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上海经济转型的新视野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历史的转轨中,上海的经济运行将会有哪些重大变化?作为我国的一座特大型城市,上海肩负着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历史重任。上海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需要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我们又该如何解读上海的未来发展?带着对于上海未来经济走向和发展路径的求知,记者走进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这是一间宽敞的会客室,靠墙立着一排高大的橱柜,上面放着书,还有新出版的杂志。一会,“中心”副主任周振华面带笑容地走进会客室,我们在一张长长的条桌两旁坐了下来。
  桌上的茶水,飘着清香;窗外,有轻微的车鸣声传来,那是我们这座城市行进中的脉动声。
  记者眼里的周主任,随和,儒雅,才思敏捷,谈锋甚健,显然是位学者型领导。我们的采访直奔主题。面对记者的提问,周主任就2006年上海经济运行出现的变化侃侃而谈。他的话,一下拉大了我们的视野。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听周主任描述上海经济的转型,我们在感受着春天的上海,感受着正在转型之中的上海经济的发力点。
  


  
  2007年上海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2006年全国投资高速增长,
  但上海投资增长低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
  这种经济发展的新的趋势不会逆转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铺陈“十一五”壮丽画卷的重要一年。对于上海来说,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是因为,2006年上海的经济运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相比,第一次出现了不“同向”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向不同步的,不同步主要表现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速度比全国慢2个百分点。90年代的发展基本上也是同向不同步,无论是经济运行模式,还是推动经济运行的力量,基本上差不多,只是在速度上比全国快了2个百分点。但是,2006年的上海经济运行却出现了与全国经济发展不同向的变化。现在,全国投资高速增长,包括引进外资和房地产价格都呈现这个态势,较高的投资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与此同时,上海的投资增长却开始下降,低于其GDP增长速度。
  上海的经济发展,由以前大规模投资推动的高增长,到投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到目前的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变化是相当明显的。投资增长由高到低的变化,对上海的经济运行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吗?经过对新的经济现象和新趋势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上海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型期,突出的表现是增长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尽管前段时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处于交织状况。但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比较猛。从2007年1、2月的投资情况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高于制造业,意味着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增长动力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由财富、要素、投资驱动,向提升创造、提高效益和创新驱动转变,这样的转变虽然还没有占主导地位,但发展势头在逐步增强。另外,还表现为从高物耗转向低物耗,从投资推动逐步转向消费拉动。这些变化在2007年还将进一步被强化。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从上海经济运行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形成。这种现象不会逆转,它是一种趋势。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原因的。从上海经济发展看,现在确实也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20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头几年,上海15年来的两位数经济增长,基本上是靠大规模投资、土地开发和土地置换、工业项目开发和利用、引进外资、新建投资,以及新上马的项目等方式支撑的。其实,大规模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是令人有疑问的,特别是现在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经济秩序越来越趋向规范化,大规模投资资金的来源受到了影响。在原来的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利用了开发开放的先发效应,但是现在各种资金的运用、银行信贷和土地的使用越来越规范,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已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商务成本不断趋于上升,用地控制越来越严格,上海利用外资的门槛随之提高,特别是制造业中大规模生产加工的工厂,上海已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如果继续通过外部资金来支撑,发展空间将会受阻。
  国家现在制定的约束性指标如降低能耗,资源和环境制约等因素,也不允许继续依靠粗放型方式推动上海经济发展。因此,上海的经济增长方式,确实是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产业结构转型是上海经济增长的关键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向城市间的竞争。国际大城市在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增长速度有所降低是很正常的现象
  “十一五”时期,上海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在如此一个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上海的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发展机遇。
  首先,整个中国经济处于持续高增长时期,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进的进程,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势必会产生许多相应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特别是中央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如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整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旺盛,对上海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上海的服务业不仅要为自身的生产服务,也要为周边区域和全国服务。比如,全国其他地区的开发对上海的成套设备有大量需求,给上海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再比如,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接受国际产业转移,这个地区遂成为世界加工厂和加工基地,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服务需求。上海本身具备对外服务的能力,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如技术服务、咨询、中介和现代物流等服务。周边城市的经济高增长,对上海的拉动作用势必会越来越强劲,这有利于上海经济的转型。
