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法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经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步提高,略读课文在每一单元中几乎占了与精读课文同样的比重,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忽视。以往专注于精读课文的钻研,如果仍然以精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地教学略读课文,那么只能是千方百计地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使得师生都心神俱疲。
  面对这些教学困惑,近两年在学校上公开课的时候,我都会选择一些略读课文认真研读,争取上好略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想上好略读课文首先要有纵观全局的大语文观念,要面向全册书、整组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迁移运用学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善于挖掘略读课文的训练点,上出略读课文的价值,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我想只有这样,略读课文教学才会焕发出它的生命本色。下面就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阅读能力培养是关键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学习略读课文时,就要善于利用课前的连接语,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略读课文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重点和难点,抓大放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关注各种阅读方法的掌握,如默读、浏览等。
  二、整体把握,提高效率
  2006年春季,崔峦老师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指出:“略读课文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每一篇略读课文都有作者的写作思路在里面,作者写什么、怎样写、表达什么,都是蕴含在文章中的,需要细细体会。如果作为教师,对一篇课文没有整体的把握,即使是一篇略读课文也会让你感觉千头万绪,一节课下来难免冗长繁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拿《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为例吧。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让学生想象:课文以此为题,会写些什么?接着让学生读课文并概括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再结合具体句段体会故乡的“美景”“趣事”。最后交流作者的表达方法,也讲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一节课下来,时间紧张不说,对于表达方法我只能强硬灌输。课后不断反思,不断研读课文,也听取了其他语文老师的意见和想法,发现这篇课文不仅写了景和事,还有对人和物的描写,作者恰恰是通过对故乡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如果从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否就避免了教师挖空心思地不断引导,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样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头脑中不再是抽象的写作方法,而是具体的写法体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利于今后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每一篇略读课文只有这样从整体把握,抓大放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挖掘训练点,提升价值
  一篇略读课文,如果只做到以上这些,只能说你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那它的价值就没有充分体现。略读课文一般来说内容浅显,更多了与生活的贴近与联系,所以不必过多地讲授内容。我们要根据单元主题和要求、课文的特点来挖掘训练点,达到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那么一篇课文应从哪些角度去找这样的训练点、教学点呢?
  1.根据年段目标,找概括能力训练点
  语言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阅读能力,到了三年级,学生对段落、课文大意的概括就要逐步进行训练,略读课文就是训练的很好时机。根据不同课文,教给学生不同的概括方法,甚至可以同一篇课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括。
  2.根据特殊表达方式,找语言训练点
  作者特殊的表达方式可能是一句话、一段话,也可能是整篇文章。如,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這首诗不论是朗读还是内容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就是鲜明的对比。正是通过对比,“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情感才更强烈,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让学生了解内容之后,我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强化这种情绪和理解,也让学生感悟到这种写法的好处。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仿照前四小节诗自由编写一小节诗。学生想象丰富,内容多样,以自己稚嫩的笔触控诉了战争,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提高呢?
  3.根据课堂需要,找写作生长点
  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课堂伊始以赞美周总理的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引入,当学生通过课文和补充资料了解了周总理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后,学生敬佩、感动等各种情绪都被触动。情到深处时,我适时让学生也以《你是这样的人》为题,写两小节诗去赞美周总理。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学生语言丰满,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学生寓情于诗,写得很精彩,不得不让人感慨这样恰到好处的读写结合的效果,也不得不让人赞叹学生可能被挖掘的写作潜能。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不管怎样,抓住语文,以生为本,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学生学有所得,一定能让学生喜欢上略读课文,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誗编辑 杨兆东
其他文献
阅读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写作是深度阅读的延伸,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n互补的,通过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
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基础,只有把专业实践与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引向深入,使体育生在专业实践中把体育知识
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阶段教育,志在促进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其中,后勤管理工作作
课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前三分钟训练方法的研究n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高年级学生作出n了:“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n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了对接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需求,鞍山师范学院深入改革,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自2013年以来进行的专业
摘 要:在《科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对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剖面、土壤的养分、土壤的分级等进行研究,得出一定的实际经验。  关键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周礼》中,对土壤的含义记载是“万物自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就是说,凡是自然植被生长的土地叫“土”,经垦种的土地叫“壤”,这是最早对土壤的定义。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土壤》《岩石和矿物》单元实验教学中,结合资料查阅,对
从2014年福建生物学第26题的7000多份高考卷子来看,考生有许多共有的问题,对此作了简单的统计汇总分析,以供广大一线教师的参考。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试题能力要求评价试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生往往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群体,为了更好使小学生这一群体更好的学习,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n很重要。而自主学习主要由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小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