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交际的需要显学生口才训练的重要性。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强调口才训练应注重普通话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及思维训练;探索口才训练科学有效的方法:速读法、复述法、模仿法、描述法、讲故事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口才训练
学生口才交际能力是一项曾被人们忽视却日显重要的语文能力。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情况看,虽然口才训练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还没有摆在与读写训练等同的地位。那种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机械式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不善于言辞,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随着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交际的需要已经不能再忽视学生口才的训练。对此问题,我想谈一些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口才训练的紧迫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由于通讯技术,即声音留传技术和转换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直接通话,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可以用声音代替了,人们以说的方式进行交际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口才交际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教师教学、记者采访报道新闻、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等谁不需要口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口才交际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口才能力对于某些人来说,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哪怕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人意。学生目标瞄准的始终是考试,而考试只有笔试,没有口试,所以学生们整天埋头做练习。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多。从小没有养成喜欢表达的习惯,长大后心理上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说锻炼的机会越少,锻炼的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一再强调学生在接受学习中言语表达的重要性。人们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符号学习而进行的,语言表达是思维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生语言表达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思维是否敏捷、灵活、流畅。奥苏伯尔认为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地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无关。学习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文字,而应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观点、原理。所以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智力发展都是极有利的。
二、口才训练中关键环节
1.普通话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是否要进行普通话的训练呢?我认为非常必要。一个人普通话的标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口才,普通话不标准,听众对他的语言就难以理解或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要练好口才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普通话水平,做到发音准确,语言正确,语言生动。
发音准确指的是在说话吐字准确、清楚,运用标准语音。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表达效果。此外,还应力求语音清晰、悦耳,音色圆润、动听,不夹杂“嗯”、“这个”、“那个”这类的口头禅。语言正确指说话用语符合语法规范。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序固定,词语结构方式不同,意义就会出现差别,甚至造成语病或者句子不完整的缺陷。所以用语一定要把握词内部结构方式和外部结构关系,恰当运用不同语调表情达意。
2.心理素质训练
与听讲和阅读相比,说话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说话者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如在独白或对话中,由于说话的对象、场合和情况发生变化,说话人由毫无恐惧的侃侃而谈突然变得胆怯、惊惶失措,说话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这种现象主要是其心理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在口才训练中,心理素质对其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得到应有的显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从说话能否顺利进行来看,主要是提高自信心和控制力。
平时说话时要表现一种气盛而不紧张、不惧怕心理,对语言表达效果充满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支柱。自信心强就有进行口才演讲的勇气,说话时就没有心理负担,从而达到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口才潜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反映,自信心的形成依赖于一个人的学识是否渊博,见识是否广阔,是否有超群的胆识。控制力即心理自制力,也就是调节控制自我情绪和情感。它的作用是控制克服消极的心理影响,调动发挥积极的心理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潜能,使口才得到应有的显现。有控制力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头脑始终是冷静的。而只有头脑冷静,说话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3.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思维要靠语言来组织,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一个人口才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出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只有灵活、缜密,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准确、有条理的讲出来。如果思维混乱,说话必然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其实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老师平时要多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
思维灵活性指说话者善于根据对象、场合和情景,从说话目标出发,运用恰当的艺术和策略,使说话能巧妙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并善于灵活机变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表情达意和表达方式上要灵活多样,要善于针对听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话题和角度,要有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本领。思维缜密性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严谨、周密,说话内容集中,观点明晰,语意连贯,语句完整简明,有条理性,有逻辑性,有说服力。思维的缜密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它是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才得以形成的。
三、训练口才的方法
口才不是个人的天生才能,它必须要经过后天的刻苦训练才能获得。
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为了锻炼口舌,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从而使得他成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法院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经常模仿传教士的布道。
所以要想练就好口才,就必须像伟人们那样刻苦训练。当然仅仅刻苦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口才的形成。下面就介绍几种适合学生特点,简单易行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速读即快速的朗读。这是训练口才最起码要具备的素质,连一篇文章都不能快速朗读的人不可能具备好的口才,快速朗读可以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具体方法:找来一篇文章或演讲辞。先拿字、词典把文中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查出来,并弄懂它的读音及意义,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时速度较慢,然后逐次加快,反复读,一次比一次快,最后达到你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但这种快速朗读是有条件的,你不能为了快而快,在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音完整。如果不把每个字音完整地发出来,那么,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说什么,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如电视台的播音员、体育节目的解说员,他们就有快的功夫,他们快而不乱,吐字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就是这种效果。
2.复述法
复述法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完成。复述法可以锻炼一个人记忆力,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看一小段幻灯片,然后让同学复述幻灯片中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或者是选一篇有一定情节的文章,老师朗读,学生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这种训练不单单在背诵,它可以锻炼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能当众复述,还可以锻炼人的胆量,提高心理素质。
