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引诱试验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有效防控果蝇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降低防控成本,探索一种性价比高、引诱力强且使用方便的果蝇诱剂。通过室内和室外生物测试对原料、增效成分和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25%果汁制品、25%蛋白液、5%~10%白米醋、50%水和0.1%吡虫啉配制的诱剂对果蝇诱杀效果最好,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关键词 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引诱试验
  中图分类号 S 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6-01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6.038
  Formulation Screening of Attractants and Field Trapping Test for Drosophila
  ZHOU  Zhen-biao1,GU Xiao-hong2,MA  Jiao3 et al
  (1.Crop Pest Forecast and Control Center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Guangdong 510500;2.Guangzhou Zhongkun Biotechnology Co.,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530;3.Kaiyua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Kaiyuan,Yunnan 6616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fruit flies,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control cost,a cost-effective,attractive and easy-to-use Drosophila attractant was explored.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raw materials,synergistic ingredients and formulas were performed through indoor and outdoor biological tes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5% fruit juice products,25% protein solution,5%-10% white rice vinegar,50% water and 0.1% imidacloprid were the best attractants for trapping fruit flies,and it could be used for large-scal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Drosophila;Attractant;Formulation screening;Trapping test
  基金項目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020223004);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2017-L151)。
  作者简介 周振标(1977—),男,广东江门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通信作者,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收稿日期 2020-03-03;修回日期 2020-04-02
  
  果蝇是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昆虫的统称,其成虫体型较小,繁殖能力强,分布广泛[1]。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当前危害严重的蛀果害虫[2],可危害樱桃、杨梅、蓝莓等60多种水果[3]。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取食偏好具有差异性,黑腹果蝇大多以落果、烂果或发酵食品为生,产卵于果实表面及缝隙,而斑翅果蝇除取食受损伤的水果和落地果外,还可将卵直接产于即将成熟或成熟的新鲜软皮水果[4-5],因此斑翅果蝇更具有危害性。果蝇不仅能使水果腐烂,还能作为植物病原体的载体,传播灰腐病和褐腐病等[6]。果蝇成虫危害隐蔽性强,其产卵孔在肉眼下难以发现,危害高峰期又处于果实即将成熟或成熟期,使用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还易造成水果品质降低、害虫抗药性和“3R”等一系列问题[7],因此急需寻找绿色环保且经济有效的果蝇成虫诱杀技术。
  国内外报道的果蝇食物诱剂主要有苹果醋[8]、糖醋液[9]、酵母和糖水混合物[10]等,均对果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但使用时需要人工配制,难以保证每批的引诱效果,因此探索适合标准化生产的高效引诱剂迫在眉睫。研究表明糖和蛋白等成分对果蝇有引诱效果,是因为果蝇需要摄取大量的糖和蛋白才能顺利完成繁殖发育[11],以及醋、酵母是对果
  蝇引诱有增效效果的成分[12]。笔者以市场上比较常见且价格实惠的成品醋和糖浆,以及自制的蛋白和发酵果汁制品为基础材料,筛选经济有效的原料、增效添加物和配方,分别进行室内和田间诱捕比较试验,旨在开发一款性价比高、引诱力强且使用方便的果蝇诱剂,运用于果蝇的田间监测及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诱剂成分。不同种类的醋为市场上常见原料且价格实惠的成品,分别为白米醋和苹果醋(佛山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陈醋(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白醋和香醋(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柠檬醋(广州市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加工的蛋白和果汁制品(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糖浆(广西鑫财投资有限公司)。   1.1.2 供试昆虫。供试杨梅果蝇采至广州从化区杨梅坑,室内饲养繁殖10代。
