2018年在乌蒙山片区率先实现脱贫的四年扶贫攻坚目标。[1]
  一、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的意义
  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主要是指在贫穷落后地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等生态资源,规避因精准扶贫实施的产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对当地不利的风险风险,保护好、发展好当地资源环境,建设好当地的生态文明。这也是国家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要求对于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应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制度。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战略意义重大,实施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贫困地区环境安全和资源再生修复,能够明显提高我国生态脆弱贫困区的扶贫效益,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绿水青山。
  我国现阶段精准扶贫所针对的地区大部分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精准扶贫方略实施的初期,如果减贫措施主要基于贫困地区原材料资源的初级开发,虽然能在减缓贫困方面取得效果,但可能不利于当地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并且当贫困区域的资源开采殆尽时,有可能因无资源可供开采而重返贫困。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全境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生态位置十分重要。这样的地理生态位置,决定了古蔺的不可能从事资源初级开采类增长型经济活动,从而限制了地区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同时要保持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升,确保长江上游生态安全,还需要大规模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安全提升建设。从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看,古蔺县在空间上处于多重地理不利因素的叠加,即该地区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低,形成空间贫困陷阱。[2]古蔺县要走出这样的贫困陷阱,就需要同时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因灾致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关系。
  在古蔺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不抓物质条件的脱贫是无法脱贫的,然而精准扶贫不能局限在物质条件的脱贫,还应在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等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成效,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两者的整体效果,探索一条符合古蔺县情况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双赢的道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从2001年到2010年,古蔺县贫困人口减少了20余万人,其中有近一半的是绝对贫困人口;2011年以来贫困线标准提高之后,古蔺县贫困人口数量相应的有所增加,通过2011年到2014年的集中攻坚,贫困人口减少10.6万人。[3]“十二五”期间,古蔺县扎实推进乌蒙山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行动,逐步建立以财政专项扶贫投入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7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5个,扶持农村贫困人口12.9万人。现在古蔺县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摸底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17个,贫困户11.38万户,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
  古蔺县在精准扶贫取得成绩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古蔺县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具有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稳定的公共供给品性质,故而在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期间,由古蔺县财政落实专项资金,每年按1.5元/亩标准,解决集体公益林管护经费330万元,常年性落实村社集体林专职管护人员182人,确保了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古蔺县狠抓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扩大林业资源确保增量。2012年以来,古蔺县紧紧围绕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林业工程,完成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6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4]“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15.9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9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8%。成功申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乡镇16个。
  二、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互动的对策研究
  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需要贯彻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通过贫困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的提升为脱贫提供生态资源保障,从而提高精准扶贫效果。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精准扶贫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实现了生态文明和精准扶贫的良好互动,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将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兼顾扶贫脱贫和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双重目标的前提下,降低扶贫投入成本,优化扶贫后续发展,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初级阶段国情的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互动的道路。
  古蔺县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正视本地生态风险,明确从生态文明战略角度来考量精准扶贫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现在古蔺县的剩下的贫困人口集中地区往往与恶化的生态环境地区相重合,贫困人口因为资源匮乏、环境条件差和文化程度低、能力欠缺、少数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影响,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比较难啃的“硬骨头”。[5]如何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取得双赢,既要在精准扶贫开发过程中取得成效,又要保证青山绿水不受到破坏,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重心。地理位置偏僻、岩溶地貌、多山少雨等的地形地貌的限制导致了部分古蔺县革命老区生产条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面临地处乌蒙山区自然条件的不足,在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准扶贫战略引导下,当地群众努力克服乌蒙山区自然不利条件,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条件,切实留住绿水青山,推动古蔺县經济发展,脱掉贫困帽子。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多渠道助力精准扶贫
  创新发展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经济结构实现良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现阶段的创新发展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发展,包括了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全局具有深刻影响、强大推力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式。
  以创新理念助力新能源开发利用,运用科技技术实施精准扶贫。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体现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我们党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发展规律的能力。当今我国高新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发展具备了高科技的技术支撑。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对古蔺县治理环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古蔺县正着手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特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精准扶贫。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农机农艺结合等先进生产技术,重点推进畜牧科技助农增收项目,畜牧科技入户行动,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助力精准扶贫。依托阳光工程,重点培养病虫害专业防治员、果蔬茶花园艺工、农机操作员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队伍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古蔺县除了运用科技技术助力精准扶贫,还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扶贫开发的创新之路,以“1+N+1”模式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模式。所谓“1+N+1”是由当地的的金融企业支持,向多个贫困户发放产业贷款,再将产业贷款入股到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联合养殖。[6]这种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当地向贫困户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N”是指当地拿到了贷款的贫困户,第二个“1”是指贫困户将贷款入股到的当地企业,这个模式对于申请贷款的贫困户是没有风险的,即不论入股的企业经验状况如何,在当地政府的担保下贫困户每年会有3000元的分红收益。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一些贫困家庭因为没有劳动力或欠缺勞动技能的脱贫路径单一问题,又解决了贫困人口贷款的偿还问题。
