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慈善家之路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来到2033年的某个冬日,一场关于现代公益的对话在众多中国企业家之间展开,他们都是在近20年间受到一些先行者的触动,决定投身公益慈善的。此时他们褪去了董事长、总经理的外衣,正以慈善家的角色思考着如何改变世界。
  当然,在2013年,上述情景还只是想象。虽然中国的企业家们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受益良多,已经开始有能力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时至今日,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种责任,人们对慈善家的认识还停留在那些动辄捐赠千万上亿的少数富豪形象上。中国普通企业家离现代公益还有多远?这个冬天,有一群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意欲推动更多企业家向慈善家转型的平台“中企会”在南方悄然诞生。
  中企会成立
  “中国历代出过很多大慈善家,但往往人走了,善举也随之消失了。”现年47岁的赖建雄是广州流行美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广东狮子会会员、阿拉善生态协会会员和广东千禾社区基金会理事。
  2011年10月中旬,赖建雄跟随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代表团赴美访问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印第安纳大学慈善中心等公益组织和研究机构,他看到了美国慈善教学和研究的丰厚资源和专业性,也看到了中国慈善研究的差距。
  为期6天的慈善之旅之后,赖建雄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培养本土慈善家的网络,让更多人进入到这个网络中来,传播现代公益文化,同时也将慈善中心打造成为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公益智库。
  彼时,赖建雄正值事业的上升期,2011年,流行美在全国的开店规模已超过2000家,年销售额达到七八个亿,但他的心思并不完全放在又挣了多少钱上。
  2012年春节一过,赖建雄就邀请中大慈善中心秘书长朱健刚、研究员景燕春等人一起商讨建立慈善家网络的可行性。受到流行美通过活动推广产品概念的启发,赖建雄希望能通过活动逐渐向捐赠人渗透公益理念。
  在思维的碰撞中,一个培养本土慈善家摇篮的想法渐渐成型:一是通过慈善访学、公益旅行、工作坊、研讨会等为企业提供公益学习的平台;二是通过定制公益实践项目、企业社会责任咨询,为企业家提供公益实践的平台;三是组织会员企业相互走访、商务考察,让会员企业互相学习和分享企业管理的经验。
  他们决定将这个网络依托于中大慈善中心和中大校友会之下,并分头寻找资源:慈善中心动员校友会资源,赖建雄则开始动员他的生意伙伴们加入。
  2012年9月,中山大学慈善研究中心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简称“中企会”)宣告成立。发起会员共有23位,同时,中企会邀请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石、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冯仑担任荣誉主席,赖建雄则担任主席团主席兼秘书长。
  理想的起步总是会有些艰难。“培养慈善家”、“捐赠人教育”等提法似乎有些超前于当下商业语境,动员效果并不理想。大半年过去,愿意加入的企业家只有20余位,大多数是赖建雄的商业合作伙伴、同乡以及校友。有人提出疑问:凭借个人魅力凝聚起来的这样一个平台,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化网络?
  不过赖建雄依然笃信,能把企业做大的人,大多数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只要有机会,就有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公益心。
  净化心灵的出口
  对许多企业家而言,公益是修复商业世界对心灵的损害的一种方式,是通往世界另一端的一个出口。
  赖建雄并不否认,中国人讲人情,一些会员只是碍于面子和与他的关系才加入中企会。但加入组织后,通过慈善之旅、工作坊等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公益慈善的真正价值后,他们就有可能转变思想、放开步子。
  在他看来,企业的本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商业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丛林法则,在大鱼吃小鱼和尔虞我诈的生存环境中,商人心中都积累了许多焦虑,在利益角逐过程中,良心和利益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在商界打拼二十余年,赖建雄开始倦怠商业社会的残酷竞争和胜者为王的价值体系。“做公益,能够让人在很多利益面前懂得放下,让人过得更平静,减轻负罪感。心灵的宁静、精神上的满足很多时候比赚钱重要。”
  投身公益后,他发现了自身的许多局限性,开始认知到过去一些想法其实狭隘而自私。这个过程中,功利心减弱,对人和事的包容度和信任度在增强。公益甚至引发了他对人生、社会、人类这样一些大问题的思考。
  “表面上看,做公益是在不计回报地投入时间和金钱,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其回报也是很丰盛的。”
  不仅赖建雄个人有此感慨,他的许多员工也感觉老板开始变得宽容,也更加信任别人。因为参与公益,赖建雄得以与王石、冯仑、任志强和一些学者接触,也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的胸怀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所裨益,同时也是获得内心宁静的一种修行。”
  如果说,公益为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出口,那么它又何尝不是新商业文明的入口?
