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壁画中的民间艺术元素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皮影似神仙,我身轻如燕,飘逸在云和雾里面,傲气贯山巅”,随性的旋律,精炼的歌词,这首周杰伦的歌曲《皮影戏》的灵感来源就是陕西皮影戏。皮影是一种用加工过的兽皮雕刻、着色、拼制而成以人物为主的剪影,通过艺术家在有灯光照耀的白色幕布后将其进行演绎,即所谓的皮影戏,别名灯影戏,是我国具有较为悠久历史的戏剧形式之一。在1500年前的古都长安,皮影在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观壁画的艺术风格和手法的滋养下产生,并盛行于唐宋,至今仍然在关中地区广泛流传,也正因如此这一历史悠久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与我国古代公共艺术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壁画之间也结下了很深的渊源。
  关键词:皮影;公共艺术;壁画;民间艺术
  一、公共艺术之中的壁画与陕西皮影
  皮影产生于西汉时期,历经多年的发展与沉淀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隗宝。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中认为:“中国皮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以其最盛。”[1]陕西皮影作为一门广泛流传在民间且历史悠远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其说陕西皮影是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风格而诞生,不如说陕西皮影是汲取我国古代公共艺术的手法与风格而诞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审美的认识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甚至走进人们的生活。壁画作为一种古老绘画门类已不单单是我们早期所认为的寺观石窟壁画,新的时代赋予了壁画新的定义,壁画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回归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公共艺术长河的孕育之中壁画与皮影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公共艺术作为壁画与皮影之间连接的纽带,更是使其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从公共艺术壁画之中探寻民间艺术陕西皮影之踪迹,揭开壁画与皮影之间的不解之缘。
  二、追溯陕西皮影中的壁画之缘
  2.1 陕西皮影独特的造型
  皮影戏中的人物角色、衣纹配饰、情景道具大多都是用家畜牛、羊、驴之皮得以加工处理后雕刻着色拼制而成,其造型制作多源于唐宋时期的寺庙壁画及古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之手法风格。其中从唐宋时期寺观壁画的造型表现上可以看出,陕西皮影汲取了唐宋寺觀壁画造型丰富、形象夸张、生动传神的人物特点━━由于佛教的传入使得总体造型带有西域特色,神灵形象多数极具想象力表情夸张,如: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壁画《降妖图》,神将怒目圆睁,眉毛上扬,手牵猴妖,身躬前行。神将造型生动,极具个性化特征。当然这一时期的寺观壁画也带有本土宗教道教的风格,人物造型也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宋代时期,寺观壁画人物造型也开始世俗化,如:山西开平高化寺大雄宝殿壁画中就有着诸多反应当时人民社会生活的场景。
  2.2 寺观壁画中陕西皮影用色之影:
  如果说陕西皮影在造型与风格上汲取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唐宋寺观壁画的诸多特点,那么其对于陕西皮影在用笔用线、点染着色上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唐宋寺观壁画用色以红、黄、绿、青、紫、黑、白的矿物颜料为主,绘画手法遒劲流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性。陕西皮影正是聚其精髓用色浑厚沉着,线条遒劲有力,创造出笔墨戏练,个性鲜明的皮影造型。如: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观耕图》,这是太子在迅游途中遇到农夫们辛苦劳作的一段情境。画面青与白相间,红与黑相间、黄与绿相间用色浓郁而内敛。
  2.3公共艺术之中的壁画与陕西皮影:
  汉代画像石是指在石面上雕凿刻画平面图形的石刻艺术,多用于祠堂、墓室也刻于石碑石阙、门楣等建材之上。所谓画像砖就是一种采用模印、彩绘或雕刻的技艺绘出图样的建筑用砖。汉画像石、画像砖大都用于建筑装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叙事性,更具历史研究价值。但从现代艺术角度来看,汉画像石、画像砖更多是在为公共空间服务,其艺术形式的表达更是与壁画有着密切的联系。陕西皮影的发展离不开汉画像的浸染,汉画像石中的戏曲元素更是对陕西皮影戏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陕西皮影中我们或多或少能够看到汉画像乐舞形象,东汉博毅《舞赋》中对舞人的妆面有“红颜哗其扬华”,“眉连绢以增绕”,“动朱唇纡淸扬”等记述,[2]《盐铁论·散不足》中记录了舞乐伎的服饰色彩:“玄黄杂青,五色绣衣。”[3由此可见]陕西皮影人物面敷粉颊施朱唇涂丹眉上墨以及影人用彩五色都是借鉴于此。
  三、陕西皮影的诞生与回归
  陕西皮影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剧本的设置、演出的技巧、影偶的造型和配色都与我国古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唐宋寺院壁画有着紧密的联系,皮影的诞生不仅是我国古代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也承载着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髓推动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这门集绘画、雕刻、表演多种艺术于一身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诞生时就注定了其艺术性的回归。将陕西皮影元素回归于现代壁画之中,将这门渐渐被人们忘却的民间艺术以除皮影戏表演形式之外的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展现是壁画应肩负的责任。同样的故事性、同样的艺术感染力,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皮影和壁画都在用其强烈的艺术语言诉说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我们每个艺术学子的责任,发掘壁画中的陕西皮影元素,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于现代壁画之中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语言、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才能让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走进现代人民的生活,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推向世界艺术发展的长河。
  参考文献
  [1]顾颉刚《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M].四川人民出版社
