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荆轲刺秦王》中的衬托艺术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轲刺秦王》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义士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整篇作品的开头、经过及结尾均是围绕“荆轲刺秦”这一事件展开的。为了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作者从语气、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对荆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同时还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以太子丹衬托荆轲
  秦将王翦率大军至燕南境,太子丹惶恐不安,赶紧找到自己的幕僚荆轲商议对策。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态度全然不同。太子丹是“不忍”,而荆轲则是私下里找到樊於期,向他说明原因,让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首级。太子丹明明知道,欲成大事就必须要有牺牲,事到临头却优柔寡断,而荆轲则是利用了樊於期的复仇心理和报恩心理,让他舍弃自己的性命来增加计划成功的筹码,谋略过人。在确定了完整的计划之后,荆轲又作了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包括准备燕督亢地图、打造见血封喉的利器、挑选副手等。荆轲原本打算等自己的搭档到来之后再启程前往燕国。不料太子丹见他久久不动身,心中竟然生出猜忌。“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从太子丹的话中,我们不难听出,他对荆轲已经渐渐失去耐心,甚至怀疑他想要反悔,因此才当面发难。面对太子丹的质疑,荆轲当即大怒:“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军,太子丹坐立不安,如芒刺在背,沉不住气,直接在荆轲面前发作,荆轲不堪太子丹的诘责,立即辞别,启程前往秦国。从太子丹与荆轲的数次交锋中,我们不难看出太子丹虽委荆轲以重任,但内心并不完全信任他,遇到大事心浮气躁,有失君主风度。作者以太子丹的多疑来衬托荆轲的忠勇,以他的惊慌失措来衬托荆轲的临危不惧。
  二、以秦武阳衬托荆轲
  在“刺秦”这项任务中,荆轲是主力,秦武阳从旁辅助。按照预定计划,秦武阳先献图,当地图完全展开之后,荆轲立即持匕行刺秦王。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当秦武陽随荆轲一起进入大殿,面对秦国君臣,尤其是面对秦王时,一向英勇无畏的他却“色变振恐”,以至引起秦国众臣的怀疑。在这样的情况下,荆轲依然十分镇定。“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武阳原本是燕国有名的勇士,“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十二岁便敢杀人的秦武阳在面对秦国众臣、面对秦王时心生怯意,畏惧不前;相比之下,荆轲就镇定勇敢得多。他先是坦然自若地走上前,以一番言辞替秦武阳解围,以消除秦国君臣的戒心,稳定住局面,然后又亲自取过秦武阳手中的地图,登上丹墀,直至秦王面前,将地图徐徐展开,最后手持利刃刺向秦王。在描写秦武阳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在前文极力渲染他的勇武过人,与后文他的临阵退缩形成鲜明的对比。秦武阳有“勇武之名”,却无“勇武之实”,而荆轲无“勇武之名”却能行“勇武之事”。
  三、以秦国君臣衬托荆轲
  在秦宫的大殿上,荆轲突然发难,秦王大惊失色,绕柱而逃,一时间失去了应对的能力,大殿之上的群臣也惊慌失措。“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这句话虽短,却充分体现了荆轲之勇猛、秦王之惊恐、秦国众臣之无能,一个小人物却能使秦国君臣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面对勇悍过人的荆轲,手无寸铁的秦国众臣只能徒手与荆轲进行缠斗,直到秦王将长剑负于背上,拔出长剑,击伤荆轲。“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身受重伤之后,荆轲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将匕首抛出,意欲击杀秦王,不料匕首却刺进了殿柱之中。“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身受重伤的荆轲自知计划失败,自己一番筹划终究成空,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可他并无惧色,反而箕踞而坐,笑骂秦王,剖陈自己的心迹。秦王命左右近前,斩杀荆轲,荆轲死去之后,“秦王目眩良久”。秦王的无措、群臣的无状,更显出荆轲的英勇。
  一篇《荆轲刺秦王》不过千余字,却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荆轲无疑是其中最鲜明的一个,他智勇过人,忠肝义胆,不惧牺牲,努力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析研究,感受史家笔法的精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其他文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一阵枪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雪团像松鼠似的,从那棵被月光照成银白色的桦树上滚落下来。短筒枪贴着树身,吐出火光,子弹打在墙上,
期刊
很多人都想减肥,想增肌,但却不知道每天到底该吃多少、吃什么。英国营养学家给出专业建议,告诉节食者们每天吃多少才既不会长胖,又健康营养。  For decades, diet gurus have advised slimmers to simply 'eat less' but while that mantra seems easy, it turns out that it's harder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微课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愈发成熟,其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微课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够让英语教学内容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眼前,也能将碎片化的英语词汇浓缩于短短的微视频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的压力。文章围绕微课的应用,探讨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以微课促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直以来,微课短而精的特点都让繁琐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随之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定会给写作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任务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到同一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工具用
期刊
前陆军少将、集团军军长沈三山,愁肠百结地蹲在地上。   那个最大的西红柿红了,早上还是趣青一团,象新枪烤蓝似的绿得发黑。中午便象被人猛击一掌,变得惨白。下午就露出了缕缕网络般的红晕,天还未黑,便火烧云似地红成一片了。   沈三山曾希望它一直长下去,直至成为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人见过的西红柿王。   然而现在,它开始红了。红了的西红柿不会再长大。   腰痛得厉害。那里嵌着一块同瘦肉颜色差不多的日
期刊
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多的同时,仍有一些国家和民众相信甚至采取群体免疫作为抗疫策略。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群体免疫原本是用于疫苗接种的一个概念,用群体免疫作为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既不科学也不道德,并重申疫情防控没有捷径。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o-called “herd immunity” to stem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期刊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有籍的选择问题,二是主题的设计问题,三是活动的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有的教师会对文本中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饮食习惯等内容大讲特讲,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脱离了阅读本身,导致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精准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考点,也是同学们在文言文复习备考中的难点。经过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基本上都知道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即“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也了解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即“留”“替”“删”“补”“调”“变”。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不能准确翻译,失分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大家要找到失分的原因,提高得分率。下面,笔者就以《书姜次生印章前》(
期刊
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如何教人思考,不仅是哲学家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以自身为中心,从教材出发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陈旧,还会导致学生懒于思考,不爱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诱思探究”理论应运而生。它从诱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人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观
期刊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一职,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记叙了自己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奇特风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下面,笔者就紧扣一个“醉”字来解读文章。  一、身醉  柳宗元的幼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均有所见闻和感受,他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