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348386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收入分配的公平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在我国收入分配的领域里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就必须从发展生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三方面入手,不断加以推进,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居民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009-02
  收入分配的合理部署不仅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随之增加,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也带来了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今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步伐。毋庸置疑,现阶段里能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新时期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意义
  1.收入分配公平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观看了《复兴之路》的展览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新名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使每个人享有公平的机会,只有机会平等,才能增加公民创造财富的动力,从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当中去,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公平的竞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依靠的物质基础。“一个公正的社会,就是让大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1]收入分配的公平可以缩小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调节地区城乡之间发展的平衡性,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环境。
  2.收入分配公平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近年来,社会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大有联系。除此之外,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局限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一些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使社会问题的出现有增无减。对于那些收入较低的人来说,将会失去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各阶层及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并将这些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已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首要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矛盾,将贫富差距缩到最小,保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致力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安排,注重分配方式和形式的公平公正,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十分注重收入分配公平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将公平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当中。因此,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收入差距缩小、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二、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1.城乡之间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它能够准确地体现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程度并显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但总的来说收入差距较大,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 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48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5∶1。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谓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工业、服务业同时存在的经济体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改变战后疲敝萧条的经济发展局面,我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但鉴于人口众多、资源利用率低下,我国借鉴苏联等东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政策上不惜牺牲农业,实行工农价格“剪刀差”,这一举措大大压低了农业的地位,进而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二元经济结构也因此逐渐形成。第二,户籍制度的影响。由于我国存在着农村人口众多、耕地面积较少的情况,极少的耕地面积根本无法容纳众多的劳动力,又因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膨胀却不能及时流向城市,使劳动力资源的自由配置严重受阻。农民很难进城务工,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也就难以获得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势必拉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此外,城乡户籍制度的差别,使得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数年,仍然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农民的增收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这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的趋势不可阻挡,进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收入不公平问题。第三,经济政策的倾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财政支出明显偏向城市化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大部分的财政支出都旨在加强工业和城市的基础性建设,以此来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侧重势必影响到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资金不足带来了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基础性农业设施短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僵滞。设施的落后与不足大大降低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民收入也面临风险。可见经济政策的不平衡同样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2.地区之间的差异。改革开放的深入刺激了我国“阶梯式”发展战略的提出,此种战略着眼于东南沿海经济带对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时至今日,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以高速的发展态势使其他地区望尘莫及,而这也恰恰拉大了我国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具体来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
  地区之间差异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地理人文的差异性条件。东部地区得天独厚,拥有有利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它们地处海洋之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而中、西部地区少有能与之相媲的自然资源,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利用率依然不如东部地区。第二,区域发展的政策性变化左右了地区之间收入的公平分配。我国一直倾向于实行均衡发展策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优先发展沿海开放城市代替了以往的均衡政策,这一转变,使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一齐向东部沿海地区涌动,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东部地区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来说,这种政策的转移无疑带来的是诸多不利。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性建设如公路桥梁的修建只能被推迟或者搁置。原本就在人文地理环境、资源利用方面处于劣势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受政策的影响,东西部各项事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其结果便是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扩大地区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第三,区域范围内人力资本的不同是阻碍收入分配公平的又一因素。人力资本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以及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拥有此种知识与技能可以带来相应的工资报酬等收益,因而它便上升为一种特定的资本。在我国,东、西部的教育投入和受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人更多的会选择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东部发展,从而造成西部人才的缺失。如此循环往复,东部地区涌入的人才越多,必定带动这一代经济的发展,西部则会走入另一端,人才稀缺,发展缓慢。受东、西部教育程度不同的影响,人力资本在各地区对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大小各异,必然引起各地区居民收入的差异与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3.行业之间的差异。就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其增长提供了巨大空间。但具体到不同行业,随处可见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收入存在较大差异的多集中在垄断性行业、新兴行业与农林牧渔行业。此外,相关机制不健全或缺失,使一部分人采取非法非正常手段获取额外的收入,从而进一步加剧行业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官员利用老百姓的信任和职务之便,挪用公款,行贿受贿,从而聚敛大量财物;一些企业、个人在市场竞争中,为谋求物质财富,铤而走险,无道德无底线,采取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坑蒙拐骗等不正当行为,骗取非法收入;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向病人家属索要“红包”,一些学校的教职工向学生家长乱收费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都会对收入差距的拉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有:第一,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加快了我国由以计划经济为主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其目的是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中最主要的力量,也就是让市场通过竞争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市场提供给我们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各种资源可以自由流通,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各行业的发展不同,收入水平也必然会有差距。另外,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种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市场化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力不从心,存在着诸多不足,这就给一些人提供了钻市场体制不健全的空子的机会,使他们站在体制外获取非法收入。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实现行业间收入分配公平措施的有效性。第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受个人能力与家庭情况的不同所限,实行按劳分配所得的结果也是大不一样。个人占有生产要素多寡的不同,使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也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分配制度的不断深化使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收入分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三、实现我国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分析
  1.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收入分配隶属于生产关系,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势在必行。邓小平说过:“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3]“毫无疑问,一定条件下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是改善收入分配、消除贫困并提高分配公平程度的物质基础。”[4]只有在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条件下,我们才能顺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于如何有效采取措施,党和国家应该在坚实的工业基础之上,大力倡导工业回馈并扶持农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共同发展繁荣的道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便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抵制城乡之间不公平的竞争,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和配置,拉近城乡之间在收入方面的距离。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政府应增加对中西部资金投入的比例,充分使用财政转移的手段,加大对中西部的资金投入,使这些地区有足够的能力确保基础性建设,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加快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将会为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提供保障。增加中西部人力资本的投入。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普及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本的培养,提高中西部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劳动能力,使其拥有市场竞争力。这些措施的实行对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作用巨大。
  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重视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制定工资指导规范,有步骤地对扶贫标准进行提高;保证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有效地对居民收入进行合理划分。为劳动者提供保障合法收入的社会环境。大力推动在税收管理机制方面的革新,对过高收入进行调控。不仅如此,还要在深入改革的税收制度上,能够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建立综合与分类的个人税收制度,减轻对工薪阶层税收的压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收入的细则实行透明化管理,并定期公示,为劳动者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73.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4]转轨时期初次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2.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新型供浆系统设备、流浆箱、顶网成形器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在南雄第一造纸厂特种纸机上的应用效果。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摘 要】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首先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使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再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自主学习 使命感 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其特有
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巩固已学知识。因而教师在复习阶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向学生重现已遗忘的知识,引导学生对
【摘 要】 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建良好环境,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机会更多、平台更大、门槛更低、更加公平等新特点。
【摘 要】 新形势下充分运用先进军事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落实深化和客观要求,是紧贴时代变化、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思想保证和人文支撑。  【关键词】 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MTHFRC677T、MTHFR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的相关性,为H型高血压个体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6至20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要选好题。其次要搜集分析和利用材料,要关注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应注意“说”的训练,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其语言功效。然而,农村初中生由于其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又不具备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再加上不少教师对于口语
为在促进抵押物流转的同时全面保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二十年间数次针对担保物权立法,抵押物转让制度也日臻完善。但实际上我国物权立法过程并不顺畅,《物权法》数易其稿经八次审议才艰难问世,且争论一直没有间断。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国内学者对《物权法》第191条规定的制度属性至今仍有争议。实际上,该条第2款规定的是抵押权清除制度中的替代清偿制度,而不是涤除制度。涤除制度与替代清偿制度清除抵押权负担的法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