  慈善习惯
  虽然许多企业家都不乏慈善之心,然而,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慈善和公益之路,发挥它应有的效应,并对商业文明形成助推,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尚不容易。
  陈青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加入中企会的。70后的陈青是中企会中为数不多的女企业家之一,这个面容娴静却心直口快的湖南妹子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总经理。近些年,受到直销市场的冲击,保健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也日渐狭窄。从去年开始,陈青决定带领公司做一个“善意营销”转型:建立一个将保健品和公益产品结合的网络购物平台——一拍两善微公益商业平台。
  消费者一旦拍下网店的商品,便可获得5元的爱心款,在线选择自己喜爱的微公益项目捐助——比起将利润拿出一部分捐助公益项目的企业而言,一拍两善更希望让每个人去享受这个公益的过程和习惯。陈青觉得,现代人压力大,比较冷漠,不习惯给予。“如果遇到路边的乞丐,你一般可能不会给钱,但转化一下,我们给你5元钱,让你发给乞丐,你可能就愿意了。”在她看来,微公益的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培养的。   陈青的微公益试水得到了很多上游品牌商的支持,但下游的公益项目选择并不容易。网站于去年11月上线,尽管对自己的理念很有信心,市场调查效果也不错,但消费者是否会真正接受,她心里也没谱,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中企会,希望能征求一些专家的意见,并能在组织中继续学习交流公益理念。
  实际上,随着财富的积累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许多企业家都在寻找着财富再次分配的出口,可惜眼下社会提供给他们的公益渠道并不算畅通。
  在受访的企业家中,地方企业受到有关部门以赞助形式要求的各种强捐非常常见,各种“被捐款”以及见诸报端的慈善丑闻让许多企业家对公益事业缺乏信任。
  广东碧云集团董事长温继优从2006年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乐助会,并与一些朋友组建了“雄鹰集团”,资助贫困学生,在高校设立基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实践机会。由于担心捐赠的钱到不了受众手中,他几乎每年都带着老婆孩子直接到贫困山区把钱交给需要受资助的孩子。正是因为希望学习现代公益的方法和知识,他加入了中企会。
  诚然,企业家们加入一个公益组织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慈善的理解、喜好可能都不尽相同,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应该能在满足会员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由点及面地为他们展现出慈善家的愿景。令赖建雄觉得为难的是,由于目前会员还少,需求分散,相关的培训和活动还不太能有效开展。
  “我希望中企会成为一个付出的平台,用我们的付出整合社会公益资源支持慈善研究,也希望它是一个企业家成长的平台,促进企业发展,对公益的贡献也能更大。还希望它成为一个家庭一样的平台,这里不是商会行会,不存在竞争,大家可以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和分享。如果有这三个方面的话,应该是能够走远。”作为企业家代表,佛山市高明高森木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廖满雄在中企会的成立仪式上发愿。
  (实习生王洋漾、蔡后垸对本文亦有贡献)
  慈善家,有多远“因为缺乏慈善文化和教育,许多中国人主观觉得应该做慈善,但怎样做才符合价值伦理,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清楚了。”加拿大多伦多的曾家达教授说,在他看来,中企会是一个能让人思考得更清楚,建设规范的平台。
