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自主造血”策略浅探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中专院校招生并轨后,乡村中小学极少补员吸收“新鲜血液”,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明显“断层”。其间,随着生源的骤减,年轻、优秀教师不断选调进城,乡村学校专业结构明显打乱,教师不断转岗成“通才”。2003年开始实施新课改,当时难度可想而知:一是教师难以驾驭新教材,“我不会教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理念亟待更新。二是教师“怕训”,训多又无所用,更怕“掏腰包”。三是教师感觉工作条件差,任务重,责任大,而地位虚荣,工资虚高,职业幸福感明显降低。但课改说来就来,一直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乡村中小学,如何增强教师“造血”功能, 促进个体“自主更新”?近四年来,我们采取有效的校本研训策略,“训、研、思、践”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师新课程适应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抽签上课、上比较课,扭转学习态度
  
  面对新课程,乡村教师对新理念很难认同,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而视野和思维方式与新课程要求很不相适应,知识匮乏,体现在讲解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讲法,而枯燥无味的“说教式”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教师缺乏主动适应性。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根据“小学教师打通关”的要求,我们首先采取“抽签上课”的策略,即:点将定人,抽签临时决定年级、学科及内容,独立准备1小时,再上课。用以检测教师综合素质,让教师暴露“弱势”,教育教师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采取“上比较课”的策略:①,集体听几名普通教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②,集体听一名普通教师和一名乡村“名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③,集体听某个教师上课和观摩同一教学内容的名师授课录像,帮助教师寻找差距,进而激起教师的斗志,转“示弱”为“内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新教学比武,学践结合,理论有效联系实践
  
  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渴望优质培训,但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同时对培训未能很好落实,教师谈“训”色变,但又无奈、苦恼。
  我们将理论学习与教学比武较好地结合起来。对教学比武进行了以下三种组织形式的探讨:一是创新教学比武。在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教法、新学习方式等基础上,为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这种比武既是摒弃,又是传承。二是片段教学竞赛。选取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15至20分钟的教学,展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水平。三是教学风格展示。在教学艺术培训完成后,为检测培训成果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以上比武,以培训学习为前提,以比武展示为成果检测手段,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比武不会被架空而流于形式。
  
  三、专题研讨,面向实际,吸引教师参与教研
  
  以前,学科教研组内开展最传统的活动是“听评型”教研,即听一节公开课、优质课,大家评一评、说一说,未深入反思,发言者寥寥无几。教研活动逐渐被常规教学检查所替代。同时,学校开展最传统的活动是教学比武,评出个一、二、三等奖,最后是“我好,你好,他也好”。因此,教师失去了参与教研的激情和兴趣。
  为此,我们通过调研征询,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和新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整理,建立教研主题“资源库”,从中选取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对有价值的“经验与方法”进一步推介推广:一是专题讲座;二是示范观摩;三是研究讨论;四是专家引领;五是分校推广;六是课题研究。对“困惑与问题”,根据学科的不同,选取一定的教学专题组织研讨:一是搜集主题资料,开始自我探究;二是组织集中研讨,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名师名课观摩,从中深刻感悟;四是安排集体备课,形成典型课例;五是邀请专家引领,提升认识层面;六是成立课题小组,形成科研成果。对教师形成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提升与推广,是对教师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问题”为载体的专题研讨,启导教师去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启示,诱发教师教学机智,促进教学相长
  
  我们将搜集到的30多个典型案例分为:人本理念、享受教育、语言艺术、赏识教育、教育机智、班主任艺术、课堂常见现象的处置等7类,进行案例剖析,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充分讨论,以此诱发教师的教学机智,启迪教育智慧,进而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们采取了三种形式:(1)研讨式:一是出示优秀课例;二是自主学习课例;三是交流学习成果;四是自主内化反思;五是主持人点评反思。(2)提问式:一是出示案例情境;二是提出研讨问题;三是教师各抒己见;四是点出执教教师做法;五是主持人点评反思;六是评选“教育能手”。(3)介绍式:一是教师介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特例场景或突发问题情境;二是提出研讨问题;三是同伴互助研讨交流案例;四是由介绍教师点出自己当时的做法;五是介绍人主持共同反思;六是评选“教育能手”。
  这三种案例启示,在角色转换方面,实现了教师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案例内容选择上,反映了由“彼”及“己”的内容更迭;在研讨形式上,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案例启示,针对新课改实施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符合教师需要,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实现了教研创新;同时,构建了交流合作平台,锻炼了教研能力,促进了同伴互助,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
  
