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务服务研究的文献徐述

来源 :行政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y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务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其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政务服务的相关文献,通过对研究主题及发文趋势、研究对象与主要方法、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政务服务”相关研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热度,但高水平系统性研究还不多;相关研究主题呈现出多样性,但相关理论研究不多;相关研究对象呈现出系统性,但对国家层面与基层的关注较少;相关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但定量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选用理论较为丰富,但以心理学、数学及信息技术相关科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不多.为此,应提高政务服务研究水平,尤其要关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大对政务服务国家层面与基层领域的关注;加强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并关注心理学与数学、信息技术等相关理论的引入.
其他文献
摘 要: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涉及到其思想素质、政治立场、权力观念及作风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特别是要重视分析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成效发挥的影响因素。新时代,应从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角度出发,在增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可行性、约束性与督促性上着力,拓展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实践成效和影响力。  关 键 词: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家风传统文化;家教道德感化;家庭正向感
摘 要:民事诉前证据收集制度作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支持纠纷双方证据收集活动的关键制度,对于解决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诉讼迟延、案件积压、证据偏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现状,加快完成民事诉前证据收集制度的本土建构。具体思路是将诉中的书证提出命令制度与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向诉前延伸并加以改造,明确其具体的适用条件、范围及法律后果。  关 键 词:民事诉
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方法抽取甘肃政法大学430名公安与法学专业新生,运用《专业认同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调查,旨在探讨政法院校公安与法学专业新生的专业认同、适应状况以及二者关系。研究得出,不同专业的新生专业认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状况、专业的新生适应状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政法院校新生专业认同与适应状况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专业认同可正向预测适应状况,提升专业认同有助于增进入学适应。
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计算机产生的图形、文字和注释等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信息有机拼接融合,对用户或使用者的视听系统等进行增强的技术[1]。以增强现实为基础的学习是否可以从内部积极学业情绪激发影响高效率学习的效果?基于以上考量,本文将初步考察小学生的英语学业情绪特点,构建小学生英语学业情绪的特征关系,以期为进一步考察增强现实学习中的学业情绪问题提供研究基础。
自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实施“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以来,借鉴国外经验,国内高等院校陆续建立并实施“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委员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
期刊
人工智能技术承载着社会发展的愿景,但人脸识别技术一定程度上却滥觞于相悖的结果.“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唤起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问题的反思,其实质是技术扩张和社会保护“
新型冠状动脉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大都立即行动起来,制定危机干预方案,组建危机干预团队,设置危机干预热线,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维护本校师生和社会不同群体心理的稳定,这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深入发展的前提基础。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疫情期间紧急状态下的危机干预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常态危机干预是有所差别的,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面临危险挑战的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化
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压力知觉在乐商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成人快乐能力问卷、压力知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19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乐商及各维度、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压力知觉的紧张感和失控感均在乐商与积极、消极应对方式间中介作用显著,压力知觉的紧张感和失控感中介效应分别占乐商对消极应对方式总效应的91.38%和82.76%,分别占乐商对积极应对方式总效应的10.49%和46.25%。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乐商对积极应对方式存在直接作用,但也会受到压力知觉间接作用的
随着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下,教师应确保实际教学能够紧跟教育发展潮流,让师范生能够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统一,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在高等院校各项教育教学机制日益完善和发展的形势下,教育心理学在师范专业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发掘教育心理改革的价值,让更多师范生能够产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强大兴趣,从而促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提升[1]。本研究从教育心理学出发,对其优化、改革的价值和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因为核心能力是个体发展中最突出的或者具有决定性的能力,是以知识、能力、素质等为核心的复合体,并且是在社会上生存、竞争以及取得成就的必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师范类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来源的主力军,深入研究其核心能力的结构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