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改变了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但是在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中,“发展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思维品质”始终是一个不老的话题。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合作学习的实施谈一些个人策略,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关键词:探究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新课改推行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已经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了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核心的“心灵养育”模式。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引领下实施合作学习,能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其中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角度也会给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亮点。下面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1.构建小组是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途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最好由性别、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守纪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4至6人组成,便于组员之间不但可以在知识学习上,而且可以在情感上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同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使其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比如可把成绩优异、能力强的学生与那些成绩不够稳定、性格内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这样后者可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让全班学生主动接近他们,增加他们交往的频率,协调小组间和谐的关系。
  2.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使每个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如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布置有的成员作记录,有的成员画图,有的成员准备发言,有的负责检查等。为确保每位学生的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在不同的活动中,这些角色要进行适当调换。总之,要做到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要让学生懂得人的智能、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二、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的规则,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合作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或者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合作往往会陷入低效的境地。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制定开展合作学习的规则,并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具体如下:
  1.小组学习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讨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
  2.先做后说,先思考后交流,作有准备的发言,小组发言要有秩序,发言时音量要低,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3.学会倾听,学会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边听边思考,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会给别人恰当赞美、微笑,能对他人的发言作评价,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表明自己的见解要简练且有重点。
  4.学会如何主持小组学习,并学会作总结性的发言。
  只有遵守以上几点规则,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注意适当选择。
  1.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对于一些学生间容易产生争议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一节时,教师可先出示两道因式分解题。(1)a2-81;(2)4x3y-9xy3。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针对其中普遍性的错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否要继续分解,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互相启发,补充修正,最终得出因式分解要到不能分解为止,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激起争议,使学生在彼此的争议与交流间更好地掌握新知,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学生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愿望,期待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此时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可使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容易且深刻。
  3.选择具有发散性和解决途径多样化的问题。由于发散型、探索型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到了解决问题途径。
  四、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1.小组—游戏—竞赛法。这一模式由迪里斯(Divries)提出,模式中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即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竞赛,成绩评定。比赛时按原有的学习水平抽取各小组能力同质的学生,代表各自的学习小组参加游戏竞赛,每位成员都给小组积分,比赛后按各小组成员积分所得总成绩进行表彰。这种合作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竞赛中进步,更乐于被学生接受和喜欢。
  2.协同合作法。这一模式由约翰逊兄弟提出,具体为:由四、五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任务,每一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依小组成绩进行奖励。这一方法强调小组进行共同活动、讨论,以促进小组得高分。
  3.切块拼接法。这一模式是阿朗逊(Aronson)提出的,具体为:学生小组由四至六名成员组成,各小组成员在信息、资源及任务上互相依赖,学习任务事先进行了划分,每位小组成员承担全部学习任务中的一部分。各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学习、讨论,直至掌握,然后“专家”们返回各自的小组教会本组其他同学,最后测试各小组每位同学对全部内容掌握的程度。
  另外,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团体探究法、小组成就区分法等,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五、讲究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注意从小组角度来进行表扬。比如,某个小组汇报得最具体;某个小组组织得最好;某个小组分工最明确等。而对小组间互评时,教师要注意常提醒小组推选出的代言人讲“我们小组认为某一小组怎样”等句式。总之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对自己参与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便于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主要依据的合作学习始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走出与新课改“貌合神离”的迷途,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管廷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2]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重庆数学学会出版,2009年第1期
  [3]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人们对于新材料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同时,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也在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有了聚合物,就出现了合成纤维;有了显示材料,电视的发明才成为现实;有了半导体,
在消失了几年之后,佳能S系列终于重出江湖。虽然没有G11那样刻意强调专业,但是1/1.7英寸、1000万像素的CCD在一定程度上已能保证不错的画质,而且它的最大光圈也达到了DC久违的F2.0,
作为一名从教20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每次讲到“问今是何世”句时,总有疑云浮上脑海.“何世”一词如何理解呢?翻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活用单复数人称代词有单复数的区分,一般来说,单复数形式在所指对象上有严格的区分。但这也并非绝对,有时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我们”化单为复,以复数形式表达单数内容,
笔者这里所说的民营企业家,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我国两百多万户民营企业中,确有一批刘永好、荣智健、鲁冠球等著名企业家,但就其整体而言,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他们的
这是一篇礼赞黄河、忧思黄河、展望黄河美景、妙谈环保的大气磅礴的抒情散文。文章开篇饶有趣味地采用质疑的手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从解答黄河的水色入手巧妙点题。然后,作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趋势"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形态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体外操作的重组基因(DNA
【正】 近几年来,郾城县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以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式,建成了一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词语的创新与品味大体有以下六种形式和方法。一、移用通感式。这类方法主要是把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与它有联系的乙事物,或者通过人物的感觉错位描写,达到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