运用复述法练口才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时能用自己的话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还要复述出一定的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第三次就要求准确地复述出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这样逐次提高要求。在材料选择上,开始时选择那些句子较短,内容活泼,情节性较强的材料,随训练的深入,再选择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复述这项训练有些枯燥,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耐心和毅力。
3.模仿法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许多事情,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从呀呀学语开始,我们就向父母及周围的人模仿。长大后模仿大人做事。现在我们练口才也可以采用模仿法,模仿法娱乐性强,简单易学,见效快。向在这方面较优秀的人模仿,这样日久天长,我们的口才肯定能得到提高。
在进行这种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益的语言进行模仿;模仿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声音、语调,他们的神态、动作,边听、边看、边模仿。中央台一些新闻栏目的播音员,他们的普通话就非常标准,吐字既准确又清晰,语调、表情等方面也运用的很好。看新闻时,不妨模仿模仿,长久坚持,口才一定会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中一定要模仿得像,要从表情、动作、语气等多方面进行模仿,模仿中要有创造性。
4.描述法
描述法也就是把你所看到的景、物、人、事等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小学的看图作文或中学的口头作文。这种方法比上述三种方法难度都要大得多,没有现成的练习材料,完全靠个人去组织语言。描述法可以考查出同学们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描述法的训练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是好口才的一项基本功,没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不可能有好口才。
进行训练时,你必须首先找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描述对象进行观察,观察的一定要认真、仔细,切忌走马观花。除了用眼去客观的看,你还必须用心体验,这是为下一步的描述打基础。第二步,观察后进行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的进行。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有一定文采,不要平平淡淡。要按顺序讲,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描述时你还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入想象和联想则会使你的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5.讲故事法
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绝佳方法,讲得好的绘声绘色,别人听得也有滋有味;讲的不好的则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故事里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的语言,要想每一种语言都表达到位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练习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初学讲故事须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因为故事的主题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讲故事前就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讲《变色龙》这个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有着两面性,对待百姓作威作福、装腔作势、气焰嚣张;此外他还有着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一面。这些特征你都要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其次,分析故事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有着口语性强,个性化强的特点。讲故事时切忌照本宣科,而应该把自己的感情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才会讲得精彩。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比较见效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抓住一切课内外机会,时时注意训练学生口才。课堂上老师可采用速读法、复述法、描述法训练。课外开展些有趣活动,采用讲故事、模仿比赛。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个人性格和所处的环境等等的不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口语交际》,2002年,南海出版社,刘伯奎著
2.《普通话与口才》,2003年,中南大学出版社,王李平钟卫红编著
3.《教你拥有好口才》,2004年,金盾出版社,王鑫编著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口才训练
学生口才交际能力是一项曾被人们忽视却日显重要的语文能力。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情况看,虽然口才训练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还没有摆在与读写训练等同的地位。那种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机械式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不善于言辞,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随着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交际的需要已经不能再忽视学生口才的训练。对此问题,我想谈一些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口才训练的紧迫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由于通讯技术,即声音留传技术和转换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直接通话,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可以用声音代替了,人们以说的方式进行交际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口才交际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教师教学、记者采访报道新闻、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等谁不需要口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口才交际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口才能力对于某些人来说,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哪怕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人意。学生目标瞄准的始终是考试,而考试只有笔试,没有口试,所以学生们整天埋头做练习。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多。从小没有养成喜欢表达的习惯,长大后心理上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说锻炼的机会越少,锻炼的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一再强调学生在接受学习中言语表达的重要性。人们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符号学习而进行的,语言表达是思维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生语言表达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思维是否敏捷、灵活、流畅。奥苏伯尔认为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地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无关。学习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文字,而应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观点、原理。所以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智力发展都是极有利的。
二、口才训练中关键环节
1.普通话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是否要进行普通话的训练呢?我认为非常必要。一个人普通话的标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口才,普通话不标准,听众对他的语言就难以理解或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要练好口才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普通话水平,做到发音准确,语言正确,语言生动。
发音准确指的是在说话吐字准确、清楚,运用标准语音。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表达效果。此外,还应力求语音清晰、悦耳,音色圆润、动听,不夹杂“嗯”、“这个”、“那个”这类的口头禅。语言正确指说话用语符合语法规范。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序固定,词语结构方式不同,意义就会出现差别,甚至造成语病或者句子不完整的缺陷。所以用语一定要把握词内部结构方式和外部结构关系,恰当运用不同语调表情达意。
2.心理素质训练
与听讲和阅读相比,说话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说话者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如在独白或对话中,由于说话的对象、场合和情况发生变化,说话人由毫无恐惧的侃侃而谈突然变得胆怯、惊惶失措,说话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这种现象主要是其心理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在口才训练中,心理素质对其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得到应有的显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从说话能否顺利进行来看,主要是提高自信心和控制力。
