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的逐步提高,独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确保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和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基本保证;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确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创新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党建工作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党的后备力量。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创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为党的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1.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基本保证。
要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数量,我们必须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积极分子队伍,从而为发展合格党员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心和保证,也是发展合格党员的基础和前提[1]。
1.1新生入学初的入党启蒙教育制度。
大一新生虽然基本接受共青团的教育,但是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并不全面。因此,高校一定要抓住新生入学的大好时机,对大学生开展入党前的教育引导,建立新生入党前的教育培训制度,从而保证做到早引导、早培养、早教育。我校就已经启用此培训制度,在每年的入学教育阶段,安排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专题讲座,开设《在红旗下成长》选修课,组织工作在一线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就怎样明确入党条件和入党程序、如何自觉端正入党动机、如何书写入党文书、党的事业与青年关注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2010年,我院有76.96%的新生积极报名参加本次培训,从而达到了更好地引导、教育新入学的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目的。
1.2建立新生宿舍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制度。
从高年级选拔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新生宿舍助理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对广大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一种锻炼与再考核。在宿舍负责制中,明确规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宿舍的第一责任人,其工作职责包括带动宿舍同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关心、帮助贫困同学;协助班委共同做好班级工作,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等等[2]。
1.3健全督促、检查及激励制度。
学院党委及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向培养人询问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及其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有关活动的情况,听取培养人提出的培养意见。各级党组织应定期检查各党支部的工作、学习情况,对各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考评。对民主生活会内容丰富、表现优秀的党支部,对成绩突出的培养人要给予表彰,并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规定,把思想端正,学习刻苦认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1]。
1.4建立团组织推优审批制度。
党组织发展党员细则明确规定:28周岁以下的共青团员必须经过团组织推优才能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组织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工作,将有利于在团员中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团员的上进心;也将有助于党支部对推荐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和考察,使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5建立科学的群众监督机制和信息交流渠道。
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在反思中不断取得进步,这是新时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鲜明特征。因此,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必须实行民主测评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交流系统。通过与群众的广泛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充分发挥党支部与学生间的联系纽带作用[3]。
1.6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制度。
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的管理其实就是对发展党员制度运行流程的管理,应加强前后培养环节的衔接,量化入党积极分子前后变化的表现[4]。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方面,由学校统筹指导、学院具体管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纵向上由所属的党支部负责培养,在横向上则可以通过学生理论社团组织来进行管理。这样既可做到统一管理,又可做到不脱离党支部的培养[5]。
2.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体系。
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教育培养的形式和方法,重在实践中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让其真正从思想上入党[6]。
2.1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的制度化。
2.1.1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在培训考察过程中至少参加一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
2.1.2规定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对象班结业后,必须参加新生宿舍助理辅导员工作,经工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加入党组织。
2.1.3规定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面,要始终坚持突出实践性,通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宿舍负责制度强化广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使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
2.2拓展社会资源,加强积极分子实践教育的创新性。
在充分发挥校内优势的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新生党员和广大积极分子走进企业、深入农村、走向社会进行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走访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让他们切身体会和学习在不同岗位上爱岗敬业、带头模范、求实奉献、服务群众的新时期共产党员精神[7]。
2.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的时代性。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要突出时代性。首先,工作在一线的党务同志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关注时事,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通过对要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带动其身边的同学努力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正确引领校园文化的方向。其次,要利用好网络载体,积极发挥网络教育的正面引导效应,形成良性、健康、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8]。
总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也是高校党员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宗旨,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内容。认真探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党的事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淑华.新时期大学生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01,(5):48-49.
[2]庞有祝,李晓凤,李晓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模式,中国林业教育,2009,9,(27),5:34-37.
[3]朱春晓和张峰.学习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初探[J].党建研究,2010,4:100-101.
[4]吕炜.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管理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156.
项目基金: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061。
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党建工作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党的后备力量。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创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为党的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1.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基本保证。
要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数量,我们必须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积极分子队伍,从而为发展合格党员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心和保证,也是发展合格党员的基础和前提[1]。
1.1新生入学初的入党启蒙教育制度。
大一新生虽然基本接受共青团的教育,但是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并不全面。因此,高校一定要抓住新生入学的大好时机,对大学生开展入党前的教育引导,建立新生入党前的教育培训制度,从而保证做到早引导、早培养、早教育。我校就已经启用此培训制度,在每年的入学教育阶段,安排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专题讲座,开设《在红旗下成长》选修课,组织工作在一线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就怎样明确入党条件和入党程序、如何自觉端正入党动机、如何书写入党文书、党的事业与青年关注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2010年,我院有76.96%的新生积极报名参加本次培训,从而达到了更好地引导、教育新入学的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目的。
1.2建立新生宿舍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制度。
从高年级选拔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新生宿舍助理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对广大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一种锻炼与再考核。在宿舍负责制中,明确规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宿舍的第一责任人,其工作职责包括带动宿舍同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关心、帮助贫困同学;协助班委共同做好班级工作,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等等[2]。
1.3健全督促、检查及激励制度。
学院党委及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向培养人询问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及其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有关活动的情况,听取培养人提出的培养意见。各级党组织应定期检查各党支部的工作、学习情况,对各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考评。对民主生活会内容丰富、表现优秀的党支部,对成绩突出的培养人要给予表彰,并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规定,把思想端正,学习刻苦认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1]。
1.4建立团组织推优审批制度。
党组织发展党员细则明确规定:28周岁以下的共青团员必须经过团组织推优才能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组织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工作,将有利于在团员中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团员的上进心;也将有助于党支部对推荐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和考察,使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5建立科学的群众监督机制和信息交流渠道。
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在反思中不断取得进步,这是新时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鲜明特征。因此,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必须实行民主测评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交流系统。通过与群众的广泛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充分发挥党支部与学生间的联系纽带作用[3]。
1.6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制度。
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的管理其实就是对发展党员制度运行流程的管理,应加强前后培养环节的衔接,量化入党积极分子前后变化的表现[4]。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方面,由学校统筹指导、学院具体管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纵向上由所属的党支部负责培养,在横向上则可以通过学生理论社团组织来进行管理。这样既可做到统一管理,又可做到不脱离党支部的培养[5]。
2.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体系。
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教育培养的形式和方法,重在实践中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让其真正从思想上入党[6]。
2.1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的制度化。
2.1.1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在培训考察过程中至少参加一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
2.1.2规定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对象班结业后,必须参加新生宿舍助理辅导员工作,经工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加入党组织。
2.1.3规定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面,要始终坚持突出实践性,通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宿舍负责制度强化广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使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
2.2拓展社会资源,加强积极分子实践教育的创新性。
在充分发挥校内优势的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新生党员和广大积极分子走进企业、深入农村、走向社会进行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走访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让他们切身体会和学习在不同岗位上爱岗敬业、带头模范、求实奉献、服务群众的新时期共产党员精神[7]。
2.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的时代性。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要突出时代性。首先,工作在一线的党务同志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关注时事,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通过对要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带动其身边的同学努力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正确引领校园文化的方向。其次,要利用好网络载体,积极发挥网络教育的正面引导效应,形成良性、健康、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8]。
总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也是高校党员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宗旨,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内容。认真探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党的事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淑华.新时期大学生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01,(5):48-49.
[2]庞有祝,李晓凤,李晓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模式,中国林业教育,2009,9,(27),5:34-37.
[3]朱春晓和张峰.学习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初探[J].党建研究,2010,4:100-101.
[4]吕炜.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管理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156.
项目基金: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061。
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