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聋生数学认知策略指导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注重班主任工作水平、专业素养和育人实效的培养,进而创新并发展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了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实践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班主任管理 队伍建设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
【摘要】 线描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独特方式,是以线条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流畅、随意的线条来表现绘画的。笔者的做法是通过让学生欣赏古代线描壁画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潜在的灵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地去探索艺术魅力,从而在学习中体现创意线描画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线描画 激发兴趣 独特方式 体现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
【摘要】 交通安全教育是关系到儿童人身安全的大事,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保证儿童的交通安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国家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儿童自身的特点同安全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能够真正起到保障儿童安全教育的作用。本文从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意义出发,对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进行了一番构想,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的交
【摘要】 近年来,网络科技在不断发展,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尤其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中政治 核心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数学教师逐渐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进一步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宗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落实分层次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
【摘要】 语文教学中,除帮助学生认识更广泛的文学知识,更是在向学生渗透人文情感和人文思想,给学生的心灵以陶冶,给学生的思想以洗礼和净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力挖掘人文元素,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中最难的一项,也是最能显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方面。但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高,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仍存在弊端。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课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有利于英语核心素养中要求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英语写作教学 思维导图 写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
【摘要】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但综合与实践这部分的教学状况并不乐观。笔者将结合案例论述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重在综合、重在实践,并通过教师的问题引领,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感悟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综合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确地描述形象,准确的讲解知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启发思维,感染学生。语言素养它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做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有心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彰显出教师的语言魅力,让自己的教学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修养 感染力 语言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燃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也在特殊时期考验朝廷的应急能力,这在宋朝尤其明显。  北宋时期,京城开封雪灾频发,造成了数次大量人畜冻饿而死的恶性事件。如何才能在灾害天气来临时,保障拥有百万人口的開封的薪粮需求,成为北宋朝廷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史料记载了大量开封冬季因雨雪天气造成的燃料危机。《宋会要·食货》载,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冬天,“民间乏炭,其价甚贵,每秤可及二百文。虽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