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思品教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各地区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
  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工教材
  尊重教材,关键在于尊重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为实现教学目标所组织的基本观点、主要教学资源。教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上扮演主要的角色,要超越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按照有利于学生理解感悟的原则对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整合、删减;特别要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当地或校本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充实、更新。
   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一内容时,教材中的诸如“四大发明”的例子显然为学生所熟知,教师若直接使用,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知识信息,在“四大发明”之外又例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孙子兵法、中药的奇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影响、中国服饰文化、茶文化、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等,并结合一定的图片、文字。在教学中,经过教师的讲述,学生自主发言,课堂精彩纷呈。
  二、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的疑点,找出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理出对话的连接点,设计好对话的思路
  例如“社会生活需要规则”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规则的意义和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据此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思路: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它们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吗?我们应如何自觉地遵守规则?
  这样的设计思路,既联系了学生的实际,能够挖掘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能围绕本课重难点,有效开展教学。
  三、及时拓宽信息渠道,兼收并蓄,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中选取有课程意义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强烈、敏锐的教学资源开发意识,做教学资源开发的有心人,积极拓宽教学资源的开发渠道,多留意报纸、杂志、网络、电影、电视节目等,并从中收集大量极富教学价值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汶川地震实施教学;在学习“法律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一课,可结合百度侵权案进行解读;在讲授“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时,可运用相声《五官争功》;在讲授“社会生活中充满竞争”时,可以运用刘翔亚运会夺金视频材料;在讲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可采用郭明义事迹新闻材料等。
  这些材料生动、直观,极富教育价值,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有利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四、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灵活开发教材
  教师平时多接近学生,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发展需要、现有的理论知识水平、能力基础、思想状况和关心的社会热点,及认知上、心理上和思想上的障碍,找出学生成长需要与教材原理的结合点。
  例如在复习“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教师可运用2008年广东升学考试的两幅漫画《家教》《救救孩子》,并提问:(1)漫画一和漫画二分别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对解决上述问题,你有什么好主意?
  这样就使复习课不囿于重复教授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认识也有较大的提升,既符合毕业班学生的认识水平,也结合了社会热点,同时使学生对升学考试试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教材要注意的事项
  1.注意教学资源的新颖性
  案例的时代性要强,体现一个“新”字。尽量采用近期发生的热点焦點案例和内容新颖的素材。这样才能更接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和讨论,教学的实效性也更好。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以新颖的案例作为教育契机,也可拓展延伸,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在2011年讲授“艰苦奋斗”一课时使用1998年抗洪的图片和人物事迹,则明显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
  2.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案例进行深加工简洁化处理
  有的案例涉及的人物、地点、时间、情节很复杂,如果面面俱到,势必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如以视频形式呈现的案例,可使用相关软件(如格式工厂Format Factory)编辑处理。
  总之,开发和利用教材是一件迫切而复杂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中,相对论的教育价值主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上,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现代科学素养,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想。教科版在相对论内容的编写方面独具匠心,密集安排的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日益普及,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打造高效课堂,多媒体必不可少;用好多媒体,让初中历史“少教多学”。  一、让教师们都能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  1.学校要通过考核机制让教师愿意用多媒体  心动决定行动。在多媒体出现之初,由于好奇,每位教师都迫不及待地要尝试一下,但是好奇心的保鲜期是短暂的。如何保持和强化教师对多媒体的热情,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可以因势利导,修改制定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我县部分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农村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看眼前,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定的规划,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理想的回答是“不知道“,抱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给大学生们学习、娱乐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为此,笔者从网络文化的特点入手,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加以分析,并探
歌曲可以表达人的情感体验。在英语课堂上,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就是师生之间沟通、分享美的感受的最好媒介。许多英文歌曲动听的旋律和生动的内容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悟。  一、听说训练  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主要是以学生听教材为主。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听一遍以懂大意,再听一遍做书上练习,最后教师讲评、校对答案。这样一堂课还未结束,学生就感到枯燥
合成了一种席夫碱(N-苯基苯甲亚胺),利用循环伏安法对这种席夫碱溶液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pH对这种席夫碱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席夫
当今是素质教育时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几点做
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师文化,自然合作文化所营造的自然、开放、动态的环境能够使教师对职业产生归属感、依恋感和信赖感,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本文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不仅可以减轻初中学生巨大的高考压力,还可以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提供很大的帮助.而在新一代的课程实施标准中对于探究性的学习策略的实施又有着特殊的要求,以下是主要的介绍.  一、探究能力的含义和特点  1.探究能力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
考虑了在海底有一定延伸的单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其海底延伸终端被一层与含水层性质不同的淤泥层所覆盖.前人给出了该系统忽略淤泥层的弹性储水情况下的解析解.本文给出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