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语文学习的“三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u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一门生在作文中模仿《忆江南》词,写道:“读书苦,最苦是语文,阅读写作无趣味,作业试卷一大堆,能不厌语文?”因而,能不能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一点,如何将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复旦中学师生共同编写的语文校本教材《高中文化专题读本》,心头顿时犹如江面拂过了一阵轻风。这是上海市第一本由中学生参与编写的语文教材。打开读本,爱情作品、网络文学以及金庸和王朔的论战文章也赫然在目,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里的“不可能”,却在复旦中学变成了现实。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甚至还能走上讲台给同学讲课,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叫学生喜爱?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了一种新的文学境界,给他们更多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因为语文课变得“好玩”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就迷上了阅读,“生命会因阅读充满快感”。手捧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复旦中学的学生特别兴奋,他们喊出了“我的语文课我来做主”这样自豪的口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美国语言学家华特斯涅斯说:“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怎样让语文课魅力重现?趣味语文无疑为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往语文学习天堂的捷径。
  如出示一幅奇妙的对联: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教师此时可以提问:聪明的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如此奇妙的对联欣赏,如此有趣的打谜知识,如此新颖的成语积累,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又如引出“深山藏古寺”的典故:从前,有一位先生给四位画家出题作画,画题是“深山藏古寺”。姓赵的画家画了深山又画了古寺,结果画成了“深山和古寺”;姓钱的画家只画了深山,没有画古寺,结果画成了“深山无古寺”;姓孙的画家画了深山,并画了古寺的一角,这叫“深山露古寺”;只有姓李的画家通过认真审题经过冥思苦想,终于画了一幅符合题意的画:画面上有深山,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小溪边一个和尚在挑水,一条石阶路由溪边通往深山之中。李画家蠃了。教师适时提出:他赢在何处?难道这个有趣的典故给我们的启发仅仅是绘画技巧吗?他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难道对我们无启益吗?我敢说这位画家绝对也是一位写作的高手,它给读者留下的二度创作空间很悠远。
  语文学习充满了“趣味”,是一个真正的知、情、意、行一体化的过程。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的三维能动,我们涵泳到语文学习的“三趣”:
  第一层次为“入乎其内”的“情趣”。这种“情趣”由“对话”得来,现代阅读理论称之为“主体间性对话”。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文本聆听“虚位”的作者的心声,而同时似乎又有许多人类思想的精灵在跟你交谈,或帮你与作者对话,你的整个心灵的空间,进进出出的全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声音和意象。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对话过程。美籍学者叶维廉先生曾对此做过生动的描述:“打开一本书,接触一篇文,古代的、近代的,甚至异国的,都同时被打开,同时呈现在脑海里,在那里颤然欲语。一个声音从黑字白纸间跃出,向我们说话,其他的声音,或远远地回响,或细语提醒,或高声抗议,或由应和而向更广的空间伸张,或重叠而剧变,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在我们肉耳无法听见的演奏时,交汇成汹涌而绵密的音乐。”在这种“单相虚位间性对话”中,主体与神秘的心灵,与众多的思想情感的精灵交流,很富有情趣。
  第二层次是“沉乎其中”的“美趣”。这是一种沉醉之味。语文并非冷漠的知识介绍和概念推理,它本身是“热”的,它有血有肉,富含情感美、语言美、哲理美、科学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人间的一切爱和恨、美和丑,全都倒映在语文这“半亩方塘”里。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包含了对文中知识的把握,包含了智慧的提升,而且包含了美的体验和美的感受,实现了一种思想境界的升华,从而使学习主体沉浸于一种难以言喻的妙境中。你可能因某一细节而喷饭,也可能因某一句动情的话语而感伤;你可能因文中的内容而迷惘彷徨,也可能因文中的内容而激情奔放。当我们陶醉于一种情韵,进入了美的创造与欣赏的“颠狂”状态,就能达到听则“辩于味”,写则“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诗品》)的意境。
  第三层次也即语文学习趣味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出乎其外”的“智趣”。这是一种发展之味。数理化学习,尤其是数学、物理,学生明显感觉到是一种智力的运动,因而他们乐此不疲。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很有智力价值的,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主要手段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把广泛阅读作为智力发展的广阔背景和指路明灯。智趣的获得,主要在于迁移,在于举一反三;“智趣”获得的标志,在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在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应的语文任务。
  在“情趣”、“美趣”与“智趣”之中,最有生命力的是智趣。入乎其内之“情趣”,沉乎其中之“美趣”,仍只是限于一文一课的自娱自乐的自足之味,而能出乎其外,通过迁移而获得的外展的“智趣”,才能真正完全满足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是语文课的宗旨。
  中国的语文博大精深,中国的语文趣味横生。巧比妙喻可话愁绪万端,标点更改可传冷香热肠;咬文嚼字巧用曲解生妙趣,巧答妙对意味深长留佳话。成语、对联、典故、逸闻,无不充满了文化的趣味和思维的智慧;文本研习,活动体验,问题探讨,思维敲击,将给你带来全新的震撼。愿语文能如一缕和煦的清风,给你的一生带来阵阵惬意的涟漪,愿语文能够激起你读书的冲动,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的状态应该是自然有支持的。  关键词: 自然 支持 稳定    呼吸是人类运用呼吸器官维持生命的一种本能活动。说话时的呼吸是自然本能的运动,歌唱中的呼吸也是建立在这种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的。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每个歌唱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该把歌唱呼吸的掌握和运用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英国声乐理论家弗·凯尔塞曾说过:“只有知道怎样呼吸的人才能歌唱。”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呼吸
基层银行营业单位是银行经营的最前沿.是金融风险频发的场所,合规文化建设,基层银行是关键.文章认为目前基层银行在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
摘要: 幼儿园基本是女教师、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呵护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女性化,不利于孩子社会性别角色的划分。本文从日常教学活动、家长配合等入手,分析了怎样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关键词: 男孩子 男子气 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遇事不顺就爱哭鼻子的女性化男孩子不断增多,还经常有家长诉说男孩子比女孩子还娇气。男孩子应有的那种顽强、勇敢、豁达大度的阳刚
摘要: 进入高三阶段,语文基本上就是总复习了,一般的复习模式就是考试——阅卷——讲评,几乎整整一年就在这样的循环中迎接高考。作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师生都非常辛劳,且效果并不好。要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效率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从研究学生入手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复习 研究学生 提高效率    一般语文复习的模式就是考试——阅卷——讲评,学生要做大量的综
摘要: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更好地帮助人完成一项任务,这种情绪体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调动情绪、培养热情、引导阅读、鼓励发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语文、乐学语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兴趣 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任何一
摘要: 初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本文主要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探究式学习 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通过具体的文本体现的。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很多是经过时间淘洗积淀下来的人类文化精华,它历久弥新,如陈年佳酿,在彰显人文关怀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诗经》、《离骚》开始,越诸子散文、两汉文赋,历唐诗宋词,经明清小说,至现代文学,在这悠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自由乐园”,应是知识人文性和文化多元性的交相融合。语文教学的公开课更应是值得观摩学习的,可所谓的创新教学似乎又是“过而无度”。本文探讨语文教学公开课的奇怪现状,旨在还语文教学以真实面貌,以期散发多彩的人文和文化光彩。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公开课 误区及探析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实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新主体之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对文言文的欣赏与掌握应是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为白话文的词汇、成语、语法等现象与文言文存在极深的渊源,所以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  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