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问题情境 找寻教学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系,具有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特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中获得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对于数学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
  青少年好奇心强,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他们的好奇心引进课堂。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自身价值的存在,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创设具体化的“问题情境”
  如教师提供“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m,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骑350m;乙练习跑步,平均每分跑250m”这样的条件,学生根据这些条件,先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几分钟第一次相遇?2、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几分钟第一次相遇?3、甲骑自行车,环形一圈需要多少分钟?4、乙跑一圈,需要多少分钟?5、甲行一圈比乙跑一圈少用多少分钟?6、乙先跑几分钟,甲、乙同时跑完400米?
  这样,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提出问题,然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无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且互相领略他人的解题思路,因此对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创设多变化的“情境问题”
  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所包含的信息比较丰富,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在同一情境中的不同角度提出多个问题。为此,充分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创设多变化情境。多变化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的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他们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倍享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五、创设可延性的“问题情境”
  当一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得出满意的答案,有完成任务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无可否认,课堂教学确定,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但这不是理想的教学。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下余味,可为以后的课程埋下伏笔,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后,提出了长方形的四角和等于多少?能否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这一结论解答,当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多时,如边数为5,6,7……是否也能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来解答呢?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灵感,使学生将这种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也为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科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这一优势,把平面教材化为立体的形象,把小课堂延伸到大舞台,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创新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高高在上的老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的交流权,知识的讲解权,学生有话不敢讲,有惑
【摘要】关于未来图书馆如何发展与演变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与热点,历来学界众多纷纭,莫衷一是。至于未来图书馆的特征学者亦多有论及,然大多局限于对未来图书馆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细节探究,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者却极为罕至。本文论述了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服务将是集知识性与环境性于一体。并介绍了未来图书馆的特征  【关键词】未来图书馆复合型服务特征  一、复合型
目的:观察痛经安丸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1)含量、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影响及相关性变化。探求该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
【摘要】大学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何让大学生爱上学习,快乐学习,长效学习,是高校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专注于发掘个体内在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培养其积极情绪习惯和能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得到广泛的情感支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长效的沉浸体验,提升其学习的内在动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外语教学乐学积极情绪沉浸体验  两千多年前的
【摘要】 阅读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拓宽知识,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培养创新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培养阅读的习惯。2、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3、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4、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阅读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拓宽知识,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阅读可以激发人内心的激情,激发人的创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1.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这两种修辞方式出现很多,由于它们本体都不出现,因此往往混淆不清,学生难于辨别掌握,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对这两种修辞方式如何辨析区分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试谈如下:  一、借喻与借代构成的基础不同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作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
【摘要】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效应用插图,挖掘插图亮点,使课文插图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应用插图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着插入性地帮助说明课文文字内容的图画,那就是插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主要以水彩漫画形式呈现,它们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寓意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作者认为:一是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二是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三是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逻辑思维 教学环境探讨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很多方面。小
【摘要】幼儿情感情感丰富,具有外在性、弥漫性和成长性特点,易受感染,不稳定。可从五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一)丰富幼儿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活动的机会。(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三)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感和不良情绪。(四)让幼儿学会保持良好情绪,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五)培养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培养 幼儿 良好情感  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即是反映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