  1.1.3 试验地点。
  田间试验地点设在广州市从化区杨梅坑和黄龙带牌坊的杨梅果园进行,果园管理水平相似,株行距5 m×5 m,杨梅果蝇发生较重。室内试验在无其他气味污染且光照均衡的实验室进行。
  1.1.4 诱捕器。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果蝇专用诱捕器。
  1.1.5 诱剂配制。果蝇诱剂配制方法:诱剂A为蛋白液用清水稀释2倍,诱剂B为蛋白液与糖浆等量混合后用清水稀釋2倍,诱剂C为发酵果汁用清水稀释2倍,诱剂D和诱剂E为市售2种果蝇诱饵,以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按照1 L诱剂加入1 mg吡虫啉原药。果蝇诱剂配方配制方法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诱剂对杨梅果蝇的室内引诱效果。
  在室内无其他气味污染且光照均衡的室内进行,提前15 min将100只果蝇接入30 cm×30 cm×70 cm的昆虫网笼适应环境,然后放入诱剂,3 h后记录培养皿中果蝇数量,每种诱剂重复6次。无选择试验:每次每笼只提供一种诱剂,用脱脂棉沾取2 mL诱剂于培养皿,放置于网笼中间,测试各处理诱剂对果蝇的引诱力差异。选择试验:每次每笼放置各处理诱剂1个,用脱脂棉沾取2 mL诱剂放于培养皿中,每隔30 min转换四角的方向减少误差,测试果蝇对各诱剂的偏好性。
  1.2.2 不同诱剂对杨梅果蝇的室外引诱效果。
  2019年5月在从化区杨梅坑和黄龙带牌坊的杨梅果园进行,每个诱捕器相隔5 m以上,用棉花粘取50 mL诱剂放于诱捕器中,2 d后检查诱捕效果,重复6次。
  1.3 试验数据 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及SPSS 17.0软件进行Tukey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原料诱剂对果蝇的引诱效果无选择试验
  由图1可知,特制果汁诱剂C对果蝇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原料诱剂,其次是诱剂A和B,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蛋白制品中添加糖浆成分对引诱果蝇不具备增效效果,诱剂D和诱剂E 2种市售果蝇诱饵效果较差(F=33.375,P<0.001)。
  2.2 果蝇对不同原料诱剂的选择试验
  利用昆虫试验笼进行试验,分析果蝇对几种诱剂的选择偏好性。由表2可知,试验组1中选择诱剂A和诱剂B的果蝇显著高于诱剂D和空白对照(F=20.38,P<0.001),诱剂A和诱剂B无显著差异;试验组2中选择诱剂C的果蝇显著高于其他诱剂(F=83.535,P<0.001),诱剂A和诱剂B无显著差异;试验组3中选择诱剂C的果蝇显著高于其他诱剂(F=56.235,P<0.001),其次是诱剂B。因此,引诱力较强的原料诱剂为诱剂C,其次是诱剂A和诱剂B。
  2.3 不同原料诱剂对果蝇的室外引诱效果
  为了验证室内试验的结果,2018年5月在从化杨梅果园进行室外引诱效果试验。由表3可知,2个试验地点诱剂C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他诱剂(F=14.342,P=0.02<0.05;F=9.568,P=0.03<0.05),这与室内试验结果相似。而诱剂B在室外对果蝇诱捕量未高于诱剂D和诱剂E,这可能是由于蛋白和糖的黏性强且味道不易于散开导致引诱效果不佳。室外试验进一步表明诱剂C为引诱力最好的基础原料,此原料为果汁发酵品,性价比高,适合果蝇诱剂开发。
  2.4 果蝇对不同醋品的选择试验
  研究表明混合诱剂中添加醋具有增效效果[11]。对市面上销售的6种醋品进行筛选,由图2可知,白米醋和柠檬醋诱捕的果蝇显著高于其他醋品(F=84.637,P<0.001),其次是苹果醋和陈醋。综合考虑,选择引诱效果好、性价比高的白米醋作为诱剂增效成分进行配方试验。
  2.5 不同诱剂配方对果蝇的引诱效果
  2018年5月在从化杨梅坑和黄龙带牌坊2个杨梅果园,对不同配方诱剂进行引诱效果对比试验。由表4可知,在2个果园试验中诱剂G和诱剂H对果蝇的诱捕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诱剂(F=28.724,P<0.001;F= 42.561,P<0.001),而诱剂G和诱剂H对果蝇引诱量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推荐果蝇诱剂配方为25%果汁制品,25%蛋白液,5%~10%白米醋,50%水和0.1%吡虫啉。
  3 结论与讨论
  果蝇危害期处于樱桃、蓝莓、杨梅等浆果类水果即将成熟或成熟期,不宜直接喷施农药,因此从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方面考虑,利用成虫诱杀技术可对果蝇实现持续控制,具有性价比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田间果蝇防治研究发现,果蝇对糖醋制品[2],以及樱桃、香蕉、蓝莓、杨梅等水果的相关制剂具有明显的趋性[5]。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
  过加工制成果汁制品和蛋白液,并筛选引诱力强的原料、增
  效添加物与市场上销售的果蝇诱剂进行对比试验,并通过混合配制增强诱剂的诱捕力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果汁制品、蛋白液和白米醋,以及添加低毒无刺激气味的农药所制成的果蝇
  诱剂对果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该试验结果表明,果汁制品对果蝇的引诱力比糖醋、蛋白等制品更强,这可能由于果汁包含更加丰富的吸引成分;不同醋品中白米醋和柠檬醋对果蝇具有更好的引诱力;配方试验表明25%果汁制品、25%蛋白液、5%~10%白米醋、50%水和0.1%吡虫啉的果蝇诱剂,对果蝇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此配方诱剂引诱力强、性价比高,适合工厂化生产,使用方便,可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建议在水果转色开始悬挂诱瓶,根据田间虫情适当增减挂瓶数,1 hm2使用150~300个,15 d左右更换一次食诱剂,直至水果采摘结束。另外,生产上应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集和处理落果,减少虫口基数。   參考文献
  [1] 聂传朋.果蝇的生活史及其人工饲养[J].生物学通报,2002,37(2):21.