  其次,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兴起,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的服务外包,给上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海有较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是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这对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型同样也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我国的服务业将会有更大的开放度,包括金融业的开放度。而在开放过程中,上海具有区位优势,它的发展基础和在全国的中心地位,使得它最能从全国进一步的开放中获得收益,获得市场。越来越多的跨国服务公司将进入上海。
  再次,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合作也给上海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机会。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网络的贯通,上海、江苏和浙江,甚至更远的地方如安徽、江西和福建,彼此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对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具有很大的推动力,为上海发挥在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作用和城市间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服务功能的辐 射范围和影响将远远超出上海本身。
  最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增加了上海在全球的知名度。包括整个上海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都会进一步得到改善,这对上海的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2007年,上海经济进一步增长,但GDP增长速度的高低意义并不大,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因为,谁都不愿看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而出现经济衰退,因此在世博会之前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从国际经验看,国际大城市在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增长速度的降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当然不能降低得太多太快,否则会带来经济的衰退和城市功能的衰退。如果城市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适当的增长速度降低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上海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路径,我们也进行过反思。总的说来,对中央战略决策要进行深刻领会,比如中央对上海提出的“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战略,是中央站在全球竞争高度来制定的国家战略。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变为城市间的竞争。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竞争力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强弱对比,而现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到处延伸,很多进出口贸易可能是加工贸易,是跨国公司间的内部贸易,不只是代表了国家的自身力量。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是重要的网络节点,所以国家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城市的竞争力。在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若干国际性大都市承担全球竞争作用,中央将上海推到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发挥上海连接国内和国外的重要作用,以体现国家的竞争力,这是带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上海要参与全球竞争,近的要将韩国首尔作为参照,远的要将伦敦和巴黎作为参照,这样才能体现出国家的竞争力。上海在经济转型中,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科学地发展。具体些说,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时,要认真实现“四个率先”,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不管是GDP增长,还是本身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海都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其中,促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转型。
  
  上海要将眼光投放于流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功能
  
  上海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吸收大量资源后就将其沉淀,而是要在今后的资源流动过程中对其进行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使配置功能更加突出
  对于上海的未来发展,我们作过一些分析,可能在这样几个方面上海将会表现得比较突出。第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具体表现为商品交易量的增长。这不仅包括上海市民的消费,还有大量外来消费的流入与流动。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人口流动性很强,包括越来越多的境外劳动力进入上海,消费需求很大。第二,随着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高收入群体越来越大,他们的消费有相当部分是高端消费。第三,上海的经济流动性强,经济流量规模大,包括人流量、货流量、资金流量、信息流量等。上海的航空港、深水港是枢纽港,近两年上海货运量迅速增长,带来了大量货流量,充分体现了上海的交通枢纽作用。上海又是全国的资金运转中心,有大量的资金流,包括银行统一拆借、外汇、证券、期货、黄金和钻石交易。此外,上海也是信息源头,信息高度集聚。上海作为一个全球网络节点城市,所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在大规模的流量中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吸收了大量资源后就将它们沉淀,而是要在今后的资源流动过程中,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信息、服务、技术和资金要素,使上海的配置功能更加突出。同时,上海不仅要为自身配置资源,而且还要为全国配置资源,要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增加其附加值。第四,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也会作出一些新的调整。长期以来,上海6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高度集聚,高度密集。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将6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如摊饼式向外扩展,会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郊区的二元结构。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过程看,大都是向多中心结构发展的。所谓多中心的概念是,在郊区另建新城,并用轨道交通将其与中心城区连接起来。在这些新城中有较完善的产业结构,有制造业和服务业配套。