  曾加达指出,过往被称为慈善家的很多企业家,只能算是捐款人,而现代公益理念强调捐款人和受助者之间不是施受关系,应该是协同成长关系。
  他建议企业家在选择公益项目时应充分发挥自主性,在目前公益渠道并不算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己创办公益项目,如果个体的能力不够,可以召集更多人一起做。比如香港的东华三院、保良局就是这样出现的。
  依托慈善智库,将企业家打造成慈善家的愿景固然美好,但眼下,商界和学界的对话还存在隔阂。
  谈起慈善对话、工作坊,有企业家不无遗憾地表示,学者们说的话虽好,但自己并不太能听懂。
  比起学院派,企业家们明显对实务派的公益实践更有兴趣,并有着将企业管理经验分享到公益领域的一系列愿景。
  佛山市高明高森木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广东狮子会副会长、现任中企会主席廖满雄对公益组织管理非常感兴趣,并有着自己的看法。“企业能做成功,一定在组织管理上有独到的一面。公益组织也应该如此,企业和NGO在组织管理方面是互通的,管理规范、透明化做好了,社会资源才会进来。”
  很多人不赞同公益事业要有竞争,但在廖满雄看来,像企业一样,公益界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发展方向。“NGO注册开放之后,公益机构要得到社会资源,必须靠公信力,公信力需要组织的规范管理、财务透明和完整的维系机构发展的结构——倒推一下,你就知道你该怎么去做。如果我们公益机构的服务项目不能优化深化,还是粗放型发展的话,就会落后。”
  做企业和做慈善有相通之处,同样需要面对组织管理、人员管理、领导力、沟通等这些问题。不同之处只在于,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公益机构的目的在于把项目经营好。赖建雄比较感兴趣的则是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培训,特别是草根组织。他希望能把流行美从一个夫妻店扩张成全国几千家连锁店的组织进化经验,介绍给正在成长中的公益机构。
  “我们希望中企会能成为慈善家教育的平台,能产生一批有战略性理想的慈善家。”在朱健刚眼中,廖满雄、赖建雄这些创会成员身上具备了许多本土企业家特质:朴素、务实,并懂得如何推动事情迈向成功。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平台离理想还有一定距离。
  “中国的企业家以前太穷了,暴富之后到心灵回归需要一个过程。美国的慈善事业是历经几代人发展起来的,中国很多企业家四十岁才积累了财富,要马上把身家拿出来是很难的。善己再善人,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陈青说。
其他文献
按照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这类应用在你的生活中将无处不在。据说现在有人正在利用3D打印机打印衣服,这将是一个很火的行业。  试想一下,你走进一个零售店,进入一台机器里,把身体扫描一下,紧接着,机器就会打印出完全合身的衣服,用任何你喜欢的布料或者颜色。3D打印也适用于鞋子,你只要把你的脚扫描一下,就能打印出符合你的脚底细小特点的完美鞋的内部。很酷吧!  再看一下生物医疗,现在已经可以打印替代性
期刊
不久的将来,汽车行业将会有一个大踏步,那就是创造无人驾驶汽车,这将是市场上的一个巨大干扰者。  据传奔驰明年将有一款带有无人驾驶功能的新车型,只要点一下按钮就可以让车自己以低于25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而一直在研究无人驾驶车的谷歌已经有一个无人驾驶车队共7辆车,在全国行驶了总计45万公里。  可想而之,谷歌之所以想推动无人驾驶行业发展是因为他们想为所有车创造运行系统。如果车真的可以自己上路,它们便
期刊
你知道“众包”这个词吗?它的意思是通过因特网向不特定数目的人群发送工作,在日本也出现了以众包中介为业务的公司。除了Crowdworks、Lancers外,雅虎也开始参与其中。  众包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工作的常规禁锢。一个自由职业者可以从世界各地获得工作。如果干出了成绩,工资马上就能上涨。完全不会发生公司职员面临的干劲不足或劳苦功高的问题。  要发放工作的个人或者企业只要通过Odesk或者eLan