平时说话时要表现一种气盛而不紧张、不惧怕心理,对语言表达效果充满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支柱。自信心强就有进行口才演讲的勇气,说话时就没有心理负担,从而达到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口才潜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反映,自信心的形成依赖于一个人的学识是否渊博,见识是否广阔,是否有超群的胆识。控制力即心理自制力,也就是调节控制自我情绪和情感。它的作用是控制克服消极的心理影响,调动发挥积极的心理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潜能,使口才得到应有的显现。有控制力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头脑始终是冷静的。而只有头脑冷静,说话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3.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思维要靠语言来组织,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一个人口才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出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只有灵活、缜密,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准确、有条理的讲出来。如果思维混乱,说话必然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其实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老师平时要多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
思维灵活性指说话者善于根据对象、场合和情景,从说话目标出发,运用恰当的艺术和策略,使说话能巧妙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并善于灵活机变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表情达意和表达方式上要灵活多样,要善于针对听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话题和角度,要有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本领。思维缜密性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严谨、周密,说话内容集中,观点明晰,语意连贯,语句完整简明,有条理性,有逻辑性,有说服力。思维的缜密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它是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才得以形成的。
三、训练口才的方法
口才不是个人的天生才能,它必须要经过后天的刻苦训练才能获得。
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为了锻炼口舌,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从而使得他成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法院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经常模仿传教士的布道。
所以要想练就好口才,就必须像伟人们那样刻苦训练。当然仅仅刻苦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口才的形成。下面就介绍几种适合学生特点,简单易行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速读即快速的朗读。这是训练口才最起码要具备的素质,连一篇文章都不能快速朗读的人不可能具备好的口才,快速朗读可以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具体方法:找来一篇文章或演讲辞。先拿字、词典把文中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查出来,并弄懂它的读音及意义,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时速度较慢,然后逐次加快,反复读,一次比一次快,最后达到你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但这种快速朗读是有条件的,你不能为了快而快,在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音完整。如果不把每个字音完整地发出来,那么,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说什么,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如电视台的播音员、体育节目的解说员,他们就有快的功夫,他们快而不乱,吐字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就是这种效果。
2.复述法
复述法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完成。复述法可以锻炼一个人记忆力,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看一小段幻灯片,然后让同学复述幻灯片中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或者是选一篇有一定情节的文章,老师朗读,学生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这种训练不单单在背诵,它可以锻炼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能当众复述,还可以锻炼人的胆量,提高心理素质。
运用复述法练口才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时能用自己的话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还要复述出一定的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第三次就要求准确地复述出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这样逐次提高要求。在材料选择上,开始时选择那些句子较短,内容活泼,情节性较强的材料,随训练的深入,再选择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复述这项训练有些枯燥,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耐心和毅力。
3.模仿法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许多事情,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从呀呀学语开始,我们就向父母及周围的人模仿。长大后模仿大人做事。现在我们练口才也可以采用模仿法,模仿法娱乐性强,简单易学,见效快。向在这方面较优秀的人模仿,这样日久天长,我们的口才肯定能得到提高。
在进行这种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益的语言进行模仿;模仿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声音、语调,他们的神态、动作,边听、边看、边模仿。中央台一些新闻栏目的播音员,他们的普通话就非常标准,吐字既准确又清晰,语调、表情等方面也运用的很好。看新闻时,不妨模仿模仿,长久坚持,口才一定会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中一定要模仿得像,要从表情、动作、语气等多方面进行模仿,模仿中要有创造性。
4.描述法
描述法也就是把你所看到的景、物、人、事等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小学的看图作文或中学的口头作文。这种方法比上述三种方法难度都要大得多,没有现成的练习材料,完全靠个人去组织语言。描述法可以考查出同学们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描述法的训练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是好口才的一项基本功,没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不可能有好口才。
进行训练时,你必须首先找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描述对象进行观察,观察的一定要认真、仔细,切忌走马观花。除了用眼去客观的看,你还必须用心体验,这是为下一步的描述打基础。第二步,观察后进行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的进行。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有一定文采,不要平平淡淡。要按顺序讲,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描述时你还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入想象和联想则会使你的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5.讲故事法
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绝佳方法,讲得好的绘声绘色,别人听得也有滋有味;讲的不好的则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故事里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的语言,要想每一种语言都表达到位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练习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初学讲故事须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因为故事的主题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讲故事前就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讲《变色龙》这个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有着两面性,对待百姓作威作福、装腔作势、气焰嚣张;此外他还有着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一面。这些特征你都要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其次,分析故事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有着口语性强,个性化强的特点。讲故事时切忌照本宣科,而应该把自己的感情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才会讲得精彩。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比较见效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抓住一切课内外机会,时时注意训练学生口才。课堂上老师可采用速读法、复述法、描述法训练。课外开展些有趣活动,采用讲故事、模仿比赛。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个人性格和所处的环境等等的不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口语交际》,2002年,南海出版社,刘伯奎著
2.《普通话与口才》,2003年,中南大学出版社,王李平钟卫红编著
3.《教你拥有好口才》,2004年,金盾出版社,王鑫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