  (二)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保障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古蔺县结合本地绿色经济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名酒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节日活动,实施了“旅游+农业”的扶贫项目,拉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例如在贫困村发展烤烟、牡丹、芍药、脆红李、椪柑、甜橙、桃等特色农业连片种植园,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古蔺县在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黄荆老林英雄会、箭竹苗家风情节、双沙菜花节、大寨踩山节等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大寨吃新节、三道水梨花节、脆红李采摘节、马蹄椪柑节、马嘶茶文化节、永乐花灯节、古蔺美食节等重大旅游活动,实现了旅游活动月月有,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古蔺进行乡村旅游,拉动了贫困地区旅游经济收入。围绕乡村旅游主题,发挥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餐饮、住宿、旅游服务等培训,带动贫困群众融入乡村旅游新业态。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配置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引导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住房转让、参与合作社等方式享受旅游开发红利,实现有尊严的脱贫。4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活动服务、旅游商品销售、特色餐饮及民宿等方式实现旅游增收。[7]
  参考文献:
  [1]陈曦,王凤运.力争到2018年古蔺在乌蒙山片区率先脱贫,人民网-四川频道,2015-09-01.
  [2]郑长德.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域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减贫政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5-121.
  [3]陈曦,王凤运.力争到2018年古蔺在乌蒙山片区率先脱贫,人民网-四川频道,2015-09-01.
  [4]刘波.古蔺县四举措提高城乡生态文明水平,四川新闻网,2014-03-19.
  [5]冯明义.乌蒙山区精准扶贫与对策研究—以泸州市古蔺县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98-101.
  [6]苏海鹏,丁梦益.古蔺县:创新模式 走出“1+N+1”精准扶贫新路,四川新闻网,2016-11-02.
  [7]古蔺县扶贫移民局.古蔺:“五带动”抓旅游精准扶贫,四川新闻网,2017-01-03.
  作者简介:
  曾利(1979-),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副教授,法学硕士,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精准扶贫作为惠及民生的重要政策,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迫切需求。保定市作为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其扶贫攻坚进展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涞源县的实地调研,运用典型调查与专家访谈的方法,对涞源县精准扶贫工作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涞源;实地调研  保定市共有9个贫困县,1082个贫困村,66万贫困人口,其确立的2017年实现贫困
期刊
摘 要: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分析并进一步采取相关风险控制手段的一种风控方法,其中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中又以Z-Score模型最为经典。本文主要以华谊兄弟为例,根据其财务报表历史数据,运用Z-Score对其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财务风险;华谊兄弟;Z-Score模型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风险管理这方面的认知越来越
期刊
摘 要: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就要求其信贷政策的有效落实,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也需要加强信贷政策的执行,通过信贷政策,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国家对于何种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关注信贷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同时也是为了顺应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现状;评析  现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需要不断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来进行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这其中对于金融
期刊
摘 要:营改增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报表制定均能产生影响。本文尝试研究营改增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处理和报表改善,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处理;企业会计报表  引言  营改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促进我国企业获得经济新发展而实施的新政策,营改增税收结构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结构减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营改增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报表制定均能产生影响。本文尝试研究营改增环境下的企业会计
期刊
摘 要:高校财务管理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时,面对着新的挑战,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先决条件就是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有利于加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能、有利于财务部门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促进财务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本文还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在相关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
期刊
Abstract:The UK supermarket industry has changed its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and has developed as a distinctive system of retailing in the UK. Based on the secondary research, the f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规模、数量都在随之增多。会计账务处理是影响企业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对会计账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会计原则,才能确保企业账务管理水平。但在目前的会计原则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阻碍。综上所述,本文将对账务处理中会计原则的制约因素以及解决办法展开探究,以期为广大会计从业者提供参考与建议。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问效审计的概念做了解析,其次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追踪问效审计创新客观需要性做了研究,提出客观需要性是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需求,是强化对民生和资源环保项目审计监督的客观需要;再次提出审计过程应关注保障性住房的政府投入、项目建设、住房分配的独特性。  关键词:保障性安居工程;追踪问效审计;创新;客观需要性;独特性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问效审计兼有
期刊
摘 要: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那么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当今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审计之间应该形成正向的关联性,这两者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财务审计与成本控制联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
期刊
摘 要:电视台文化与建设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电视台会计核算作为电视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视台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电视台;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引言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文化方面的文化消费也越来越多、而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