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微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ue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以生为体。”本文试述“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仍采用“一刀切”,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学定教。”“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高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高考复习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
  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一次),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四、“分层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五、“分层教学”的反思
  分层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少部分优生,忽视大多数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7.2冯跃峰;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10付海峰;
  3.《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3 冯德雄章明富。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拾级而上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是一种想像的空间,自由驰骋而凝天地万端;是一片创新的园地,站巨人之肩而筑成功峰峦;是一隅交流的舞台,陶陶然而神交情映……阅读造就做人的精神高度,鄙视或摈弃阅读,将使人生缺失精神的家园;铁骨铮铮的豪气、情意融融的通达,无不沦为恶浊的暗狱。荒芜的文明将如耆艾垂暮,人之精神再难挺立,人之心魄不复舒张。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
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交际的需要显学生口才训练的重要性。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强调口才训练应注重普通话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及思维训练;探索口才训练科学有效的方法:速读法、复述法、模仿法、描述法、讲故事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口才训练   学生口才交际能力是一项曾被人们忽视却日显重要的语文能力。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情况看,虽然口才训练已引起人们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然而,受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的自我服务和利他服务等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弱。本文针对大班幼儿服务意识整体差异明显、个性化服务内容缺失、班级服务交流与分享缺乏跟进等现象,通过服务社的构生、智享、乐动三大策略,在游戏情境中实现幼儿爱服务、会服务的愿景,使其获得服务的愉悦感,提升制订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