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上的修为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漆筷是上层阶级饭桌上的餐具,如今漆筷制作传承人吴雪峰将它带入了寻常百姓家,也带向了世界。
  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来凤县,有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筷子,它以红木、乌木、黄杨木等为原料,利用生漆、桐油镶入珍珠贝壳制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来凤漆筷。
  与许多古老的手艺一样,随着老手艺人的离世,会漆筷制作技艺的人渐渐少了。作为漆筷传承人的吴雪峰,从创业之初的漆筷作坊到现在的公司楚韵坊,他一直坚持着。
  巴风楚韵一筷妆
  走进来凤县桂花树工业园,大大小小漆筷作坊点缀其间。一眼就看到楚韵坊,走进去,工人们正有序地忙碌着。身为总经理的吴雪峰正在指导工人贴彩贝,他一身土家族装扮,蓝色的帽子配着蓝色的对襟服饰,看起来很是斯文。
  在刷完第一次漆后,吴雪峰在碾碎的贝壳里挑出粗片贴在筷头,然后在它们之间的空隙里,贴两三颗不规则的小贝壳。“贴彩贝看起来简单,实则是一道很细腻的工艺,除了细心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他边说边演示,手中刚刷过漆的筷子,经他几番拨弄,变得熠熠生辉,成了一件精美雅致的工艺品。
  从制作到装饰,漆筷都是纯手工制作,从挑选原料、蒸煮、烘干、裁料、削头到形成筷坯,然后再涂刷底漆、贴贝壳,反复数十次刷漆、雕刻、抛光……150多道工序都由每个员工独立完成。
  在来凤,还有好几家漆筷制作工坊,正规公司化运作的,也就楚韵坊一家,公司占地约7000多平方米,有40多位员工。
  天时、地利、人和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身书生气的吴雪峰,竟然创下了这么大的一个产业。
  吴雪峰出生在来凤城郊一个漆筷生产世家,1991年,他从湖北民院中文系毕业,便拜在原国营民族漆器工艺厂退休技师胡春兰门下,系统学习来凤漆筷加工技艺。
  为了技术攻关,他曾连续三个月吃住在企业,与师傅和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很快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漆筷艺人。在家人的支持下,意气风发的他想到了创业。当年12月,他组建起自己的第一家漆筷作坊——来凤县楚韵坊。
  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吴雪峰的创业之路轰轰烈烈铺展开来。为弘扬民族技艺,他十分重视打造自己的技术团队,从1993年起开始收徒传艺,如今已有82人,他们均能独立完成来凤漆筷多个系列作品的创作,不少弟子的作品曾获得国家级奖项。
  或许是有经商的天赋,也或许是运气好,吴雪峰生意上都是一帆风顺,工厂规模也年年扩大。
  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吴雪峰被检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生涯,但事业上并未疏忽。他积极与湖北民族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在传统技艺中加入现代科技,缩短漆筷制作时间。同时,成功研制出旅游折叠筷、漆木碗、漆笔筒、漆笔架等一系列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新产品。
  来凤漆筷添新颜
  以前,漆筷一般由政府官员购买,当做礼品使用,根本不愁销路,如今市场化,漆筷投放市场的反响并不好。因为对制作技艺的不理解,漆筷受到很大限制,产品销不出去,员工陆续离开了。
  为了留住老员工,吴雪峰坚持照常发工资。“员工的月收入是按件计算的,一般一个月一两千元,在当地还算不错。但我知道,他们一离开,就绝对不会再回到这个岗位上来了。”吴雪峰一方面安抚员工,一面绞尽脑汁想新招扩大销路。
  在楚韵坊里,摆放着大量做好的漆筷,大部分是黑色带彩贝花纹的,偶有几双红色和绿色的漆筷看起来有些“另类”。他灵机一动,“如今婚礼市场红火,筷子又有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把这种筷子重新包装,肯定有市场。”
  吴雪峰对漆筷进行了重新定义:“从产品本身来看,150多道工序,无论做工还是选材,对一双筷子来讲都精致得无可挑剔。而想要挖掘更深的东西,唯有从文化方面下手。”他认为有文化的东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恩施来凤是灵秀之地,孕育了独特的土家、苗民族文化。说干就干,吴雪峰把漆筷与当地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在漆筷制作中融入了当地民俗图案,如“流王节”风俗、白虎图腾、吊脚楼系列等,让漆筷成为传承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载体。