  [2]博毅《舞赋》全汉赋评注。龚克昌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3]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其他文献
摘要:首先本书开头这样评价田苏菲的人生:一颗好心,满脑糊涂。她活泼纯净,稀里糊涂地投身了革命;她不怕羞,纯粹的理直气壮大大方方,在革命队伍里活的真切;她对待爱情热烈执着,对英俊清高的理想主义者的欧阳萸强势出击;她不求实惠,奋不顾身踩那个不爱自己的人的影子,放弃了原本可以被呵护的一生;她从不始乱终弃,文革时期也以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物质,精神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终其一生不离不弃,这就是田苏菲形象所凝结的
期刊
摘要: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为保护美国历史而实施了联邦历史勘察计划。该计划勘察联邦、州和地方档案;调查美国印刷品库存;收集手稿;勘察教堂档案。历史勘察计划不仅在保护原始资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为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新政;罗斯福总统;联邦历史勘察计划  中图分类号:K705 文献标识码:A  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实施了联邦历史勘察计划,通过勘察项目的开展,搜集整理并
期刊
摘要:曲线透视在文艺复兴时期已被一些油画家所知,并运用于自己的画面中。如法国画家让·富凯的作品《皇帝查理四世到达圣丹尼斯教堂》,但他并没有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只是把画面中的地砖呈现出大致曲线的样子。且没有合理的运用曲线透视对于空间表达的可能性,而埃舍尔在透视领域的创新之一即理念:“曲线透视的表现更贴近于人们的视觉感受,也更能体现空间的真实。”  关键词:传统透视;曲线透视;变革;三维空间;二维平面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美术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想象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处于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但是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绘画就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和鼓励,还要通过学生的图画,来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然后从其兴趣入手,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让小学生的素质得
期刊
摘要:想象力的有效表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舞蹈的艺术价值,还能让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在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提升了全方位的体验感。为了更好的提高舞蹈表演水平,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专业技巧,并有针对性的将想象力表达更好的运用在肢体语言上,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传递能力,以体现舞蹈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本文针对舞蹈表演的想象力传递进行分析,探求表达想象力的方法。  关键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占有很大比重,也是学生反映数学知识学习的难点所在。培养学生数学函数解题思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针对目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多元化函数解题思维。本文首先分析高中数学函数多元化解题思路培养意义,然后提出有效的培养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启发。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方程;解题方法;多元化思
期刊
摘要:词典的使用者是词典编纂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汉语学习词典的研究缺乏从学习者视角对词典的理论总结和思考。为进一步了解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词典的使用状况,进而为此类词典的编纂提供读者需求方面的信息,此研究对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词典使用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其结果分析表明了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词典使用的种类、目的、困难所在及这一读者群对其所使用的汉语学习词典在内容、功
期刊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兴趣现状的研究是响应国家重视教育的号召,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率,来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力量。本研究的重心在于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状,并提出有效提高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策略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为建立一个平等
期刊
摘要: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Кому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1863-1877)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著名诗人Н.А.涅克拉索夫(1821-1878)晚年的心血结晶。作为“真正的语言大师”和革命民主主义文学的领头人,涅克拉索夫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文学先辈们重视和使用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一生致力于用人民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描写人民的生活,体现人民的意志,抒发人们的情感。在
期刊
摘要: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对于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人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提出立案监督机制存在法律规定不完善、监督力量不足和监督滞后等问题。其次,分析机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获取不完整、不准确和滞后导致的监督信息匮乏。最后,以有效获取案件信息为切入点提出完善案件信息登记制度、借助证据视图整合证据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息交互平台等完善监督机制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