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插图亮点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效应用插图,挖掘插图亮点,使课文插图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应用插图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着插入性地帮助说明课文文字内容的图画,那就是插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主要以水彩漫画形式呈现,它们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寓意明确、内容浅显易懂,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此外,照片也较多地以插图形式出现。这些插图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重视这些文本资源,巧妙应用这些插图,挖掘插图亮点,使课文插图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年龄阶段,对图画等形象的事物的理解性较强。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正是结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的图文并茂,尤其在低段,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可以有效地运用这些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由点及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说手写,提高表达能力;熏陶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序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的插图时,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地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很好的培养和较大幅度的提高。
  观察要讲究方法,有的插图画面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按一定顺序观察,比如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秋天到》一课的插图是由几种景物构成的一幅秋天野外的风景图。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看整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鱼虾,瓜果,田野,最后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枫叶,大雁。这样,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能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提高观察能力。
  二、由点及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会发现,对于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以点带面,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对理解语言文字,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插图提供了充分的感知形象。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1.应用插图,进行延伸想象
  插图都是某一瞬间的情景。为了充实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想象,想象画面外的东西。例如,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让学生根据插图提供的表象想象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想象出故事的结果,能进一步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再如肖红的《祖父的园子》一课,插图就是一幅绝妙的泛着自由清新空气的乡下风光图。蓝天下,绿油油的菜地里,红艳艳的花儿点缀其间,穿着艳丽衣裳的小女孩在调皮地玩着。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后,想象自己就是里面的人物,你会怎么做?学生说了之后,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利用插图进行延伸想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再回到文本感受肖红笔下自由畅快的童年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主题思想。
  2.利用插图,进行扩充想象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由静态想象到动态;由人物的神情、姿态想象到语言、心理活动。例如:《第三个小板凳》这篇课文的插图画的是老师、爱因斯坦和小板凳。为了加深理解课文的第二、三段内容,教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老师的动作和表情,想象老师的心理变化,对待爱因斯坦态度的转变;观察爱因斯坦的动作和神态,想象不爱说话的他却能勇敢地反驳老师的巨大勇气。这样根据动作表情、神态的再造想象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人教版第一册教科书中的《雪孩子》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入学以来首次出现全文不注汉语拼音的课文,但是却有八幅课文插图,一段话就配有一幅插图。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要把课文准确地读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如果能借助插图来引领孩子走进课文,利用插图来猜读,那么难度将大大降低。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每一幅画面,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课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让学生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式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了插图这个桥梁,学生很快就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大多数孩子也很快把课文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了,把原本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话语,达到阅读教学的初读要求。
  因此,让孩子充分利用插图走进课文,不但降低了初读课文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3.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表达
  文中的插图不仅是学好课文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语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教学第三册《秋天的图画》,我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由上到下,由远到近,观察从哪些地方看出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美景。学生看图后纷纷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他们说:“秋天的天空特别蓝、特别高,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往南飞,田野里的稻子熟了,金黄金黄的,高粱也熟了,火红火红的。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因为色彩鲜艳的彩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具体情境,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因此他们想说、爱说、敢说,有话可说,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想象和运用祖国语言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升他们的语感。   三、口说手写,提高表达能力
  1.应用插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所谓说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组织地用书面语言把插图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说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获得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2.应用插图,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幅幅精心配制的插图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在教完了课文后,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再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时候插图给学生们创设了一种情境,激发了他们的思维火花,在续写中,借用插图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熏陶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文教育应该是和美育、德育相统一的教育。插图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欣赏性和教育性也是十分突出的。通过对插图中美的感知、欣赏、体验,儿童会产生强烈的用语言表现美的形象、创作美的境界的意愿,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插图里道德美的判断,儿童可以形成善良诚实的品质、乐观开朗的情绪、坚韧顽强的意志。
  1.应用插图,实现美育功能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经常接触、观看文中的插图,特别是其中优秀的绘画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现,重在陶冶,靠学生主动去接受美的陶冶。插图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陶冶、审美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插图往往和课文从形式内容、意境上构成一种审美氛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如《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等插图就是这样。引导学生领悟画家独具匠心的高超的画艺,并由此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插图的美育功效。
  2.结合插图,实现德育功能
  课文插图还能较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情感。
  课文的插图中,有一部分插图是以名人的雕像、肖像或照片作为插图的。如《詹天佑》、《有的人》、《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文章。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在开始上课时就以插图里的詹天佑雕像作为导入口,提问学生他是谁,为什么被塑成雕像立在那里。然后抓住“杰出”和“爱国”两个词展开教学。学习完了课文,学生对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有了一定的感受,最后我让学生重新看着插图,面对雕像,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面对插图里张天佑的雕像,心里涌起的是对这位爱国工程师的爱戴和景仰,以及无意识中的渴望模仿,不知不觉中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插图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了它的德育功能。
  插图可以弥补文字表达功能的不足,这就使插图成为与文字系统相辅相成的重要信息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恰当挖掘课文插图的亮点,能使课文插图帮助说明课文文字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等的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陆娟娟 《提高插图使用功效的对策》(2011年8月)
  [3]施笑妹 《让课文插图“物尽所用”》 http://wenku.baidu.com/view/d8863dc55fbfc77da269b16e.html
  [4]楼蔚波 《让课文插图绽放在她最美的时候》http://wenku.baidu.com/view/5d34030979563c1ec5da7196.html?re=view
其他文献
由媒体按照自身的主体特征, 去“选择”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并且由于媒体的介入而形成广泛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的行为过程, 可以构成所谓“媒体事件”。(引用胡智锋《中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进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主
一、315高效课堂模式概念  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近年来推广使用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将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自主疏理和合作探究,教师讲解重点知识,课堂教学知识落实。由于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315教学方式  1.课前预习式  课前预习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让我们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科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这一优势,把平面教材化为立体的形象,把小课堂延伸到大舞台,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创新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高高在上的老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的交流权,知识的讲解权,学生有话不敢讲,有惑
【摘要】关于未来图书馆如何发展与演变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与热点,历来学界众多纷纭,莫衷一是。至于未来图书馆的特征学者亦多有论及,然大多局限于对未来图书馆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细节探究,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者却极为罕至。本文论述了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服务将是集知识性与环境性于一体。并介绍了未来图书馆的特征  【关键词】未来图书馆复合型服务特征  一、复合型
目的:观察痛经安丸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1)含量、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影响及相关性变化。探求该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
【摘要】大学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何让大学生爱上学习,快乐学习,长效学习,是高校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专注于发掘个体内在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培养其积极情绪习惯和能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得到广泛的情感支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长效的沉浸体验,提升其学习的内在动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外语教学乐学积极情绪沉浸体验  两千多年前的
【摘要】 阅读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拓宽知识,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培养创新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培养阅读的习惯。2、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3、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4、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阅读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拓宽知识,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阅读可以激发人内心的激情,激发人的创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1.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这两种修辞方式出现很多,由于它们本体都不出现,因此往往混淆不清,学生难于辨别掌握,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对这两种修辞方式如何辨析区分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试谈如下:  一、借喻与借代构成的基础不同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作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