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品德视角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严于律己的人生准则、文明正义的社会准则。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已成为体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理念,善抓时机,巧用事例,并用良好师德,融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关键词:体育品德;中学;体育教学
  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之一,它指的是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方面,高中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加强体育品德的养成,已成为体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体育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一)养成积极进取的品德,树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今社会,部分学生缺少奋斗精神、抗挫能力差。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可以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如球类竞赛可以培养学生不服输、不怕输、勇敢顽强的精神;跑步可以培养学生坚持就是胜利、永不放弃、挑战自我的精神。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不仅因为其娱乐性,也因为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养成遵守规则的品德,树严于律己的人生准则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守规则,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社会素养。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在长辈们的宠溺下长大,不喜欢被管束,对遵守规则的认识有所欠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体育运动可以通过项目规则培养学生认识守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学会严于律己,学会正确对待胜负,形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如在足球、篮球等运动中通过对合理冲撞动作、犯规动作、危险动作等的认识和判罚,让学生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树文明正义的社会准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关心社会的发展,从小培养文明、正义和社会责任感。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集体荣誉感,有一股催人向上之力。如我国的女排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人们迎难而上,对各行各业都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
  二、体育教学现状及原因剖析
  (一)对体育的本质认识不足,教学过程重技能学习而忽视品德养成
  体育的本质是健身育人。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技战术、动作要领等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在育人这块,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教育,导致个别学生虽有健康的体魄,但品德的养成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体育的本质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更新理念,认为培养学生品德是政治教师或班主任的责任,与自己无关。
  (二)教师被安全意识绑架,教学管理忽视纪律性
  上体育课时,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小意外,如跑步时扭伤脚、打球时撞到鼻子导致流鼻血等。家长与社会的一些误解,给学校与体育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部分教师上课时,集队检查人数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一节课下来,有一半的学生运动量不足,这样的课虽然安全,但学生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和动作质量没有得到保障,会给学生带来“体育运动就是随随便便怎样弄都行”的错觉。这样的课不仅不能让学生喜欢,不能引导学生运动健身,更不可能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等体育品德。
  三、在教学中渗透体育品德养成的策略
  (一)更新理念,挖掘体育品德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利用体育项目渗透品德教育,是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在每学期每周每节课的教学计划中,教师都要在梳理学习内容时挖掘其体育品德内涵,在动作技能学习中渗透品德的养成。如通过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精神;在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服从裁判、相互尊重、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的品质及正确的胜负观;通过田径类运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敢顽强、自尊自信的意志品质;通过体操类运动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谦虚好学、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通过水上或冰雪类运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尊自信的品德;通过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培养学生沉着冷静、自强自信的品质。
  (二)善抓时机,随时点亮品德之灯
  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是需要不断深化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抓住讲解、总结点评时机渗透
  教师可以在每项活动开始讲解动作技能时,告诉学生此活动可培养哪些品德,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运动中养成品德。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在总结学生动作技能完成的质量时点评一下学生的品德养成情况,引起学生对品德养成的关注。如在“五步拳”教学中,教学生行抱拳礼时渗透学生尊重对手、尊重道德行为规范的意识,学习拳术内容时再渗透沉着冷静、勇敢果断、自强自信的精神,结束总结时,可以提问学生:当你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你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正确化解。
  2. 抓住世界体育大赛之机渗透
  在奥运会举行期间上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渗透足球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世界杯女排大赛期间渗透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三)巧用事例,树立体育品德榜样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学习具体的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如果典型来自于同学,这样的榜样力量更是难以估量。每一次的体育活动中,都會有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好的事例要及时在班中宣传。如表扬主动帮忙收拾器材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表扬跑步时咬紧牙关不掉队的学生挑战自我、积极进取的精神;表扬主动作示范的学生敢于展现自我风貌的勇气;表扬排球比赛时配合默契的学生良好合作的精神;表扬足球比赛时遵守裁判判决的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精神等等。教师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榜样,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品德体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养成体育品德。
  (四)良好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教师的师德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养成。体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师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在学校举行的教工篮球比赛中,体育教师精湛的技术无疑是比赛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但教师在比赛中对裁判判决的服从、与同伴的合作、对对手的尊重、对规则的遵守和对胜负的态度等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认真、示范动作时的规范、纠正学生动作时的耐心和学生对抗赛时判决的公正等等,都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影响。体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作好表率,不断提高个人的品德,成为学生德行修炼和素质增强的楷模。
  总之,体育活动基于学生的意愿,能满足其愉悦、优胜、自我价值的情感需要,更容易对活动蕴含的品德产生共鸣和认同。体育教师应树立新的知识观,重视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并将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文化道德氛围。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现了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在家庭教育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受到家庭风格的影响,进而影响品行的形成。文章阐述了家风建设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家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风;运用新媒体促进家风建设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家风建设;家庭教育;建设意义;建设措施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文化道德氛围。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8月23日对我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525例
女性收入提高10%,就少干2分钟家务收入高的女性做家务就稍少一些,其配偶会勇敢地把这个缺口补上。在任何一个小家庭里,家务活大部分都要落到一方身上。最近,美国一项关于家务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是由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决定的.而在其智力因素中“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
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喜欢数学课堂,更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基辅自由自在地闲逛,沿途拍下好玩的人和景物,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在学校课堂上实行,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合作。家长讲坛作为德育教育的新形式,为学生带来了更丰富的德育内容。文章结合家长讲坛的基本涵义、重要性以及开展现状和原因分析,提出家长讲坛培养学生德育的具体途径,以拓宽德育教育路径,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关键词:家长讲坛;德育教育;家校合作  具备良好的德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后简称DPN,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达90%.本病起病隐匿,可在糖尿病症状出现之前就表现临床症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全新的课程标准逐渐体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师的重点探讨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