  如今,从民族文化中找到方向的楚韵坊逐渐打开了市场,在武汉、恩施和北京连续开了几家实体店,并计划扩展到全国各地。吴雪峰相信,未来几年里,漆筷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95后珠宝设计师的作品凭什么让林青霞埋单?融汇中西的复古设计理念或许就是原因。龙梓嘉说,他就是要用20岁的年纪与几千年的传统来一次华丽碰撞。  一个20岁的年轻人,闲在家时会做些什么?看综艺、玩游戏、追美剧,还是听Bigbang。同样是20岁的龙梓嘉,却喜欢抄抄经书,听听佛乐,翻看自己收藏的古董珠宝。  当这个年纪轻轻,充满时尚潮范的湖南伢子,在你面前滔滔不绝地谈论起古董珠宝和中西珠宝史时,或许你
洞窟外,工作人员正对采集设备传回的图像进行拼接。电脑屏幕上,壁画全貌一览无余,其外表明亮柔和,线条清晰流畅……从今年1月至今,莫高窟数字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让人们在千年后还能领略莫高窟的风采,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决定将莫高窟“搬”进电脑。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现有735个洞窟。到目前为止,敦煌研究院已实现了约90个洞窟的数字化。  民办博物馆有了自己的“组织”  “中华文化促进
“樊家埝,靠沂河,家家户户做耍货。  耍货无大用,娃娃拿着笑呵呵,腾得妈妈好做活。”  这是山东临沂市郯城县樊埝村流行的民谣。这个村子很特别,走进去就会发现村里院外、巷里堆满木材,庭院中“呲呲啦啦”的旋木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有名的“木旋玩具之乡”,制作“耍货”已近600年。  耍货樊埝村  还未进村,就看见不少车辆装满木料往村子里走。和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木料鲜有整根木头,多是细小的枝桠。“过去这么
国货是一种时尚。当穿遍了大牌运动鞋,用遍了进口化妆品之后,年轻人又穿上了白底蓝红纹的飞跃鞋,用起了塑料包装的美加净面霜,骑着28飞鸽自行车,手戴上海牌手表……这是一种标新立异,却让怀旧与时尚跨越几代人实现了融合。  国货更是一种情结。每一个经过扎实的、诚恳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物件,陪伴人们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却依然经久耐用,容颜不改。  国货的回归,是怀旧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它们走过一年又一年
相传,明成祖尤爱收放自如、携带方便的折扇,便命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开启了折扇在中国的流行趋势。明清时期,折扇制作分布全国,以地名、人名命名,以杭州黑纸扇、苏州檀香扇、岳州豹花扇、金陵剪纸扇和荣昌夏布扇五大扇最为著名。  杭州黑纸扇  杭州折扇生产极盛,曾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漏尘扇等多品种,“扇子巷”就是制扇作坊集中之地,地名沿用至今。但最为出名的,便是王星记制
知道印物所,是2014年的夏天,在日本设计师代岛法子小姐的展览室举办的“一印知夏”迷你版画展。那一张一张手工印制的小版画,朴实、简单,带着炎炎夏日的炙热温度,着实惊艳了我。彼时的印物所,已成立一年,在逐渐回潮的手工印制业内依然小众,但它的作品已经开始在各种画展中崭露头角。  印物所的前身,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创始团队——刘沙、杨默和陈捷都毕业于艺术学校,骨子里一直埋藏着独立原创的欲望,在商业化和数
旧扫帚能做什么?在经金山手下,它可以变身侍女、大雁塔、鱼形笼、陕西八大怪。  环卫工用坏的旧扫帚能做什么?不过是丢弃的垃圾,或是柴火,可到了经金山手里,它们却摇身一变,成为翩翩起舞的侍女、巍峨耸立的大雁塔、精致灵活的鱼形笼、花样百出的陕西八大怪……  已经72岁的经金山,满头华发,但精神矍铄。“旧扫把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竹竿被打磨得很光滑,自带包浆,可不能浪费了。”  旧扫帚变身记  经大爷的工作
许多人知道青和,大都因为同仁路上的那间店。这间开在购物广场旁的店,就像城市里的绿洲,空间很大,随处是花,就连墙上也手绘了绿叶,像是走入宫崎骏的动画中。  店铺中间有一张很长很大的桌子,店主落下会定期举办手工聚会。“没有比赛,甚至没有比较,只是邀请大家来一起玩手工。许多人问我,怎么把店打扮得这么拙、朴,我都回答因为没有图纸、没有设计师。所有人在一起,把这个空间当做一个DIY项目,凭感觉做了一次手工,
“做民艺很苦,但是精神饱满。”  “现在很多人追求时尚,但并不一定懂得美,不一定是在追求美。”  “墨子三便三不设计理论:一便于生、二便于身、三便于利;一不为观赏而设计、二不为纯粹装饰美而设计、三不为盲目刺激消费而设计。”  “很多看上去漂亮的项目,都是为经济炒作,不是为人的文化做事,而是为经济文化在做事。”
那个心里住着孩子的人,想为您设计一个家  “这一看就是学建筑的人设计的!”许多人看到我的家具后总会这样评价,好像下子就洞悉了被隐藏己久的秘密。  我叫薛莹,娇小的身体里住着永不泯灭的童心,同学打趣地说我像“托儿所”的。从此,托托便成了我行走江湖的名号。做家具之前,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主修建筑。回国后,在家外企做建筑设计,许多新鲜的念头不断往外冒。或许是性格使然,加上对家具家居的偏爱,2014年,我索