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比较阅读活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会采用比较的方法阅读一些作品,以此弄清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异同。但是,对于如何进行比较,他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因此,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比较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并让他们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文本。接下来,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文本间横向比较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和鉴别,能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作品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开展比较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先向学生介绍横向比较的方法。所谓横向比较,一般是指针对某一个题材,选择不同作者的作品進行比较阅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快速领会作品的境界和内涵。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不同作者写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让他们同时了解多部作品,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完了《阿Q正传》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比较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比较《阿Q正传》和《变形记》,让学生探究它们的异同。一些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变形记》和《阿Q》都对“异化”进行了揭示。但是两部作品的呈现方式又是不同的。在《阿Q正传》中,作者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人的异化进行描述;而在《变形记》中,作者则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对人的异化进行了描述。
  二、文本间纵向比较
  和横向比较不同,纵向比较更加侧重于比较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主题往往相同或相似,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所写。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及文化。所以,在开展比较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同一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纵向比较阅读。
  例如,在讲完《劝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劝学》和《师说》,探究它们的异同。一些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劝学》和《师说》都是谈学习,但是两篇文章的风格大不相同。《劝学》是战国时期的论说文,是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观点的。全文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其他部分几乎都用了比喻,深入浅出,容易读懂。《师说》是唐代的一篇议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骈散结合,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文本内部比较
  教师在开展比较阅读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比较,紧紧围绕着教材内容开展活动,这样往往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祝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比较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祥林嫂前后的变化。有的学生发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变化。一开始,她“脸色青黄”,但精力是充沛的,两颊是红的,她的穿着反映出旺盛的生命力,也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明净,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后来,她在生活的重压下,“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后来,“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沦为乞丐的她一无所有,饥寒交迫,穷困潦倒,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很多学生也发现了祥林嫂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她的思想,她自始至终都被封建思想所束缚,是愚昧的。这种思想侵害了祥林嫂,让想救祥林嫂的正直有觉悟的“我”也无能为力。
  总之,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开展比较阅读活动,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技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微课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愈发成熟,其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微课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够让英语教学内容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眼前,也能将碎片化的英语词汇浓缩于短短的微视频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的压力。文章围绕微课的应用,探讨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以微课促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直以来,微课短而精的特点都让繁琐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随之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定会给写作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任务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到同一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工具用
期刊
前陆军少将、集团军军长沈三山,愁肠百结地蹲在地上。   那个最大的西红柿红了,早上还是趣青一团,象新枪烤蓝似的绿得发黑。中午便象被人猛击一掌,变得惨白。下午就露出了缕缕网络般的红晕,天还未黑,便火烧云似地红成一片了。   沈三山曾希望它一直长下去,直至成为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人见过的西红柿王。   然而现在,它开始红了。红了的西红柿不会再长大。   腰痛得厉害。那里嵌着一块同瘦肉颜色差不多的日
期刊
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多的同时,仍有一些国家和民众相信甚至采取群体免疫作为抗疫策略。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群体免疫原本是用于疫苗接种的一个概念,用群体免疫作为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既不科学也不道德,并重申疫情防控没有捷径。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o-called “herd immunity” to stem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期刊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有籍的选择问题,二是主题的设计问题,三是活动的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有的教师会对文本中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饮食习惯等内容大讲特讲,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脱离了阅读本身,导致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精准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考点,也是同学们在文言文复习备考中的难点。经过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基本上都知道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即“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也了解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即“留”“替”“删”“补”“调”“变”。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不能准确翻译,失分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大家要找到失分的原因,提高得分率。下面,笔者就以《书姜次生印章前》(
期刊
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如何教人思考,不仅是哲学家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以自身为中心,从教材出发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陈旧,还会导致学生懒于思考,不爱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诱思探究”理论应运而生。它从诱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人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观
期刊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一职,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记叙了自己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奇特风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下面,笔者就紧扣一个“醉”字来解读文章。  一、身醉  柳宗元的幼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均有所见闻和感受,他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三十
期刊
《荆轲刺秦王》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义士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整篇作品的开头、经过及结尾均是围绕“荆轲刺秦”这一事件展开的。为了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作者从语气、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对荆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同时还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以太子丹衬托荆轲  秦将王翦率大军至燕南境,太子丹惶恐不安,赶紧找到自己的幕僚荆轲商议对策。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态度全然
期刊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它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笔者就谈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一直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师完全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讲解,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教师把教学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被动地接收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