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5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唤起学生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悬念,激發求知欲,唤起创新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生学习新课时,教师如果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问题悬念,则能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笔者给出多项式X2-1,提问:多项式X2-1怎样分解因式呢?很多学生说这个多项式没有公因式,不能分解。这时笔者指出:“其实这个多项式是可以分解因式的,而且并不难。”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竞相发言,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而探索的开始也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跨出了第一步。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发现法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论证,从而形成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腰相等”作为认知基础,课前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模型,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两腰重合折叠,然后发现三个新结论:1. 折痕两旁的两个三角形重合“即三角形全等”;2. 两底角相等;3. 折痕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又是顶角的平分线,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然后利用结论3引出辅助线的不同做法,再用结论1作为证明思路证明性质定理,这一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展了学生想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想象,去探索,会产生课本中无法包罗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结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校、抽象、概括、分析、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证明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不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乎这一问题对解题者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解决这一问题对解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做学生创新精神的欣赏者。教师有责任发现学生的闪亮点,点燃学生自信、自强的火花。对学生一件与众不同的小创见,对一次活动的新创意,新折射出的创新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关注、给予欣赏。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精编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适当编设一些趣题、变式题、开放性试题等,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如在教学“有理数混合运算”之后,笔者给出了四个数:±2和±3,要求用加、减、乘、除及乘方这五种运算符号(可用其中的几种)及括号,把它们连成一个算式,并进行计算,其中所给的四个数字允许重复使用,但步骤不要太繁。问题一出,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很快就编出以下算式:1. - 32 23-22 (-3)3;2. (-2)3÷23-(-3)3÷(-2)2;3. 32×(-2)3 22÷(-3)3……通过让学生的编题训练,不仅发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技能,学会了创新。
  四、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论指出: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即学习数学的目的全在于实践。数学教学给学生不仅是知识,重要还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利润、电话费、电费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加强范例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以致用。如教学轴对称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后,就书上的探究题型进行改编:现在让同学们负责一个工程,在一条河的同侧有两个村庄甲和乙,现在要在河边建一个水电站向甲、乙两村引水,为使造价最低,修水管道最短,水电站应建在何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提高了数学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既要继承,又要改进,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和挖掘创新教育模式中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新河县寻寨中心校 051730)
其他文献
人和动物的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维持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拮抗病源菌、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调节免疫、合成营养成分等。当微生态失调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02交换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目前土壤呼吸的野外观测已经从基于样地尺度的实验观测转向土
张隽先同李可染一样,侧重于表现山川的险峻雄伟、鬼斧神工的一面  《百年巨匠·李可染》开机仪式与“京铁烟云”李可染系列作品展《书法篇》开幕式去年底同时在北京画院举行。亲耳聆听可染夫人邹佩珠的深情演说,对可染更是推崇备至。李可染曾拜师齐白石,潜心十年,取得真经,终成一代大师。李可染一生除了留下许多艺术瑰宝,也育人无数。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身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李可染在武汉举办过一届“山水画高级研习
摘要: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设置的特色栏目“资料分析”,不仅可以充实教材内容,拓展知识领域,而且能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利用好“资料分析”,不仅可以逐步提升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资料分析;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50  新课程的
在新中国影视界与艺术界,  祖绍先是值得一书的。  在新中国影视界与艺术界,有一位人物,是值得一书的。  文革中有一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曾经轰动全国,他参与创作;文革后其创作的作品与郭沫若、启功、赵朴初等艺术大师作品同堂展出;为五百余部电影、电视剧、电视片题写片名并作美术设计……  他,就是中国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广电总局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祖绍先。  按照祖绍先自己的话说,他这一生做
本试验以厚荚相思茎段、叶片和瘤状物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上述外植体进行培养,建立了相思树高效再生系统,比较了再生系统中瘤状物与正常苗的若干生理生化差异,并用根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