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小学数学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导入新课,知识的系统总结,概念、定律、性质和法则的归纳,到运用数学基本理论去解答数学题目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01-01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學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A].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
  [2]秦艳艳.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多元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一卷[C].2016.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β(HIF-1β)亚单位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的表达,从而探讨HIF-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1.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
摘 要 一直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种受到广泛师生欢迎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效率往往会有明显的提高趋势。在乡镇的初中学校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思想品德;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99-01  小组合作学习模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实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其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在对比中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模式和表演中渗入故事情节的深刻道理,另外还有在整合中联系文本的共性表达等,从中选择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学情视角;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 高效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追求目标,而有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让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学好数学的科学方法,才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消除“高耗低效”教学问题的基本方式。本文将从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后练习方法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通过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世界各蔗区。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均有发生。该病发生流行快、为害严重。广西全州县调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