  上海与周边地区、与全球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这与上海的经济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是有内在联系的。上海的经济发展要以服务经济为主,势必要与其他城市合作。这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单纯竞争的关系。合作不仅是政府层面上的合作,还有环境、交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上海必须面向长三角地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在与其他城市、其他地区的合作上,寻求新的增长点与谋求自身发展相结合,而不应该关起门来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咨询研究机构,面临上海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中心”提供的研究成果,自然要贴近现实、城市的发展和领导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对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战略研究。就短期来说,首先,“中心”通过对改革开放形势的分析,通过对上海经济运行的特征、变化,以及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然后作出预测。其次,“中心”每年出一本发展报告,对当年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深入分析。再次,“中心”与外部力量相结合,组织社会上一些知名专家进行联合研究,对一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中心”与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合作,举办主题论坛,结合上海经济社会运行的特点,对某些问题,如公共政策管理和服务方式,以及上海的长远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又见央行加息。这是继2004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央行加息。仔细分析加息因素:CPI指数走高、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等一系列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是直接的导火索。同时,关注国际证券市场的人也都不会忘记,近期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波引发美股大跌,从而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产生蝴蝶效应。  近阶段几次重大金融政策的出台,都与房地产市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此次加息对房地产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房地產市场又将怎
期刊
菲律宾:2007年玉米缺口180万吨  据菲律宾饲料工业协会估计,2007年菲律宾玉米缺口180万吨。一些饲料公司说,最近批准进口40万吨玉米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菲律宾饲料工业协会执行副总裁匹克说,该项估计基于今年家畜和家禽业对玉米需求增长3.2%,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菲律宾黄玉米总产今年计划达到388万吨,扣除15%的收获损失,仅剩330万吨,而饲料工业需要约511万吨,缺口180万吨。   
期刊
一、宁镇扬地区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分析  近日,江苏省提出了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已经纳入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中。这是江苏首次将宁镇扬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整体板块提出,也是江苏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布局。“宁镇扬经济板块”是指南京、镇江、扬州构成的三角地带。“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重要背景:  1. 三地之间的交通条件的改善 过去因长江的阻隔而形不成板块概念,如今,由于四座长江大
期刊
2007年1季度,上海市外资、外贸、外经工作运行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    吸收外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7年1—3月,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909个,吸收合同外资31.74亿美元;实到外资超过20亿美元,同比增长2%。截止3月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5456家,吸收合同外资1177.08亿美元。  主要特点:一是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跨国公司核心功能进一步向上海集中。2007
期刊
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贸易经济的另一极,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若干“纠纷”和“争端”,且呈日益扩大化趋势。当下,许多外贸企业将寻求解决“纠纷”的目光转向仲裁裁决,体现了一种仲裁的“意识觉醒”;当觉醒的“仲裁意识”为大多数企业接受之时,我国的仲裁机构任重而道远,做大做强品牌尤成当务之急。    主持人:这些年来,我国外贸如江河奔腾,发展很快,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外贸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
期刊
曾几何时,洋品牌走上了被人顶礼膜拜的神坛。可是,当一些著名的洋品牌陷入了“质量门”事件,神圣的光环黯然失色,露出了并不光明的麒麟皮下的马脚,金刚不败之身的神话随之破灭。人们不禁要问,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诚然,消费者值得深思。中国的监管部门和约束力度难道就不应该向国际社会看齐?  近来,洋品牌屡陷“质量门”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章,从上海、浙江到厦门,从阿玛尼到香奈尔,再到航运大牌马士基……从2006年末
期刊
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结果:2007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预测8588元/平方米,同比增幅6.1%,上涨幅度高于2006年。该研究认为,2007年上海五个环线中,除中外环和郊环外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跌,其他三个环线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将会上涨:内环内为17929元/平方米,同比增0.6%;内中环为11879元/平方米,同比增2.5%;中外环为7916元/平方米,同比降1.8%;外郊环为6538元/
期刊
法国马恩河谷省隶属巴黎大区,面积245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为法国第八大省。马恩河谷省素有巴黎门户之称,拥有便利的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依靠奥利机场(法国第二大国际机场)和多条高速公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达的交通系统,生机勃勃的产业结构使其成为法国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该省主要优势产业包括食品加工、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环保科技、能源冶金等领域。2005年,法国政府批准在该省设立3个国家级创
期刊
悠悠岁月,我们似乎被人引领着,循着长满青苔的小路,一路走去,“吱呀”一声,推开了一扇古老的石库门……  上海是一座老牌商业城市,一砖一瓦刻印着对外贸易的痕迹。当内地的居民还不太清楚洋人的模样时,上海却已开始和外国人做起了买卖。  解放后,上海依然是国家重要的进出口城市。在这座城市,在钢筋水泥的掩蔽下,我们依然能找到一些岁月留下的痕迹。  3月的一天,我们来到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采访老业务员汪广华。
期刊
中国从上世纪末以来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工厂”,在世界产业链中,表明了中国的OEM/ODM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代工王国。但为了中国供应商长远的生存以及经营价值的创造,以便摆脱低毛利的代工生产宿命,必然要往“微笑曲线”(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形成了一个“U”字型曲线)的两端移动。往左移动,强化研究发展,开发知识产权;往右移动,则走向品牌营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