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ob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初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每节后都专门设置了“活动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底该如何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呢?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让思想政治“活动课”“上”起来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中,规定小学至少有30%的时间、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可见,“活动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活动课”的设置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也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把“活动课”教学纳入其中。可见,“活动课”教学是必修课,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上可不上的,更不是可以被替代的,而是法定课程。政治教师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
  在新课程中,只有广大政治教师上好“活动课”,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能顺应课改形势,培育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讲究艺术,激发兴趣,让思想政治“活动课”“活”起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1、以歌曲激趣
  思想政治课理论包括“活动课”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只顾口若悬河地讲解,那就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其结果呢?只能是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昏昏欲睡。冼星海曾经说过:“歌曲,是人生的最大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可适当在教学中加一点“调味品”——歌曲,可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以诗词激趣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初中学生已学过不少的名人佳作。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如能巧妙引用诗词进行教学,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进入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讲述“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时,教师引用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结束语,使这堂课浑然一体,而且韵味无穷,大有“余音绕梁,三月不绝”之效。从而更好地完成了思想政治课思想教育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事例激趣、漫画激趣、对联激趣……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这些艺术,从而使“活动课”“活”起来。
  
  三、讲究方法,注重实践,让思想政治“活动课”“动”起来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就是“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活动课”不再是过去的课外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亲自参加、亲身实践。当然,教师在进行“活动课”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注重实践,选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亲自体验、全过程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目的,使“活动课”“动”起来。
  1、“走出去”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走出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已建或在建的大型重点工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可以组织学生旅游、采风、访古寻踪,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先辈的丰功伟绩。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亲自感受和体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祖国需要各级种类人才”等重要理论和观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其精神实质,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心。
  2、“请进来”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可以邀请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老红军、知名人士等来学校为学生讲革命传统故事、先进事迹、典型事例等。这些活动可以让 “树立坚定信心,实现远大理想”,长大后继续努力,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思想政治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从而使学生懂得 “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建和谐社会”,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學习环境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向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与自然和谐共处,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对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教师还可以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来学校作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刻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从而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
期刊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略述,以求抛砖引玉。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幫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现就历史教学,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说明创新是国家兴旺的关键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新的世纪里,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竞争将是新世纪发展的主流。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摘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政治情感。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我经过五年的教学探索,在实践中使用过很多教学方法。其中最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是案例
期刊
思维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 ,如果没有思维力的参与,其他诸因素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历史教学应把培养思维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求异思维,集合思维,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是历史思维的基本形式。      一、求异思维的发展 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  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它是
期刊
思想政治課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
期刊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品德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家庭、学校两个方面都能有意识的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其品德的发展。     一、家庭、学校对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
期刊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地理一定的生命力,使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