期刊
周吴(化名)是我去采访一个收养、教育流浪儿童的民间机构时遇上的孩子。我到达时,机构创始人出去买东西了,走进主楼大门,就看到了周吴。他径直走过来,双手圈住我的脖子,给了我一个拥抱,拉住我的手说:“姐,我们上楼玩。”  周吴带我到二楼的音乐教室,坐在一架自动播放功能的电子琴旁,用两只食指弹琴,看似随意,有时又能跟着节奏。一曲终了,他让我弹,自己在旁边吹气球,冲着我给气球放气,口水和空气冲到我脸上,我条
期刊
由于许多从事项目导向工作的人们很难做到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运作,所以“商业殖民地”应运而生。  比如已经运行了多年的电影产业。每当开始一个新的电影项目,它需要编剧、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所有这些人为了这个电影项目聚集到一起,完成后又聚集到下一个项目上。商业殖民地跟这个模式差不多,它可能是虚拟的,可能是实际的,关键是有一个项目经理人负责引进项目,然后人们来认领各自的任务。这些项目可能短到只有一两个小
期刊
过去的2012年,关于女性收入和晋升平等上,有很多不错的新闻报道:女性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教育,IBM和Yahoo这样的公司里有了女性首席执行官,听上去都像是进步。然而预测2013年,职业女性仍然会面临六大悖论,这一令人不安的现实使得原本就存在争议的所谓进步前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1. 收入悖论:据最新数字显示,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获得大学学位的人里有60%是女性。然而,女性平均收入却低于男
期刊
用两个糖罐来弹奏浪漫的古典吉他曲,架子鼓是X光片蒙的。凹陷的铝质沙拉碗和几根绳子,再配上也许曾经是哪个高贵的餐桌上的叉子做的旋钮,组合成了可以演绎莫扎特的小提琴,酒瓶盖子出现在萨克斯的按钮上。2012年年末,一条孩子乐队的短片在Youtube上疯传。被疯传的原因不是因为乐手的年纪或者技巧,而是因为乐队使用的乐器都是从垃圾场里拣回的废旧物做成。  这是一支由20名孩子组成的交响乐团,他们来自巴拉圭的
期刊
1878年正月,山西王庄一位饥民已经吃了8人,其中活吃了一名12岁的女童。1876年到1879年,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场饥荒浩劫席卷中国大地。4亿人口之多的大清有过半人数受灾,至少1000万人饿死。其中尤以1877、1878年为最烈,史称“丁戊奇荒”。  令传教士李提摩太不解的是,灾区却如此安静——没有人抢劫,除了逃荒和小规模的闹荒外,并没有起义发生——在这个政府无法控制底层的社会,一切却那么秩序井然
期刊
一场火灾卷走了7条生命,这场始自爱心的收养,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  24年来,农村妇女袁厉害不间断收养孤儿,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她的 好心”得到了政府的默许。突如其来的火,终结了她的收养,也掀开了中国数十万孤儿孤立无援的现实困境。  1月6日0时许,袁厉害住院了。火灾后的40个小时,袁厉害接受公安问询、媒体专访,疲惫不堪。入院时,袁厉害血压达到180mmHg。接下来的整个白天,她几乎在昏睡中度过,
期刊
近年来,“集装箱”建筑,在坂茂这些实验建筑师的推动下,成为建筑界的时尚,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多个现代感十足、秉持绿色理念的“集装箱”建筑,建筑师们利用低廉、可回收的集装箱建造了各种有趣的建筑,大楼、酒店、家居空间、博物馆,甚至有人建造了一个集装箱城市。  简洁、有序的一组白色的临时房屋,宛如新生活的希望,及时出现在已成废墟、遭受灾害的小城中,会给受伤的人很大的抚慰。对一些担负社会责任的建筑师来说,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