  [2] 高欢欢,王咏梅,蒋锡龙,等.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对醋酸耐受性的比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8,50(3):83-86.
  [3] 孙鹏,廖太林,袁克,等.水果害虫——斑翅果蝇[J].植物检疫,2011,25(6):45-47.
  [4] 张开春,闫国华,郭晓军,等.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研究现状[J].果树学报,2014,31(4):717-721.
  [5] 蔡普默,向候君,仪传冬,等.斑翅果蝇危害健康水果机理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9(2):295-301.
  [6] CINI A,LORIATTI C,ANFORA G.A review of the invasion of Drosophila suzukii in Europe and a draft research agenda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J].Bull Insectol,2012,65(1):149-160.
  [7] 蔡普默,李萍,谢冬生,等.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7,54(5):705-715.
  [8] CHA D H,ADAMS T,ROGG H,et al.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fermentation volatiles from wine and vinegar that mediate attraction of spotted wing drosophila,Drosophila suzukii[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12,38(11):1419-1431.
  [9] 陈昌东,陈文勇,况桂云,等.糖醋液诱捕樱桃果蝇试验[J].湖北植保,2018(2):11-13.
  [10] HAMBY K A,BECHER P G.Current knowledg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Drosophila suzukii and microbes,and their potential utility for pest management[J].Journal of pest science,2016,89(3):621-630.
  [11] CAI P M,YI C D,ZHANG Q W,et al.Evaluation of protein bait manufactured from brewery yeast waste for controlling Drosophila suzukii (Diptera:Drosophilidae)[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19,112(1):226-235.
  [12] KNIGHT A L,BASOALTO E,YEE W,et al.Adding yeasts with sugar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insecticide classes to manage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Diptera: Drosophilidae) in cherry[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6,72(8):1482-1490.
其他文献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文化的迁移,这种迁移对于翻译有多方面的影响.
利用EXCEL函数中的IF函数实现对荷斯坦牛20个体型线性性状(包括体高、胸宽、体深、腰强度、尻角度、尻宽、蹄角度、蹄踵深度、骨质地、后肢侧视、后肢后视、乳房深度、中央悬
[目的]对"特医食品"黑木耳桑葚魔芋代餐粉及该产品的主要原料黑木耳粉、桑葚果粉、魔芋精粉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4种样品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比较其活
针对农村红薯淀粉废水COD和氨氮含量高、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通过试验寻找一种能够处理红薯淀粉废水并适用于食品加工行业的高效絮凝剂。结果表明,当一级絮凝池中废水pH调节为9
简述了安徽草莓生产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设施草莓实现提质增效栽培的必要性。结合全省各地设施草莓生产实际,详细分析了安徽设施草莓产业存在的主要产业技术问题。同时,综合近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在一直接受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个理
【摘要】 本文拟探讨特殊儿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构建实施体系。通过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证研究,形成发展路径,夯实医教结合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探索医教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充分论述通过完善入学评估机制,优化康复与特教师资队伍,实施“医教结合”特色课程,并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和促进多学科有效整合渗透,各施所长;架构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的桥梁。从而阐述特殊儿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工作模式具备理论与实践基础
1973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183;哈肯首次提出了“踟同学”的概念,并将它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科学——“协同合作之学”,强调协同学是“一门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
以单叶刺槐母本(A1-1)及8个叶形产生明显变异的半同胞子代无性系(A2-1、A15-1、C23-1、B24-3、A8-4、C9-2、A21-1、A16-1)为材料,调查统计各无性系的虫害指数,并测定各无性系
[目的]探明环境紫外线-B(UV-B)辐射强度对东北地区主要树种蒙古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速率和主要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蒙古栎的定向培育和大气环境质量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