  五、成果展示,表彰宣传,鼓励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搭建作品展示平台。一是组织每年一届的优秀论文等评比,以《铎山教研》为载体,将优秀作品刊出。二是择优出版《教师手记》,内容主要荟萃教师成果论文、优秀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生活日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的教学风格等方面的作品。三是搭建推荐发表桥梁,将教师的成果作品,通过网络发送邮件、报刊杂志社投寄、参加评比和论坛等方式,择优推荐发表、获奖,使教师的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交流,扩大影响面。
  搭建表彰宣传平台。建立获奖教师喜报张贴、校园广播宣传、师生互相颁奖、媒体采访报道等机制。教师在外参加竞赛等活动,获奖结果一出来,学校里已贴出了喜报,红领巾广播站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播送。第二天教师回来一踏入校门,早有学生代表手执红花恭候,迎接“英雄”凯旋,令教师激动不已。中心校每年“九·十”节都组织了不同岗位的优秀教师表彰活动。并开辟宣传橱窗展览,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对教师进行表彰、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潜在的热情和感动。
  通过“成果展示”,教师逐渐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写作,爱实践的良好职业习惯。同时,通过表彰宣传、媒体报道等,宣传“名师”,宣传学校,促进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了解教育,了解教师,促进学校和教师赢得社会尊重。
  
  六、调整视角,摆正心态,充分享受教育乐趣
  
  “教师首先应是教育的享受者,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我们的做法是:
  利用典型案例,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摆正心态。如:《老太太的忧与乐》告诉我们,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同理启示:我们不能只盯着学生的背影(缺点和错误)自烦自燥,而要走向前去,看到学生的自信、微笑、成长(闪光点和良好心态)而欣慰。又如案例《关注》:美国人关注的是孩子学会了什么;中国人关注的是孩子还有什么没学会。从中折射出两国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以此深刻剖析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产生的教育行为、语言、心态、方法和结果,启示教师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跳出来,更新理念,学会欣赏,转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方式,发展学生素质和个性。
  在学校里,教师享受学校生活。在研训活动中,教师每次活动后均有不同的收获,从中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中,享受“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比武中,享受竞争的快感;在成长平台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们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享受教育行为规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开展“教育分享”活动。组织教育一“得”、教育有“悔”交流,分享成功,分享失败。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教师的教育观念、心态和行为有了积极改变。以前经常听到教师叹息:“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班没有一个好学生”……现在,埋怨学生的少了,主动反思的多了;体罚学生的少了,赏识学生的多了;课堂上“板着脸”的少了,微笑的多了;教师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换位思考的多了。
  我们还采取“循环授课”“教育叙事”“教学日记”“ QQ群聊”等策略。
  通过实施有效的研训策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实现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支基本合格的乡村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四年来教师发表和获奖的省级以上论文有22篇;培养了教学新骨干,有6位教师在省、地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出现了学科竞赛金牌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希望杯”1金7银31铜,全国初中数理化奥赛一二三等奖有7人。现在,全镇有省级骨干教师2名,地市级骨干教师4名,县市级骨干教师14名。
  (责任编辑:胡惠明)
其他文献
羔羊腹泻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羔羊长势,严重者导致羔羊大批量死亡.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和规律性,临床防治难度较大.做好认识此病致病因,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着至关
郑板桥在家书里说:“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在小村,村民不太咽碎米饼,喝的多是糊汤。有时我想,郑板桥信中所说的糊涂粥,一定就是老家的
Microsoft Agent以强大的交互功能、鲜明的人性特点、优美的操作界面和简便统一的编程方法,对传统人机交互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既可以被加入到普通应用程序中供本地系统使
针对一类不允许出现超调的工艺参数,提出了采用动态BP网络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以实验电炉为对象,用工控机对其炉温进行控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BP网络进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